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叙事作品必须涉及到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叙事时间则是指小说家对故事时间的具体安排,它是通过具体的叙事话语来实现的。《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是通过顺序和时距两种方式来表现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勾勒出小说内部节奏快慢交替的二维空间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自18世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而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与中心情节,全书呈现一种散文化的开放性格局。我们认为,在《外史》这样缺乏统一行动因素的作品中,时间、空间与景物就成为其叙事的重要控制机制,是全书最为关键的联结手段,并推动其由传统小说模式向现代小说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不只是表现手法 ,而是总体构思和具体描写中有反思明史、总结明亡历史教训的用心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怀念明朝的民族主义思想感情。这在清初至清中叶汉族士人创作的小说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的显著特征是对各种人生问题、艺术问题、学术问题进行思考,并以独具个性的漫画手法表达出来。或者说,以对广泛的人生问题的思考为背景,吴敬梓也思考了一系列的艺术问题和学术问题,如中国古代“礼贤下士”的叙事话语,其实质性的内涵是什么?古代文学中的豪侠形象是否具有足够的现实依据?由此切入,考察《儒林外史》对几种经典叙事的戏拟,考察吴敬梓所创造的漫画世界的道德理想主义图景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揭示,可以对小说家表达思考的特殊方式及其小说史、思想史意义有所发明。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描写戏曲演出活动的目的 ,或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或是由此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优伶鲍文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是将他与一些儒士作对比 ,从而突出读书人的行己无耻。“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儒林外史》最有特色的结构 ,然而此结构并非独创 ,是对《四声猿》之类的明清杂剧的仿照。《儒林外史》常以人物命运与行为的突转来增强讽刺效果 ,这显然是运用了戏剧性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匡超人父子在微观的时间维度上体现了一代人不如一代人的社会现象,昭示封建社会末期宗法血缘关系已无法抵御功名富贵冲击、伦理道德沦丧的现实。匡超人的籍贯设置别具匠心,流动开放的活动空间、频繁的地域转换和漫长的空间位移,实现了士人个体与士林群体的盘根错节的交往,为展现其腐化堕落的过程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可能,呈现了士人个体在群体影响下不可捉摸的命运走向,还原了士人在八股科举制的引诱下四处奔走的实况和生存困境。匡超人乡村—城市的生活轨迹和乡下人进城的叙事模式,实现了文本中城乡交流、对立的完整空间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电视新闻叙事的时空流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电视新闻叙事进行三维审视,认为电视新闻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都应保持流畅性。叙事时间的流畅性决定于自然时间的线性流动并同自然时间保持一致;叙事空间的流畅性一方面表现为画面的轴线规律,另一方面表现为空间移动的关联性。从时空结合上考察,画面向人们提供完整流畅的叙事空间,并在空间的延伸中表现时间;声音向人们提供完整、流畅的时间进程,并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示空间,因而,电视新闻是时空复合艺术。  相似文献   

8.
《盗梦空间》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经典之作,在引进国内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片在叙事策略上,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方式,一直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认为该片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设置,用空间割断时间的叙事手法以及梦幻式套层结构的形式,使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事时间、叙事人称和叙事策略三方面分析了埃米莉·勃朗特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0.
11.
《儒林外史》题名中的“儒林”和“史”字都透露出它与史传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儒林外史》的艺术构思在人物出场的线索设置、人物退场方式以及主旨确立等方面受到《汉书·儒林传》的诸多启发。《儒林外史》虽日“外史”,却是依托“正史”进行艺术构思,从而探索出了一条汲取历史营养进行小说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是一部故事时间跨度超越百年的小说。确定书中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及时间间隔,对于把握纷杂的情节推进,甚至了解作者写作方式、判断作品内容的真伪、作品传抄过程中的错漏都有非常的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拟从作品内容互证、明清社会事实等方面确定《儒林外史》的故事编年,并从编年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和回答章培恒等各位先生对于故事时间推进与相关情节是否扣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余华对时间有独特的理解。通过时间对世界的重新结构来展示新的意义,将形式纳入到意义之中,时间错置、重复、共时态叙事及双重时间的设置等变异形式本身已构成意义的一部分。回顾视角的选择与时间变异形式协调一致,充分体现叙事策略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明喻的定义,找出了《儒林外史》中的所有明喻,并根据对应的翻译策略将这些明喻进行分类和统计,最后得出在明喻翻译中直译是主要的翻译策略,其次是解释和转义。根据这些统计的结果分析译者使用这些翻译策略的原因,期望能给以后的明喻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城市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谈起,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形态的构成特征。论述了作为现实存在的城市形态和作为历史存在的城市形态的内在关联性和历史延续性。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类型的展示室内设计中,叙事性展示空间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与传统意义上的展示空间相比,叙事性展示空间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记叙性,因此观众在这种类型的展厅中参观时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叙事性展示室内空间也因此更好地将自身的情感与艺术价值传递给观众.本文以叙事性展厅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特点作为出发点,重点围绕叙事性...  相似文献   

17.
鲍文卿、鲍廷玺义父子是《儒林外史》中两个重要的戏曲演员形象。他们在书中的出现 ,与作者吴敬梓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其道德理想密切相关。鲍文卿的宽厚品质是作者道德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但作者自身思想道德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使鲍文卿这一形象在客观上具备了讽刺意味。鲍廷玺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似 ,作者意在通过鲍廷玺的蜕变过程 ,多方面地反映其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看时空观念的不平衡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语言现象中可以看出 ,人类的时空观念具有不平衡性。其主要表现是 :空间观念早于时间观念而产生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因而在人类认识中 ,空间的地位比时间更重要。这种不平衡性产生的原因在于 ,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在感知的难易程度上 ,在生活中的地位上 ,以及在表达的难易程度上都有不同。从空间观念发展出时间观念 ,其途径是可以把握的  相似文献   

19.
结构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文学中一直处于支柱地位,这种以立体性架构全景的文学结构能从多维度反映社会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样性。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中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批判倾向,小说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在闪回、多镜头摄影和蒙太奇等手法中灵活地剪接对话和独白,通过多个时空场景的并置真实地描绘出现实的原生态,采用多元素糅合推高结构现实主义的立体时空性,从而架构出一种新型的现代立体性小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