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转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现就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战线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气活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一…  相似文献   

2.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78-78
郑奇编著《较量》一书,由新世纪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该书以查处“浙大院士研究组学术造假事件”为线索,采访相关人物,收集媒体报道,分析内在关系,力图还原这一“典型”事件的的真相,揭秘中国学术打假与学术造假力量的交锋,记录倡导科研诚信的学术共同体与制造学术不断的利益联合体之间的较量,目的是希望大家引以为鉴,重视科学诚信,求真务实,远离虚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由于学术不端行为高频率发生,已经到了不成新闻的程度。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必须奉行“零容忍”的政策,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净化学术环境、推动学术良性发展。但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零容忍”目前还没有细化的执行方案、实施手段;二是如果曝光一次,“零容忍”一次,估计不仅中国的学术界,甚至社会都要重重的痛一次。  相似文献   

4.
2001年3月学术批评网的开通,在笔者看来.是中国大陆学术批评事业的真正起点。虽然在此前的十余年里。也有不少学人在学术批评方面引领风气甚至颇有建树,如杨玉圣先生在《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一文中所列举的贺卫方、梁治平、邓正来、陈平原、林毅夫、刘东、方流芳等,但他们都只是将从事学术批评当作个人学术经历中的阶段性兴趣,既未专心致志,亦未持之以恒。杨玉圣不仅将学术批评当作学问来做,而且还以创建学术批评网等方式.大大拓展了学术批评的空间。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学术批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杨玉圣及其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才成为一块繁花似锦并且可以继续耕耘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5.
从清末到五四,中国的学术思潮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学术领袖的变更:留美归国的胡适等人迅速崛起,取代了尚处盛年的严复、梁启超等人。胡适主张考订史料、“小心求证”,代表了一种新的“学术美德”,与近代欧美史学强调“如实直书”、科学治史的发展相类,同时又衔接和重振了乾嘉学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由是五四注重“考订”的学风取代了清末热衷“通论”的风气。五四时期学者之治学生涯,受此学术风气之影响。他们向这一风气看齐,展现为人所认可的“学术美德”,扮演合乎期望的“学者角色”。但“学者角色”有内外两个方面:一个学者之内在性格,与人所期望的角色并不一定符合,学者的学术生涯由此会产生明显的变更。晚清、五四学人处于中国学术的成长期,他们所展现的“学术美德”和扮演的“学者角色”,展现了学者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与时代风气之间的一种辩证和复杂的内、外互动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在这些论文中,既有我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这一问题的最初思考。也有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持续推进.更含有一些最新的观点及其展开。因此可以说,本论文集标示了迄今为止我个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性”这一理论论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思考脉络。  相似文献   

7.
汉末,刘表统治下的荆州学术文化勃然兴起,一度取代洛阳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刘表殁后,荆州的学术文化骤然衰落,其后数百年未能复兴。文章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刘表在荆州期间的执政方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学术评价机制旨在通过其筛选功能,对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定,以实现对学术造假行为的约束和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在科学研究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格外显著,所以,间接评价在学术评价中处于重要地位。在间接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发送信号,评价者接收信号是间接评价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只有选定了合适的信号,才能确保间接评价实现正向选择的目标,学术评价机制才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当前,我国在学术评价方面已经确定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信号系统,但是由于“噪音”的广泛存在,这些信号并不能有效反映评价对象的学术水平。因此,如何降低“噪音”是实现我国学术评价机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考虑学术腐败、学术道德水平下降问题也不能忽视学者自身的原因。现在的高校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象牙塔,而是一种小社会。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比如说争名夺利,在大学、科研机构里面也有,所以大学教师的总体道德水平也有所倒退。大段、大段的抄袭,违反了著作权法,这个是可以去起诉的。但是现在有些著作、文章是用别人的观点推砌起来的,就算标明了出处,我认为也是一种学术不规范。如何规范学术以及学术成果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针对现在的学术腐败情况,我们可以成立中介组织去审查学术成果,避免在学术圈里面再由学者来审查、评价。另外,凡是剽窃、抄袭的行为,都应该通过媒体通报出来,并且记录到个人的档案中,这样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之困境如是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常想一个问题:既然学术期刊是整个学术体制、学术现状和学术走向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学术发展中的弊端也很自然地要影响到学术期刊这个载体。二者不能不说是共存共荣或者说是相依相靠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了。其实,这个问题是不难理解的。就当代中国的学术而言,尤其是社会人文科学,就其独立性讲是少有自身的自主性的。作为过来人,所经历过的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殊的历史条件,学术从整体上已丧失了独立的品格。而作为学术载体之一的学术期刊常常只能紧贴阶级斗争或意识形态的主旋律运作,直至一个思想、一个论题、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要办好一个学术理论刊物,必须有一支政治理论素质很高的编辑队伍。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学术理论界也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潮。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要把握这种形势的变化,了解这些新理论和新思潮,只有这样,才可能办出一本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理论刊物。  相似文献   

