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以政治动员的方式增进政治认同、整合社会力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治实践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共在革命时期的政治动员广泛动员了革命的力量,最终使中国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本文将着重对中共在革命时期政治动员基本要素,即政治动员背景、政治动员主体、政治动员客体和政治动员手段及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当代中国政治动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明越 《理论界》2012,(7):121-124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运用传统的政治资源———政治动员方式,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以这种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并试图在短时期内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大跃进"政治动员产生了积极效果和负面效果。因此,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地分析政治动员,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翁有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各抗日根据地内,进行了广泛、充分的政治动员,使广大进步和爱国民众不断参与到抗日民主政治体系中来。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并争取最后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之,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历经挫折,唯在社会革命的背景下方才获得成功,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即政治动员,其对现代国家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动作用.革命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凭借由政治动员所赢取的资源优势和社会支持,战胜了旧政权统治者、各路地方军阀以及外国干涉势力,建立起主权独立的中央集权型国家;革命完成阶段,政治动员又继续在国家主权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巩固、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强化、民众政治要求的有效因应等主题上为现代国家建构的发展和深化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玲 《社会科学》2012,(2):157-167
江淮旅沪同乡会是苏北旅沪移民社团中规模最大的同乡团体,其理事长亦是上海青帮中势力颇大的头目。中国共产党在与江淮旅沪同乡会打交道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动员经验:利用同乡、亲属关系,对该社团的核心人物进行动员,进而影响整个团体的政治态度;国民党的独裁、腐朽统治,加速该社团倾向革命;挖掘江淮人讲义气的性格特质,顺利实现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动员江淮同乡会,并不是肯定同乡组织及青帮;解放后,这类组织被逐步消解。中国共产党对江淮旅沪同乡会的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在具体革命实践中灵活运用统一战线的尝试,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6.
唐爱芳 《理论界》2006,2(8):180-181
本文借助现代政治发展的理论,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等民主政治建设,力图在政治哲学视域中对建国初的政治发展做出梳理,探索政治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指出其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研究对"政治动员"在新时期所呈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关注不够,一些研究混淆了"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而且未能提炼出准确鲜明的模式来体现其转变和进步。中国共产党建党后的前60 年时间里,政治动员主要以"群众运动"方式进行,这是基于当时的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运动模式"终因其弊端退出历史舞台,以"三讲"、"保先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为代表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新型态,我们称之为"活动模式"。"运动模式"与"活动模式"在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上有着本质不同,这两个概念的提出,确立了政治动员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七一”是中国共产党诞辰的重要纪念日,“七一”纪念活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成长轨迹。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七一”纪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借助“七一”纪念活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以及进行政治动员,体现出“七一”纪念的独特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度。中国共产党要在农民国度里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必须对乡土社会进行广泛持久的政治动员和宣传,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与认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以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等方面对于乡村社会进行了整合,通过这些方面的整合,对瓦解既有社会秩序、重构意识形态乃至抗战的胜利坚定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之后新中国的成立赢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10.
政治动员及其历史嬗变:权力技术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动员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动员主体主要通过宣传劝导的方式,引导动员客体接受和认同动员主体的权威,并在动员客体间构建相互联系的人际网络,促使其展开特定旨向的集体行动.建国以前,政治动员即已被中国共产党用于推动社会革命,成功地动员了广大民众参与革命,而在建国之后又成为党和国家改造、控制和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动员虽有相似的构成要素,但地位作用、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却又存在明显区别,并对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影响的伟大改革。这场改革有力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体制,改革正在使中国社会从政治动员型向经济动员型、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1978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定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12):172-178
话语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学术领域,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视角。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中共政治话语的源起与嬗变、党的主要领导人与政治话语建构、政治话语与政治动员、重大历史事件与政治话语建构、重要话语概念等角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需要看到,目前的研究在拓宽研究领域、创新方法范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总结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田舒 《理论界》2013,(4):21-24
在中国的政治概念当中,全能主义是一种政府依靠中国特色的单位制、主要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来调配社会资源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面貌。后全能主义打破了全能主义所要求的政府垄断的局面,有了容纳多元社会主体的存在及其发挥作用的空间。探索建国以来政治动员模式的变迁情况、并对其作历史沿革的分析,对于当前倡导的社会管理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5 0年代前半期 ,上海居民委员会在一系列政治动员中扮演了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角色 ,这种独特的作用源自于阶级错杂、行动取向多元的近代上海社会特质。通过基层社会的整顿和社会生活计划供应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利用并成功地改造了居民委员会的这些特性 ,使之踏上新政权设定的体制轨道 ,强化了它们的国家属性。上海基层社会大量的无组织的“非单位人”由此而成为国家可以调控的政治力量 ,国家统合社会之路开始畅通。  相似文献   

15.
政治生态学认为,政治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二者处于高度的关联之中,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体系.从政治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的体系,可以看出党内生态系统及其与社会内部环境以及社会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有机整体的政治生态体系.党内系统生态主要包含政治涵养体系、能量传输体系、防御体系和净化体系四个部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内部环境的交流互动主要是党与国内的行政体系、民主党派和其他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互动主要指党与国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的有机整体的政治生态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应然层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阐释政治体系、进行政治动员、维护政治团结、促进经济发展,能增进政治认同,建构政治合法性。然而,当代中国出现了挑战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种种问题,如政府认同危机、执政党认同危机及理想信念危机等。为了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然功能,巩固和发展政治合法性,需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在宏观上,实现大众化的制度化;在中观上,强化大众化与实践的结合;在微观上,加强群众史观教育,树立历史主体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尚红娟 《江淮论坛》2008,(2):99-105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者,在对国家进行社会整合中,尤其在法制体系尚未健全阶段,依旧沿用了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而且是极为成功的政治动员方式发起了土改、镇反、三反、五反等群众运动.本文试通考察三反运动的历史运作过程,以探寻中共这一"运动治国"的施政模式和内在规制.  相似文献   

18.
时昱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3(11):30-36
关于三线建设的既有研究多聚焦于三线建设的决策与影响,而对其从决策到实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政治动员和个体反馈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借助三线建设参与者的口述对三线建设时期政治动员实效进行个人口述反证可以发现,三线建设参与者对当时政治动员的认知、解读以及响应动机突显出较强的青年群体特征.三线建设政治动员口号有效建构了青年的身份认同,充分尊重了青年的主体性,极大激发了青年的政治效能,其与青年群体特征的叠加合力是促成三线建设成就的重要力量.三线建设时期面向青年的政治动员可以给今天提升青年群体政治动员实效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9.
政治合法性研究是政治学研究的中轴范畴。政治合法性一般在价值和事实上,社会大众对政治秩序和政治体系的认可、同意和服从;在执政党建设中,就是追求社会大众对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理性认同。执政党增强合法性基础,不仅能增强执政党对民众的政治动员力,而且有助于推进政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中共执政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顺应执政合法性问题对党提出的时代诉求,是中共强化执政合法性的系统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合理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执政合法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它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拓展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动员机制转化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决定动员机制的特征。当代中国危机动员表现了“政治动员机制弱化”、“社会动员机制强化”以及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互为补充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受制度的变迁引起权力的转移、资源的分散、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多中心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