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5):22-24
好莱坞电影里的鬼魂、吸血鬼、僵尸和还魂尸让人毛骨悚然,在一些民间传说中,这类故事更是被传得栩栩如生,煞有其事,那么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魂、吸血鬼和还魂尸呢?美国的两位科学家从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解释了电影和传说中的鬼魂、吸血鬼和僵尸之谜.  相似文献   

2.
鲁迅文学世界申的“鬼魂”叙事,充分体现了“鬼”文化在语义上的丰富性与形态上的多样性。鲁迅对乡间赛神、社戏这些民间节日中的鬼魂扮演中所显示的“狂欢化”特征的赞美,是因为他深切而独到地看到了底层民众在这些狂欢活动中所获得的心灵感觉的复苏与精神力的张扬,从鲁迅的“鬼魂”意象的描写,可以看到但丁《神曲》等西方文化的影响痕迹,而更多的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中丰富深厚的鬼魂叙事传统的继承,并在这种继承中体现出五四新文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4):57-59
世上有没有鬼魂的存在?这一直是无神论者和超自然论者争论的焦点。对于频频出现的“鬼魂”现象,人类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但科学发展的局限往往无法自圆其说,众多鬼魂层出不穷,而最为著名的则是西班牙“贝尔米兹鬼脸”,尽管科学家一直在深入研究试图揭开谜局,但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37年来,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现象依然存在,犹如一团挥之不去的迷雾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相似文献   

4.
鬼魂形象是人类艺术创作中一种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中,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也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通过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的具体解析与比较,发掘鬼魂形象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旁边好像有东西在走动:脊背发凉;后面有人呼气……从古至今,总有人相信死者的灵魂会在其丧生之地或葬身之所徘徊游荡。直到今天,还有人一再声称曾亲眼看见过幽灵,甚至有许多人在成相的照片中拍摄到了鬼魂。  相似文献   

6.
鬼魂形象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学表现形态,它与中国传统鬼魂信仰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元杂剧中的鬼魂形象大致可分为冤魂、忠魂、义魂、情魂和债魂五类。这些鬼魂形象是元代社会、民俗信仰和艺术创造的同构体,既具有传统鬼魂形象的一般特性,也是隐喻元代社会黑暗现实的一面镜子,同时又传达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它们在思想价值和文学意义方面较传统鬼魂形象均高一筹,表现出全新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7.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给读者展现了丰富的东方民俗文化,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充当了一个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对抗、融合的放大镜。从《喜福会》中的民俗文化入手,结合读者接受理论,从文中的食物、麻将、鬼魂以及风水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其文化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认为元杂剧的鬼魂戏主要分为祭奠神明剧、祭奠亡人剧、祭奠冤魂剧三种.元代鬼魂戏反映了元人的祭祀习俗,并体现了元人的偶象崇拜、鬼魂崇拜及儒、道、佛的思想在元人祭祀礼仪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比较张丽生中外戏剧作品中,均有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所谓鬼魂形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称其为“鬼戏”,与宗教迷信相提并论,等同无异,一概加以排斥。其实,这是简单片面的观点。文学不同于科学,它们分别隶属两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鬼魂戏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一种特殊类别,具有非常独特的审美价值。鬼魂形象以幽邃奇异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形象,更重要的是以鬼魂形象投射了人们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鬼魂戏以人与鬼的二元对立冲突表现出极为深刻的主题:人的现实是非人的存在,鬼才体现出人渴望的自由;鬼魂戏经久不衰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它以鬼魂的非正常形象表现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心理。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描述的大显鬼魂形象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是以形与神的二元结构生命观为基础的。人类对死亡既恐惧又希望死者继续活着的双重心理使一部分作品把死亡与鬼魂描写得阴森恐怖,又使部分作品把人物死后的生活描画得活灵活现。生与死在时间上的延续被转化为人间与冥间在空间上的旅行。因此,在许多重要作品中,死亡过程不再意味着生命的完结,而是一种象征:或者是摆脱现实羁绊、实现人生理想的必经之路,或者象征着人性的净化和升华,类似于某些民族风俗中的成年礼。一些鬼魂形象具有比现实中的人更高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由于远古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鬼魂观念的深远影响,加上迄今为止科学还难于对人体的生命现象及精神现象的奥秘全都进行破释,因而鬼魂故事至今还在蔓延、还在萌生;更由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出于不同的政治道德及宗教目的,又对鬼魂传说加以加工利用,因而在众口递相传说中似乎处处都有鬼魂在游荡。这样经过数千年的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文艺规律的时候,文艺民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注意了这一点,莱辛在《汉堡剧评》第十一篇《关于舞台上的鬼魂》中说:不相信鬼魂,一点都不能够也不可以妨碍剧作家来利用鬼魂。他说:“我觉得,莎比士亚剧中的鬼魂真正是从阴间来的,因为它出现在庄严的时刻,令人恐怖的夜的寂静中,并且由许多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中的英雄托梦复仇行为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英雄强烈的功业心造成了其死后鬼魂不同于小人物鬼魂 的生命意识;元代社会深刻的社会矛盾造就了英魂强烈的复仇意识,剧作家的创作心态和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对其有深刻的影 响,而鬼魂托梦意识的形成追根朔源来自于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鬼魂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6.
神怪小说中鬼魂与山岳的关联主要表现在鬼魂以山陵丘壑为活动场所、新死之鬼魂归依于山、山神或居山之神治鬼等三个方面,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明显是受到了传统的葬山习俗、灵魂归山观念以及山神或居山之神治鬼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与文学的角度 ,剖析中国古代人的“鬼魂”观念 ,阐明古代文学中鬼魂意象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却有很大一部分人相信鬼魂存在。当然,这与一些神秘的现象有很大关系,如:餐具、摆设和花瓶等会突然从桌子上掉下来砸得粉碎,挂在墙上的油画、照片等会无端地飞到几米远的地方;有些旅馆的过道、楼梯和客房中经常会出现无人的脚步声和怪叫声;在一些深院大宅、古堡以及普通的房屋内,家具竟会自行移动;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1,(2):22-23
博物馆的海盗展厅中,展览着一只巨大的海盗船的青铜船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先后有5名保安死在了铁锚之下。难道真的是海盗的鬼魂附在了船锚之上?  相似文献   

20.
在现存的十八部关汉卿杂剧中,涉及到“鬼魂”的有两部:一是取材历史的《关张双赴西蜀梦》;一是取材现实的《窦娥冤》.由于关、张是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因而,尽管他们在全剧中都是以“鬼魂”出现的,但一般说都还是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并肯定它的悲剧效果;然而历年来对《窦娥冤》中的“鬼魂”却产生了异议,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