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这个钟鸣鼎食之府,赫赫扬扬,历经四世,到了宝字辈时,才开始衰败。文章试结合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通过解读《红楼梦》中王熙凤、探春、薛宝钗、秦可卿四位女性家政管理实例,探析贾府衰败在家政管理方面的原因,其中有正面的经验,但更多的是反面教训,值得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2.
3.
胡淑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1):23-30
薛宝琴怀古诗的前五首,吟咏与男性相关的遗迹,所涉内容,是真人真事真实地点.诗歌借古喻今,似平是在咏颂明代张氏家族荣国公张玉和其子英国公张辅、文安伯张(祝)、太平侯张軏,以及其侄永乐中曾任工部右侍郎的张信等五位人物的杰出事迹.也与小说中贾氏家族荣宁二国公、贾敬、贾赦、贾政故事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一书中,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的情节并不多,前八十回中,甄士隐的正文只在第一回,贾雨材正文出现在前四回中,其后第三十二回、四十八回、七十二回仅是通过他人之口提及,始终没有正面出现。续四十回中,一百零三回甄士隐与贾雨村在急流津渡口相遇.一百二十回,二人归结《红楼梦》。总之,这两个人物始终没有参与进贾府活动的中心,因此作为形象的人物便做了让位,这两个人物在《红楼梦》全书中更多的是作为结构和主题的人物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刘再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5-18
本篇侧重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红楼梦》哲学是“无”的哲学,是“心”的哲学(形象性的心学),其最高的哲学境界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其哲学视角是“天眼”、“道眼”式的大观视角。其哲学方式是好与了、观与止、色与空、阴与阳、真与假、是与非相通为一的“不二法门”。《红楼梦》作为异端性诗化的心学,与儒、道、释相关而自成一格局。 相似文献
6.
赵艳艳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2):70-72
《红楼梦》得益于我国古老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滋润,成就了为世人所瞩目的独有的艺术特色。曹雪芹把古诗的艺术技巧融进小说中,用诗歌的艺术韵味构筑了整篇小说,用诗的意境渲染和深化了人物性格,用诗的语言寄托了美的理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诗化意境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雅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46-49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8.
9.
吴艳玲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6)
考察吴藻的文学创作,明显可以辨析出<红楼梦>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表层的,如作品结构、语言、意象等,与艺术形式相关;有的是间接的深层的,如自传意识、女性意识、爱情意识等,与作品思想内涵关系密切.吴藻与<红楼梦>文学世界有相似的人生图景,这在<红楼梦>与她的文学创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0.
李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20-24
《红楼梦》叙事思维里存有许多戏曲艺术因子。这一点可以从整体艺术架构、上场下场、人事离合、虚拟场景、丑角艺术等方面看出。本文拟就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古典戏曲艺术对《红楼梦》叙事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竞西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69-74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美丽、最生动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令众读者为之痴迷、为之惋惜的悲剧性人物.林黛玉的诗情美使她成为众读者瞩目的焦点.曹雪芹为她撰写的二十多首诗词是书中两百多首诗词的精华,记录了林黛玉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刻画出桐桐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以春夏秋冬的季节循环作为文本的基本叙事时间框架,这种迷宫式的时间叙术艺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交织缠绕中呈现出非线性的时间流变,使小说在情节、场景的流动交织中显示出强烈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3.
14.
15.
胡淑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2):17-22,28
对贾府原型地点的研究,是红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小说中,贾家在南京有巍峨的老宅,在北京也有敕造的府邸。本人认为:贾府故事可能是以明代靖难功臣荣国公张玉、英国公张辅家族事迹为原型。南京原本有张辅的英国公府,随着永乐迁都,北京不仅也有御赐的英国府第,还有张辅二弟张輗的文安伯府,三弟张軏的太平侯府等建筑,这很可能为贾府的创造提供了原型。而大观园则可能是将位于北京内城东北的英国公家园与位于北京内城西北的英国公新园融合写成。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很多情节描写到小说人物对戏曲的阅读、观赏和点评,戏曲在《红楼梦》中有其特殊的作用。从人物描写角度看,戏曲相当于一面镜子,通过人物对戏曲作品的评论以及点戏的细节,映射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从情节设置角度看,戏曲相当于一条伏线,通过戏曲曲词的内容以及演出剧目的连缀,暗示出人物命运以及全书的脉络和结局。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一部大书 ,书中吸烟描写仅有两处 ,但《红楼梦》中贾府人物其实是吸烟的。书中没有对吸烟作太多描写 ,其中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弄清个中原因 ,有助于加深对《红楼梦》理解。 相似文献
18.
董清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13-115
《红楼梦》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反对应试教育,抵制宋明理学;坚持学用结合原则,推崇君子之学标准;主张杂学旁收,力争上游;要求相题立格,量力而行。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汲取与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为了更好地驯服、剥削、奴役奴婢,他们利用国家机器,制定了一系列镇压奴婢的反动政策。《红楼梦》对康雍乾时期统治者掠夺、圈禁和镇压奴婢的血腥现实进行了艺术的扫描,深刻地揭露了“大清律例”——奴婢制度的吃人本性。 相似文献
20.
论《红楼梦》的叙事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2):68-73
本文研究《红楼梦》的叙事动作,提出它主要由三个动词“进出”、“看”、“说”构成。“进出”是指人物进出园林门,它是勾连情节线索的第一个叙事动作,成为叙事的真正视角;“看”是继“进出”后的第二个叙事动作,它是人物进出房门后对场景空间的环视;“说”是继“祈”之后的第三个叙事动作,它是场景叙事的主要内容,形成对话场景。《红楼梦》叙事的连续性在从空间到时间的“进出——看——说”的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