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逐步推进,近年来,全国从上到下陆续出台并实施了问责制度,掀起了一股"问责风暴",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因失误或错误被问责。对这些被问责的干部,一些地方通过易地、易岗使用的办法使之悄悄复出,引起群众的广泛争议。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的部门,如何客观、理性、公正地看待和使用被问责干部,是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责任追究"避重就轻"、干部"带病复出"的现象,干部问责制在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跑偏走样"等问题。这种被称为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的"应急作秀",不仅削弱了干部问责的约束力和威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行政问责制不断推进,有些官员因过失而被问责。“一棒子打死”这些官员,既不符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也不符合干部问责、任用的本义。在公开、透明、公正的前提下,让昔日被问责官员重新走上合适的新岗位,也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但同时,问责不当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组织管理中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问责泛化和滥用现象,主要表现为“株连”式问责、“躺枪”式被问责、“畸重”型求效果等。这种现象催生大量“佛系”干部,使得干部主动边缘化大行其道,干事干部既“流汗”又“流泪”。问责机制运用不当,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执行层面的原因。为此,消除问责机制运用不当现象,须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责体系、清晰完备的权责清单制度、科学有效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权责对等。在问责具体实施操作环节,则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重点客体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容错纠错原则,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近期,在一系列矿难事故、食品安全事件震惊全国的同时,对干部的"问责风暴"也震撼全国.在整顿吏治、改进干部作风的问题上,问责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责任政府理念.对此,人们有四点期待.  相似文献   

6.
被平职调整的领导干部面临着与新职位和新环境的适应、融合等现实挑战,需要转变行为模式、展现个人能力。组织部门要合理监督被调整干部,通过明晰责任范围、增强问责激励等途径,防止负面问题产生,实现干部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干部问责:我国政治建设的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雄 《领导科学》2004,(17):4-6
2004年以来,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过去很少提及的术语:干部问责。进入4月份,随着一批在各类事故中负有领导责任的大小干部相继退出领导岗位,“引咎辞职”这个与干部问责相联系的词语更是频繁出现。一些学者欣喜撰文,认为“问责制度可望继党内民主和村民选举后,成为我国政治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11):F0004-F0004
按照中央精神,湖南省津市市以“严管理、优作风、强效能”为主题,坚持从规范干部日常管理、加大干部问责力度入手,积极推行以“五定位、五不准、五严禁、五必谈、五问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五五管理法”,整肃了干部作风,强化了干部责任,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多地加重查处"太平官"仅9月份,南昌查处"为官不为"案件30起、问责97人;前9个月,福州市共有227人受到效能问责处理;而河南全省共有1398人被查处……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向"为官不为"干部"亮剑"。专家指出,甘当"太平官"的背后,既有少数官员能力缺失和责任缺失等,也折射了干部制度的缺失。对"不为"官员加大监督查处的同时,还应改革干部管理和官员任职制度,激励更多"有为"官员"上位"。  相似文献   

10.
问责制作为一项重要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当前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已被采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在问责中缺失异体问责、政治体制权责不清、问责不透明,相关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问责制还没有完成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过渡,因此,对群体性事件处置失当的问责需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