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研究其活佛转世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实质,对于进一步研究西藏佛教和西藏经济、文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何为活佛转世活佛转世是以佛教的灵魂不死投胎复生的唯心观念与寺庙集团的经济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喇嘛教认为,修行好的喇嘛的灵魂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的,而且能  相似文献   

2.
三、据藏外文献所作的佛教研究据藏外文献研究佛教比上述据大藏经所作的研究稍后。对这些藏外文献的研究将会大大提高西藏佛教和文化的知识,因为这种藏外文献的总卷数大大超过大藏经,它们虽然大多是对佛经的注释,但也有很多历史、语言、医学等等非宗教的文献。羽田野伯猷由于参加了东北大学所藏藏外文献的编目工作,使他有可能浏览了每一本书,从而获得了有关西藏佛教历史以及各派教义的广泛知识。他的很多通常是篇幅很大的文章,都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8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由于当时政治的需要和藏人对佛教的崇拜,西藏文明的方向逐步转向了印度文明,因此,主流历史书写中的中心与边缘的位置开始悄悄地移动了。从此,印度文化和历史被推到了西藏历史、文化话语的中心,而西藏本地文化和历史便被推到了边缘地带。在传统佛教学者笔下,印度成了"世界中心"(Yul dbus),继而,像"智慧"(shes rab)、"文明"(shes rig)、"高尚"(arya/aphags ba)等词成了其代名词,而西藏本地却成了"落后的边地"(mtha akhob),被描述为诸如"蒙昧之地"(mun bai Gling)、"愚昧"(blun rmongs)、"魔域"(srin boi yul)等,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关系。或许,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藏人先祖是猕猴与罗  相似文献   

4.
西藏西部佛教石窟中的曼荼罗与东方曼荼罗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藏西部的东嘎、皮央等地调查发现了一批佛教石窟,这一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西藏高原佛教艺术的宝库,也填补了我国石窟寺艺术在空间分布上的空白,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重视与关注。 西藏西部石窟壁画中有大量的密教美术题材,其中尤其是以东嘎洞窟所绘的大幅密宗曼荼罗图最为精美、最为丰富多彩。作为一种特殊的密教图案,曼荼罗在东方佛教美术世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南亚印度、尼泊尔等国以及东亚的中国、日本等国历史上都曾经一度甚为流行。但现存于世的曼荼罗图案,却仅在藏密系统的中国西藏、尼泊尔、拉达克,以及称之为“东密”的日本密教中得以保存流传至今。本文拟通过对于西藏西部石窟壁画中的曼荼罗遗存与这些地区密教曼荼罗图像的比较研究,揭示东方曼荼罗世界在表现形式与精神象征等方面的异同,进而探讨其文化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藏佛教对蒙藏各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对西藏佛教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蒙藏各族历史的深入了解。本文试就西藏佛教的活佛转世制的发生和发展,作一简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西藏佛教是公元七世纪前后,分别从祖国内地和印度传入的,是在结合当地习俗,融合吸收当地原有宗教的许多内容,并在吐蕃王朝大力支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西藏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流派.它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流传千余年之久,对国内特别是对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国际影响.西藏佛教又称喇嘛教,或称藏传佛教.本文试就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分四个阶段即:佛教传入西藏地方、佛经的翻译阶段;佛教再度宏传藏地、不同教派的出现和西藏地方化的佛教——西藏佛教形成阶段;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黄教掌政阶段;解放后实行民主改革后及现阶段的西藏佛教,述说于后,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去年(指1986年,——译者),公开刊行了三册部头相当大的藏学研究专门著作,其中可以说是纯粹西藏史的成果的不多。首先,山口瑞风编的《西藏的佛教与社会》是现在日本二十七名核心的西藏学学者的论文集。每一篇论文的质和量都可说是越世界水平。其中佛学理论性的研究十八篇,语言、历史关系四篇,可分类为含有佛教史在内的历史学论文有欧洲文字两篇和日文三篇。如果与历史、民族、语言研究和宗教、哲学研究几乎各占半数的各外国的藏学论文集比较,其不平衡是很明显的。在展示了日本的西藏佛教研究质量之高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历史研究的贫乏。而且,日文三篇中,宫协淳子的《卫拉特高僧咱雅班第达传》约略地介绍了用托忒文卫拉特语写成的17世纪蒙古卫  相似文献   

8.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远古时就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西藏历史的研究,一向为历史学者所重视,日本史学家也曾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世界历史事典》《中亚史(?)》的西藏部分,就是这一研究文献的简述。它是世界一些国家对西藏的研究信息的反映。为对我国西藏研究提供参考之便,作为信息的传递,现将其中有关中国(包括汉文和藏文)及日本方面研究文献资料摘要加以编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动态与信息     
以陈虹为团长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应邀到韩、日、泰三国进行学术交流2 0 0 2年 1 1月 6日至 2 6日 ,应韩国西藏文化研究院、日本大谷大学、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的邀请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陈虹率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到韩、日、泰三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在韩国期间 ,代表团先后访问了韩国国会议员、大邱市市长和韩国最大的佛教团体曹溪宗 ,参加了西藏文化研究院后援大会 ,与西藏文化研究院进行了座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访问大邱大学期间 ,陈虹团长接受了当地新闻媒体的专访 ,以及我国多家驻外媒体的采访。在日本期间 ,代表团参观了东洋…  相似文献   