12.
许有攸 《云梦学刊》2006,27(4):41-41
张岂之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序》中指出:“学术史必须研究‘学术’,而‘学术’的载体主要是学术著作。著作是学术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还有其他形式。”在这里我比较关心的是在学术史的书写中,除研究者们耳熟能详的大部头代表作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学术载体。那些与学人日常生活更加贴近的学术载体,如散见于当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社团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演讲,学人与师友门人之间的相互酬唱,读书札记等,都展现了丰富鲜活的历史现场,这些多样的学术载体所承载的内容有时比经过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与会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术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第一,对学术界出现的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联系到整个社会的氛围,比较了商业腐败、官场腐败,并在此摆正学术腐败的位置。并谈到,舆论之所以关注学术界的情况,是因为广大老百姓对学术界作为一块净土有比较高的要求。第二,区别了学术腐败和学术不道德,认为不要把学术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学术腐败。第三,追究了学术腐败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说整体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学术体制、学术管理等等原因,也有认为我们正处于知识转型的时期,关。第四,追究了学术规范问题,学术界出现的情况与这一背景有认为如果规范不明确,学术评价数量化的话,就会导致学术腐败。最后,大家讨论了学术的道德操守问题,认为学者要坚守学术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高校学术和谐的五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和谐既是一个“古老”的工作设想和期望,又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和奋斗目标。本文在界定了学术和谐的内涵后,具体研究了保障学术和谐的五个关系,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关系,学术自由与学术纪律的关系,学术带头人与学术团队的关系。学术活动与学术服务的关系,并提出了正确处理好这五个关系。是实现高校学术和谐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刘潇雨 《云梦学刊》2011,32(1):23-25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自1991年《学人》集刊发表一组《学术史研究笔谈》,自觉地讨论学术史与学术规范的理念,已过去将近二十年了。其时参加讨论的学者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学术文化运动的参与者.这种反思式的讨论在学术史上的意义自不必赘言,甚至除了学术上的自我批评以外,还带来社会史、思想史层面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把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及其阐发研究,作为当代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潮,放在世界性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和考察。从人类认识论的辩证运动,从西方学术传统的嬗变,从华人学术群体的崛起,分析了这一学术的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继而又从思维方法、研究向度、成果体现以及模式对应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学术流派的文化性徵。最后再提出“解”“悟”遇合中的话语权力分配问题,既幽默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周国栋 《齐鲁学刊》2002,(2):138-144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争其实就是晚清经学之争延续的一种表现。但现代学人并非简单地继承和发展两种经学遗 产中的一种,而是同时批判地承受了两种经学遗产,并以现代学术的精神理念加以改造转化 ,使其成为现代学术得以生发的重要“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从学术与政治的关系角度切入五四文学社团流派之争是重新评价五四文学传统的关键所在。据此,《新青年》诸君与“学衡派”的论争已不能简单地用现代与落后、激进与保守来概括,而应视为以学术为名在社会范围内展开的一次政治权力争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学术与政治的缠绕反映了现代中国政治压迫之下显现的脆弱的学术根基。  相似文献   

19.
王向峰 《理论界》2007,(12):1-1
心海同志的《彭定安的学术世界》是一部全面探索定安同志学术建树的学术研究著作,论性质属于研究性的研究,难度自然是很大的。因为定安同志的研究视野非常广阔,文化的、文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尤其是对鲁迅的研究是更为全面深入的,在全国的鲁迅研究中又有独特的视角和成就,对这些不用说是进行研究,就是能够熟悉和把握,也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更何况作为研究对象去加以阐释和归纳,就不用说难度有多大了。但心海对此却是知难而进,他从感受定安同志的学术人格、学术道路、学术贡献、学术成果中,深受启发和推动。  相似文献   

20.
浙东学派的涵义及浙东学术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东学派的涵义及浙东学术精神杨太辛从南宋到明清的浙东学术是中国学术史上极其光采的一页,也是堪称光辉的浙东文化的精神命脉所在。对于浙东学术的杰出人物王阳明和黄宗羲的研究,已引起全国以至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对于绵延宋、元、明、清几百年之久的浙东学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