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仅仅注意到它与马列主义哲学的共同点是不够的,还要研究它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哲学思想。什么是特点呢?从哲学上说,就是事物的特殊性,即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本质。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5页)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等方面构成的。从总体上看,它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从内容上看,由于它所考察的对象不同,因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 本质是事物的根据,是构成事物的特点、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生于事物内部的深刻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人的认识活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说,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发生在事物内部的这种深刻过程。黑格尔说过:“存在的真理是本质。”(《逻辑学》上卷,第133页)“我们常认为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个意思只是说,不应当让事物停留在它的直接性上,而须指出它是以别的事物为中介或根据的。事物直接的存在,依此说来,就好象是一个表皮或帷幕,在这里面或后面,还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哲学教材中,“前因后果”说是一种传统的观点,如说因果联系是“由先行现象引起后续现象的一种必然联系”;“因果关系是包括时间先后秩序在内的由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基本含义都是把时间当做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如果人们对原因和结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前因后果上,那只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表面特征,还不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人们在同外界事物的交往中,往往会看到一种现象之后跟随着另一种现象,这种现象间的依次交替,就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因果观念。因此,原因和结果作为产生者和被产生者,确实存在着先行后继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前因后果”说有它的合理之处。然而,熟知并非真知,“前因后果”说仅仅反映了现象之间的外在联系,人们的认识如果停留在这种水平上,还不能从辩证法的高度进一步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 首先,“前因后果”说仅仅说明了由某一现象向另一现象的过渡,尽管一些教科书把这种过渡解释为一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并没有揭示这种必然联系的内在发生和发展。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把事物看做是静止而没有生命的,各自独立、相互并列或先后相继的时候,我们在事物中确实碰不到任何矛盾。我们在这里看到某些特性,这些特性,一部分是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这一思想作了深刻的论述和发挥,而他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战争所作的周密系统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个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光辉范例。 所谓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就是要在思维中正确地反映具体事物。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都是具体的。什么是具体?马克思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既包含事物自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又包含这一事物同它存在、发展的客观条件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就是《矛盾论》中说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只有认识具体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不同质  相似文献   

5.
一、概念认识的涵义黑格尔认为,哲学所考察的只是关于事物的本质规定即概念,因此,哲学是一种“概念的认识”,但这种规定并不是由我们任意作出的,也不是我们拿一些外在的范畴套在事物头上,毋宁说认识是事物自己对自己的规定。在认识过程中,事物才建立起自己的存在,深入自己的本质,并获得认识自己的方法。所以,概念的认识有三层涵义:第一,认识过程是认识对象本身形成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这就是说,并不是先有对象,然后才有认识。相反,认识与对象是同时形成的。认识既…  相似文献   

6.
<正> 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这样两个因素。艺术美是由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地结合而构成的。在艺术美中,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黑格尔说:“只有内容与形式都须得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黑格尔《小逻辑》第287页,三联书店版)“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87页)  相似文献   

7.
<正>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人们可以彻底认识世界”,这是两个传统的哲学观点。我们认为,这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说不能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在矛盾即内外因交互运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毛泽东同志也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些论述明确揭示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可分离性,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艺术规律的概念和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规律就是指事物产生、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指出黑格尔这样一种“活的思想”:“规律的概念是人对于世界过程的统一和联系、相互依赖和整体性的认识的一个阶段。”还强调说:“规律就是关系。”①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握某一事物的规律就必须深入到该事物的诸种关系之中,研究该事物产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体系,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原则和原理。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的原则,便是其中的两个基本原则。 两原则的思想最初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发展的。恩格斯也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2页) 列宁继承了这一思想,在批制地吸取黑格尔辩证法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原则。他说:“一、发展原则,二、统一原则。”(《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0页)所谓“发展原则”即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发展、自己运动的,事物本身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运动的动力和泉源。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是这样表述这一原则的:“这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它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生命。”(《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8页)  相似文献   

10.
哲学“质”的范畴以及相关的概念如属性、特性、本质等,因教材、辞典解释不一致,人们的认识不同,长期以来使用混乱,争议颇多。本文仅就质的范畴及其相关概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澄清混乱,并作出新的定义。(一)《辞海》1989年缩印本对质以及相关概念作了解释和定义,现摘要如下:“属性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第1212页)“性质指事物所具育的本质、特点。”(第975页)“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第305页)“规定性决定一事物之所以为这  相似文献   