10.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传入西藏后,融合西藏本土的民间自然宗教和苯教的风俗、仪式,吸收其他多种文化,开始了一整套文化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影响民俗,熏陶民族性格,其某些基本教义也变成了大众的观念,改变了藏族人的文化心理状态。由于佛教在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植根至深,它的兴衰对藏族人民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宗教社会学研究表明,特定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延续发展的生命力强弱,是视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其文化传播手段而定。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各种矛盾加剧,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日益堕落…  相似文献   

11.
从学术背景、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研究方向及成果、对人类学的前景展望等方面对格勒博士作了详细的介绍.格勒作为藏族人,热爱藏族同胞和本土文化,对藏民族的起源、历史、民族同化、藏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他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手法对西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青藏高原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基于文化的多元性西藏应该建设小城镇而不是大城市、传统的佛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等一些比较独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传递和延续文化的主要形态,它“使文化得以继承而连贯为历史,并成为每个人作新的文化创造的基点”。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51年以前,西藏的主要教育是寺院教育,寺院既是僧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和培养地方政府官员的教育机关。寺院教育在旧西藏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宗教神学的范围,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对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确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研究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并不等于留恋过去,而是为了从它的形成、制度、内容和方法去认识寺院教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3.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从所记载古代传说来看已有数千年历史,即使从博杰王朝算起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自赞普松赞干布以来所记载的佛教传入、宏佛史及王朝史等大量文献史料至今尚存。这些是研究西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世界其它地方所没有的无价之宝。要想对西藏古代历史事实进行科学的研究,一定要参考这些文  相似文献   

14.
姚霜 《中国藏学》2023,(1):159-168+219
“普陀山”,旧译“补怛洛迦”(Potalaka),有关的最早记载出自《华严经》,其被视为观音菩萨驻锡地,也是大乘佛教信仰共许的圣地。以此命名的观音道场遍布整个亚洲佛教世界,其中位于中国的浙江普陀山、西藏布达拉宫、承德普陀宗乘庙都是备受尊崇的胜地代表。这些与“普陀”相关的同名朝圣地的建立,与观音信仰的传播息息相关,不仅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更是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文章旨在从西藏文化中有关“■”(布达拉)的知识源流出发,梳理藏汉文佛教经典、修行文本、朝圣游记、胜地方志等文献中有关普陀胜地的记载,勾勒藏汉历史上对于普陀胜地的建构、认识与调适的过程,以汉藏佛教比较研究的视角,展现同名胜地文化的共享对于各民族之间精神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佛塔建筑最早起源于印度 ,而西藏也有苯教的土塔和石塔。佛教传入西藏后 ,印度的佛塔、佛学思想等与西藏的苯教土石塔 ,以及藏族的其他建筑艺术渐渐地结合在一起 ,最终使藏式佛塔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多种文化兼容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6.
《西藏文艺》(1980.3)载有《漫话雪域的崇佛》一文,说到:“佛教在西藏的兴盛,发展到几乎每户有一名喇嘛或尼姑。喇嘛和尼姑是清教徒、不准结婚、不准生儿育女,西藏人口怎么不一年比一年减少呢?从唐朝到清朝,西藏人口减少八百万,而从清朝的雍正年间,到西藏和平解放二百年中,人口又减少八十万。假如不是推翻政教合一的反动统治,西藏人民逐步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对佛教的鸦片作用有逐步的认识,要是让其发展下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与我国古代文化相结合,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蕃之地。在吐蕃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以及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本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佛教吸收了本教的某些形式,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形成了具有浓厚西藏地方民族  相似文献   

18.
《西藏西部的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研究》一书由则武海源编著,于2004年在日本山喜房佛书林出版社出版(日文)。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和研究西藏阿里地区佛教发展轨迹和它与周边地区关系的重要著作。从吐蕃的松赞干布开始,直到现存的古代遗迹,纵横双向地详细分析了整个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之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和在与周边地区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藏佛教五十年的发展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后 5 0年的西藏佛教 ,可以说是在不平静中度过的。也许是考虑到西藏佛教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其他原因 ,正当 80年代全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热烈而深刻反思的时候 ,西藏宗教界囿于传统框框或习惯 ,基本上仍维护旧价值、旧观念 ;而藏学界也一片沉寂 ,没有对西藏的传统佛教文化进行检讨反省和重新估价 ,似乎缺乏反思的勇气 ,有意回避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严格说来 ,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而且会阻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如果长期下去 ,作为藏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佛教文化就会僵化 ,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今天,人们在西藏旅行,耳闻目睹的多是佛教(藏传佛教)的寺院、神坛,以及供奉习俗,人们感受到的也多是这样一种地方化了的佛教氛围。而对于西藏所固有的前佛教时期就盛传于藏民族之中的苯教,人们往往感受不深。只有在远离拉萨的地方才能够看到苯教的宙宇、僧众。而苯教在千余年的与佛教的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