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已故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森先生所著《突厥语言研究文集》于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森教授曾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突厥语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员。他在中国民族语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创设了北京大学东语系维吾尔专业和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突厥语教研室,一生致力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这部文集是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中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凝聚了老一辈学者的心血。著名东方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为文集作序,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为文集题词:著…  相似文献   

2.
<正>会议主旨发言:杨圣敏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学的特点与前瞻》;周大鸣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一带一路在民间——广州非洲中介商人网络研究》;朱晓阳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地势"与村民自治》;何峰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青海民族大学原校长):《"一带一路"建设与藏传佛教文化交流》;索端智教授(青海民族大学校长):《民间地契印信文献与地方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的撒拉族语言学专家、青海民族大学语言学教授韩建业同志于2010年12月29日逝世,享年76岁。韩建业同志曾任中国突厥语言研究会理事、青海撒拉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撒拉族》杂志社主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林斡教授新著《东胡史》一书已于1990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匈奴通史》(前曾出版《匈奴史》)、《突厥史》之后,第三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专著,也是我国民族史学界系统研究东胡史的第一本专著。全书218000字,除“前言”和“内容提要”外,共分十四章:早期东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最早对突厥诸语盲,方言进行过田野调查和描写研究的国家。早在11世纪,喀喇汗王朝突厥语文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就对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及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和描写研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自幼好学,精通突厥语和阿拉伯语,曾周游各地,调查突厥各部落的语言方言和地理环境、民间文学和风土人情,收集了丰富的材料,于11世纪70年代编成了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浯的《突厥语词典》。为了调查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他游历了今新疆、中亚各地长达十数年之久。他跋山涉水,含辛茹苦,深入突厥各部落人民生息的城市和乡村,从突厥各部落人民的语言中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有些地方虽未亲自去过,但也从曾去过那些地方的人们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材料。他开创了历史上突厥语言调查的先河,这些调查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鸿篇巨制《突厥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术不断进步的基础.崔明德教授长期致力于开拓民族研究的新领域,在民族问题研究方面不断创新,已出版了<先秦政治婚姻史>、<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及<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等多部被学术界誉为开辟新领域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期望:研究西北民族的高水准与权威杂志●牛汝极(新疆大学阿尔泰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西北民族研究》已走完了10年的历程,今天她已成为份量厚重的我国蒙古学、突厥学、藏学、回族学、东干学、西北史地考古等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西北民族研究》既刊现实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8.
阿尔泰学者们的理想园地●陈乃雄(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欣逢《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十周年喜庆,特驰函遥致衷心的祝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蒙古语族研究、突厥语族研究、满通语族研究都有了蓬勃的发展。学者们在这些领域里埋头耕耘,写出了许多学...  相似文献   

9.
唁电     
<正>内蒙古大学清格尔泰同志治丧小组:惊闻我国现代蒙古学奠基人之一、蒙古族当代语言学一代宗师、中国少数民族著名教育家、《西北民族研究》最尊敬的资深学术顾问清格尔泰教授不幸仙逝的噩耗,全体同仁与本刊读者悲痛有加!清先生早年投入革命,从事蒙古语言文化发展事业,先生心志高远,筚路蓝缕,开  相似文献   

10.
<正>创新推进民族工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要求。长江师范学院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文库推出的《创新与发展:民族政策研究》(1)一书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著者龚志祥教授先后在中南民族大学和长江大学任教,毕业多年后又回母校中央民族大学攻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博士学位,师从金炳镐教授。多年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潜心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本书是作者在其《民族政策过程实证研究》专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3,(7):2
<正>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共建在中央民族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和《共建协议》要求,本中心要在中国民族研究领域发挥学术先锋,构筑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民族政策思想库、科研成果孵化器、人才培养摇篮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功能,用新型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成果、精锐研究团队、综合信息平台和领先的人才培  相似文献   

12.
<正>郝时远先生对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发展史的梳理;关于对当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对象、理论、分支设置以及内涵的阐释与思考一文,从上期至本期作为特约稿刊出。此乃编辑部如同在总90期对杨圣敏先生大作:《历史上维吾尔族与突厥及土耳其的关系》刊发之用心皆出一辙,诉求予"认知"的知其然,却不明其"所以然"的那类形似"老"而"旧"问题的再钩沉。其实,都是我们依据日常教、研之切身体会,期望开展一些虽属基础性、但确系至今仍被众所  相似文献   

13.
陈益源,男,1963年生,台湾省彰化县人,文学博士,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兼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台北县县政顾问、嘉义县文化艺术发展咨询委员,现兼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彰化县文化局文学咨询委员,以及<彰化县民间文学集>、<云林县民间文学集>总编辑等职.长期投入台湾各县市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工作,并在中国大陆、越南等地从事田野调查,且多次参与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规划与执行.在台湾、香港、大陆、越南出版有<剪灯新话与传奇漫录之比较研究>(中、越文本)、<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台湾民间文学采录>、<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从娇红记到红楼梦>、<古代小说述论>、<小说与艳情>、<古典小说与情色文学>、<民间文化图像--台湾民间文学论集>、<王翠翘故事研究>等学术专著十余种,备受好评.获颁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越南河西省"越中文化交流奖"等多项殊荣.  相似文献   

14.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王斯福教授(Stephan Feuchtwang)主编的<制造地方:国家工程、全球化与地方回应在中国>(2004)与美国华人学者周景(景页)博士的新著<重新塑造中国公共哲学与中国妇女解放>(2006)是近年来把"地方"(place)和"空间"(space and sphere)的方法论应用于"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突厥汗国的发展变化历程和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及研究情况 ,以纪念丹麦科学家魏·汤木森成功解读古代突厥文 1 1 0年 ,并反思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翻译》杂志198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的文章。这自然会引起有关学者尤其是新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关注。英文“East turkestan”一名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理应译作“东突厥斯坦”,将其译成“东土耳其斯坦”是不正确的。“Turkestan”一名是由两个不同的词构成的,即“Turk”和“estan”。“Turk”一名为突厥语,它最初只是一个姓阿史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突厥”一词始用于汗国中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逐渐  相似文献   

17.
突厥之君主观〔日]护雅夫著朱悦梅,白牛译本文旨在通过阐明鄂尔浑碑铭,如们调特勤碑》(]豌)、《毗伽可汗碑》(毗)和(欲谷碑》(嘲)中的"qUi"一词的含义来研究突厥汗国的君主观念。突厥人心目中的"美德"一、突厥民族以何为美德,答案可见以下诸文献:文献...  相似文献   

18.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www.scio.gov.cn 2016-09-14来源:中国文化报9月8日,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合力承担,首批推出的中法合作"跨文化研究"丛书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跨文化研究"丛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共15册,首批出版的著作有:乐黛云《跨文化方法论初探》、汪德迈《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与《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金丝燕《文化转场:中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10日上午9点,首届"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多民族人口、文化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201教室正式开幕。出席研讨会的代表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地木拉提·奥迈尔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王建民教授、大连艺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张欢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0.
该文摘译自台湾学者陈庆隆的《突厥民族在中国的贸易活动》(Trading Actiuites of the Turkic Peoples in China)原文的英文,发展在《中亚杂志》(Central Asiatic Tournaf)第25卷,1981年,第38—53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