11.
“矛盾”历来是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哲学笔记》1974年版第278页)毛泽东同志也特别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关于命题中的主词似有矛盾的说法:“主词首先透过谓词的决定才有其明确的特性和内容。单就孤立的主词本身言,它只是单纯的表象或空洞的名词。”(《小逻辑》,三联书店57年出版,第346页)在这里,黑格尔把主词的特性和内容看成必须靠谓词才能得到说明的。这是他的一种看法;他又说:“谓词的某种特殊内容仅表示主词的许多特殊之一。”(同上第346页)在这里,黑格尔又把主词的内容看成大大超出谓词的陈述。这是他的另一种看法。我想拿黑格尔举过的花的例子来作说明。花是具体的,具有色、香、味、形状等多种特殊,是这些特殊的有机统一。“花是红的”这个命题,谓词“红”仅仅说出某一朵花所具有的颜色,主词“花”所具有的其他特性,这一命题里毫未涉及。黑格尔认为谓词的某种特殊內容仅表示主词的许多特性之一,正揭示了主词与谓词之间存在着差异,主词与谓词相互排斥、相互斗  相似文献   

13.
“正、反、合三段式”最早是由黑格尔作为纯理性的“运动的纯粹逻辑公式”提出来的。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正题、反题、合题。对于不懂黑格尔语言的读者,我们将告诉他们一个神圣的公式: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5页) 黑格尔的“正、反、合三段式”,有其合理内核因素,把黑格尔的“倒立着”的辩证法(《资本论》第1卷第24页)颠倒过来,“正、反、合三段式”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它被认为是唯物辩证法规律之一的具体表述。现在对“三段式”的通常解释是:事物的发展都表现出周期性(这是对的),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都必须经过三个环节两度否定。换句话说,事物发展的周期,都可以找出“三段式”,都可以用“三段式”来概括。从上述根据出发,“三段式”就被看作是绝对客观的、普遍的东西,当作可以适用于一切领域的“神圣公式”。这样一来,有些同志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凡是都要适度,要注意掌握分寸。这样事情才能办好。度体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个数量界限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了这个数量界限,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有三句成语说得好:一句叫做“适可而止”,就是说办什么事都要适度,在“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越度。另一句叫做“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头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对的。再一句叫做“物极必反”,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端,越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奖励也是如此。奖励得当,恰到好处,就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奖励…  相似文献   

15.
论主流     
<正> “看主流”是毛泽东同志从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方向、前途方面,揭示事物联系的普遍本质和特征,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实际工作的辩证法,而提出来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论》)但是,统一的事物内部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并不是等同的、均势的,而“总有个主,有个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50页)这就决定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事物  相似文献   

16.
<正> 研究思想史、哲学史的人们都懂得,必须首先掌握充分的历史资料,这是研究问题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毛泽东同志也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9—800页)哲学史的资料,主  相似文献   

17.
在《一对范畴——“概念”和“存在”》(登载于《读书》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一文中,提出了如下论点:一、黑格尔说:事物有其概念,有其存在。二、世界上的物质存在,就其与人的劳动、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的,并没有人的劳动参与其间,更不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另一种事物是经过人的劳动、实践所创造的,或者是人的劳动参与其中的。这里,人们的社会制度也包括在内。三、唯物论者也可以应用“概念”和“存在”这一对范畴来观察客观事物。客观事物莫不有“概念”,有其“存在”。只要赋与“概念”以这样的含义,即任何事物中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定性,在人的思想上的反映。四、客观事物的概念和存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凡事物的存在,如果具有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矛盾转化,都是一矛盾向另一矛盾的飞跃,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环节、决定性关键。但是,由于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具体性,以及变化发展的无限性,又决定着矛盾转化的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7页)。充分认识矛盾转化形式的多样性,分别不同情况,按照事物本身应有的转化形式,去努力促进矛盾朝着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方向实现转化,才能达到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本文试图对矛盾转化形式的多样性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人的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有一句名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1401页)这句话不仅仅表达了一个具体理论观点,而且深刻反映了他整个哲学的重要特点。可以说,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主要是集中于解决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他讲唯物论、辩证  相似文献   

20.
(一)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的一般内涵,学术界并无多大的争议。作为一般哲学范畴,必然王国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亦即事物内在本质所规定的联系或趋势;自由王国则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认识及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见《毛泽东著作选读》第485页,另见《辞海》缩印本第91、92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