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体学与中国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伪民俗"是一种民俗的虚构与发明,在民俗世界中并不罕见.在文本中,作家摹拟民俗也是民俗与文学常见的互动关系之一,其产品是"伪民俗"书写,尤其在民族文学文本中常常出现."伪民俗"形成了文本的"景观化",参与建构了文本的文学效果."伪民俗"书写出现在文本的各个层面,构成了文本的"场面""段落",形成了"情节"和"母题",形成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它还标识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民族的文化语境,并产生了突破文本之外的动力,甚至成了生活世界的"涵化"力量.民族文学文本中的"伪民俗"书写是一种"系统的文化干预",其展示过程接近"社会戏剧"和"表演",具有"误传"和"神秘化"的文化策略,同时通过文学"前台"拉开了与"后台"的距离,提供了某种意义上民俗的"文学真实",也对民俗本身起到了唤醒和激活的作用,我们应该更为立体多元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包容理念持有上,有两种人们习焉不察的偏颇倾向,即"视而不见"的倾向与"熟视无睹"的倾向,时常在我们各个民族的学人头脑里产生副作用,因而不能不引起注意。所谓"视而不见",主要是指在相互存有语言隔离机制的民族之间,看不到别民族的存在与成就。所谓"熟视无睹",则主要是指对使用同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兄弟民族,觉得他们的文学既然跟自己用着一种语言一种文字,便不会再存有什么民族特质。我们应当在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力戒这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文学文本也属于"话语",但在解读文学文本的过程中,主要是"受话人"(读者)根据文本进行推理,因此是典型的单向语境推导.本文拟根据文学文本的认知语境,构建文学文本的读者推导模型,讨论进行该推导的理据及其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2.
重建文艺社会学是必要的--文艺学学科发展的一种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研究是在"社会-文学"关系的考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诗学作为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研究,其阐释重心在于"文本"和"语境"的关系.而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文艺社会学.就方法论而言,文化研究、文化诗学和文艺社会学,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将文化诗学定位于"文学文本"研究虽然有助于遏制文化研究的"泛文本化"倾向,但也遗漏了文学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因此,在"走向文化诗学"的同时,有必要"重建文艺社会学".文艺社会学可以有"技术的"、"批判的"、"实践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埃科的文学作品/文本理论,从艺术作品的"开放性"到文学"文本的权利",从文学"文本意图"的提出,到文学文本之"使用"与文学文本之"诠释"的区分,已进入文学文本生命机制的探究。这一理论,引领着文学文本之"开放性"的探索与"文本意图"之控制力的考量,在当代文学理论的跨文化旅行中留下鲜明印迹。  相似文献   

14.
有关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1930-)思想的研究,国内学界目前大多还停留在"文本内容"转述的层面.本文则从作者所提出的"文本还原"与"问题反思"、"交互发生"的思想史解读立场出发,通过对德里达的"文学"观念的解读与批判,在思想史的层面上对究竟"何谓文学"这一问题做了一个"重构"性的实践.文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文学由其发生性要素与结构性要素所构成的奇特"建制";对于这一建制的"奇特性",第二部分从思想史的立场重新作了初步的分析;这一分析与第三部分的解读构成了一个"互文"性的参照,从而使得文章在第四部分揭示出,文学这一"唤醒自我与他者共同在世的隐秘关联"的触媒之"触媒性",以及其对当代人类精神困境的支撑功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批评家兰色姆的文学批评理论是教育权力的话语产物.他反时传统学者脱离文本的教学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在重视历史研究的前提下回归文本,是非形式主义的"回归文本论".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学教育理论.他把文本分为"结构"和"肌质",两者彼此依存、交互影响,著名的"本体论批评"就是在结构之中进行肌质批评,找出诗歌言说.当下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严重脱离文本,实质上正处于美国新批评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补上兰色姆以及新批评这一课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文革"文学一般分为公开文学和地下文学两类.公开文学主要体现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以现实倾向为主.地下文学情形比较复杂,有现实的,也有现代的因子出现.新时期文学从"文革"文学中走来,其所带有的现代性具体表现在"文革"地下小说上.从文本角度考察,以<波动>等为代表的地下小说在形式和内涵上都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现代意识相通.<波动>还是"文革"时期特有的意识流小说文本.它和其它反映"文革"现实的地下小说一起,潜在地接通了新时期之初文学现代意识的脉搏.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中国文学建构着"文学父权"神话,这在新中国成立后似乎不存在了.政治上的男女平等几乎一夜之间吹散了几千年形成的"文学父权"话语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男女都一样"的诗学景观.然而,这"一样",同样让我们看到"十七年"文学包裹在阶级斗争、政治革命中的"文学父权"的顽固阴影中.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有着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集中精力追问与之密切相关的三个根本问题:如何比较?比较什么?谁有资格比较?这种追问表明: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应该是一种"深度比较",这要求研究者必须立足于"文学",且应具有"全球"胸襟和视野.  相似文献   

19.
伽达默尔提出的解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对文学翻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历史误读、文化过滤、重译等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学翻译是对文本重新解释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同一文本在不同译者的笔下会有不同的译本。名著重译正是哲学解释学三大原则对文学翻译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学阅读行为既是阅读者与文本以及写作者的一种对话行为,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行为中主动参与、介入,与文本、写作者、自我建构对话关系的一种行为。在文学阅读行为中,阅读者的主体能力的参与形成了他的"在场",而文本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对于阅读者的"在场"产生一种反向解构力,这种反向解构力又导致阅读者的"不在场"。这种阅读者的既"在场"又"不在场"的辩证关系就构成了文学阅读行为的人学辩证法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