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方法学本科院校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法学本科院校会面对种种问题。地方法学本科院校只有充分地了解自身所处环境,掌握中国法学教育发展趋势才会长久繁荣。  相似文献   

2.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体系设置地方特质不鲜明、师资储备面临瓶颈、学生综合素养未能充分彰显等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法学教育应根据地方特质,以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目标定位为引领,以创新性课程体系为重要基石,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核心目标,为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法学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面临着更为大的困境。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立足实际,解决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主要有:明确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定位;构建合理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关系;逐步充实师资力量,注重对现有教师之培养;加强与地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法学教育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现行法学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严重脱节.应按照社会需求来培养法律人才,着眼于学生的就业来确定办学目标,科学规划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招生规模,合理设定法学教育课程内容.对法学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应以职业化教育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力.应改革高校法学教学、科研考核的评价机制,重视法学教学实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结构与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及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是大势所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突出表现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地方院校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基地,具备着“地方性”、“本科性”和“大众性”三方面转型发展的潜在优势,担负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建设的要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巍 《理论界》2006,(1):144-145
新建本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的高等教育。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新建本科院校应构建以培养能力为重心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家在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背景下需要大批新工科领域的人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应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文章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等五方面阐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一个多元整合的过程,涉及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应用型目标导向与学术型目标导向的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整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与模式的整合等。整合意味着两者的相互融通与统一建构。当然在整合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办学特性并没有消解。建构一个内部整合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陈建军 《云梦学刊》2015,(2):112-115
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格法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教学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学以致用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以能力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地方本科院校三大职能的基本要求和价值体现,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学生竞争力和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付家东  杨河  曹乔华 《云梦学刊》2011,32(4):102-105
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符合法律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既要重视传授专业理论,也必须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要为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STS教育模式对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丹  钟华 《云梦学刊》2004,25(4):99-101
随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应考资格的提高,法学本科教育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体系的最前沿阵地。从纯粹的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法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实践性法律人才的需求,是我们法学本科教育工作者教学的重点。STS教学模式从西方传入,提倡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结合,这正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彭昊  姜正国 《云梦学刊》2014,(6):134-138
加强地方高校集群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更是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方式和战略选择。管办评分离框架下建设地方高校集群的创新能力,应当建立促进高校集群创新能力的制度体制,高校集群创新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主要是依法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分层组建各级各类知识联盟、培育和激发第三方评估三个方面,并以长株潭本科高校群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扩招是社会发展与教育行为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高素质的迫切呼唤,也是教育推动与引导社会发展必须承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从浙江省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现状探究高等教育中潜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服务于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6.
章程:清代书院科举化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云梦学刊》2005,26(4):49-52,77
为使清代书院在培养科举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清代书院通过制定和完善章程,对山长选聘、生徒甄别和经费资助等书院活动进行严格的规范,使其能满足书院培养科举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章程既是清代书院科举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书院实现科举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法律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理工科高校具有理工科专业资源优势,其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应当是通晓法律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理工科高校应该在尊重法学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法学与学校优势理工学科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确定法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应该体现法学与优势学科的融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当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借鉴理工科实验室教学经验,创新法学实验教学模式,关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邮电大学依托学校信息学科优势,法学人才培养凸显信息法学特色,在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理工科高校特色法学教育还存在如何在有限的大学四年中予以合理安排与协调人文、社科、理工等各类课程,以及当前师资大多数缺乏复合型学科背景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学术不良行为:类型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用学术不良行为取代学术腐败一词。可把中国的学术不良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主要与有法不依相关的违法性学术不良行为,主要与无法可依相关的违纪性、违德性学术不良行为,主要与病态规则难依相关的违理性学术不良行为。作者提出的对应治理手段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应设立垂直的类似于工商行政管理的打击违法性学术不良行为的机构,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则并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取消病态的学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主体,是指能自主参加农村经济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农村新型经济主体,则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农村新型经济主体,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很多农民的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走向分离,并引致农民的主体性价值冲突,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经济主体的培育方式方法,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珂 《云梦学刊》2011,32(3):88-90
事故犯罪具有法益侵害的严重性,学界对事故犯罪的研究有所缺失。笔者认为,事故犯罪是指负有特定义务的主体违反注意义务,产生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财产权利的严重结果,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以事故犯罪的概念为逻辑起点,事故犯罪的主体则是指实施事故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