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学术探讨的意义上重新认识了公有制并分析了它的两种实现形式:产权明确界定的实现形式与产权模糊界定的实现形式,论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已不仅仅只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自然历史过程是公有制的两种确立方式,并认为产权的明确界定是寻求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公有制形式的产权结构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培育了多元化的产权主体,而且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明确区分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法人地位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实现了市场经济和公有制有效兼容.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进程的又一里程碑。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内涵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着眼点在于“实现形式”。它既包含了公有制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包含了公有制经营方式可以多样化。公有制的组织形式言及的是公有制产权的存在形式、存在范围问题,公有制的经营方式言及的是公有制产权的运营、运作,即实现问题。公有制的组织形式和公有制的经营方式是相互…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开阔了思路。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实际就是探索公有产权特别是国有产权的重新安排,建立新的公有产权制度,确保公有资产增值的最大化和社会资源的...  相似文献   

5.
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现代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也可以有多元化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股份制只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只有产权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股份制企业,才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果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过程中,就很可能走上私有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深入考察了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的全过程 ,全面总结了各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并根据各类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产业分布特征、产权结构特征 ,深入分析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运动机理 ,论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7.
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弊端,根源于产权制度不科学,即产权实际归属不到位而导致产权效用(功能或作用)弱化甚至扭曲。不科学的传统公有产权制度得以维持数十年之久,原因就在于我们以往对马、恩关于公有制论述的理解上,片面强调“社会所有”,忽视“劳动人民实际占有”。重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但有效的多样化形式必须解决一个共性问题─—“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即通过“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去实现“社会所有。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对接?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问题。我认为,实现对接的出路在于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重建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佳实现形式。本文拟就重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缘由和途径作一初步探讨。(-)问题的症结我国公有制的传统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这种不相容有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但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国有企业产权虚化。产权制度就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特指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产权虚化在实践中已经充分显示:从理论上讲,公有制经济为全民所有,然…  相似文献   

9.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优势互补,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所有制形式,也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本文对"市场"与"国家"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论证了"市场"与"国家"每一方都在履行本质上无法取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生产关系是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全民、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内在形式 ,它表现生产关系的本质 ;各种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外在形式 ,它以其外在联系方式对生产关系发生影响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外在形式。通过内外形式的区别 ,既解开了“同一论”的理论矛盾 ,又澄清了姓“公”姓“私”的模糊认识 ;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全面考察和对公有产权裂变过程和公有资本营运过程统一性的分析 ,论证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客观必然性。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有制经济作用发挥得大小取决于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财产权属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新型公司制企业改制后财产权属关系,包括股权、法人财产权的性质与特点,以及"股权--法人财产权"结构模式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论证了财产产权制度扬弃财产所有权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固守于大陆法系财产所有权制度观念的局限性.明确指出股权与法人财产权是两组在内涵与外延上完全不同的产权权利束,作为股权--法人财产权这种结构形式,既不是私有权,也不是公有权,而是社会共有权的财产形式,是资本的社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政府产权是政府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它既具有一般产权的性质,又具有特殊性.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政府产权是公有产权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代表,政府产权与国家权力相结合,又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基础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使政府产权发生了重大变革,政府产权退缩为仅仅是公有产权的一种形式,并且在政府产权内部出现了层级产权和不同产权权利的分割.但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产权制度还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缺陷,需要在弄清公有制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公有产权与政府产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公有产权和政府产权加以明确界定,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由区分所有人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的专有权和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权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物权。管理权已融入所有权之中,不存在独立的、为管理而生的、非财产性的成员权.相邻权不是所有权的一种权利形式。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不是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在建筑小区内.任何建筑物或设备设施.不是业主个人所有的,就是业主共同所有的.不应存在第三方对权利的享有.故车位车库、天台、会所等.均应由全体业主共有。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对抵押权实现做出了不同于《担保法》的规定。该法第195条第2款直接规定了抵押权人在达不成实现方式协议时,可以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抵押物。但这个创新性的民事实体法条文,究竟该适用我国民诉法中何种程序,目前还处于争议状态。从民诉法理论分析和比较法角度看,抵押权实现应当适用民事非讼程序,而非讼程序的制度构建正是文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公物包括公众用公物与行政用公物。公物上的公权主要是指公务用物物权和公益用物物权,公物上的权利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权利属性进行利用及处理,这将指导当下的公物立法活动。公物利用的保护应当建立公物利用的实现制度及公物利用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客体形态差异不影响两种权利的实质相似性,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不影响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知识产权的绝对权属性决定了权利的转让需要遵循公示公信原则,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功能和善意取得的制度价值具有一致性.知识产权制度和物权制度的兼容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所有制与它的实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与西方的产权经济学都做了严格的区分。应当深入、准确地了解和确定二者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认识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 ,并且正确地确定经济改革的对象和目标。据此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内在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市场型公有制”及新的所有制结构 ,不能把经济改革停留在实现形式这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9.
共有产权伦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一项根本性的制度安排,而共有产权是产权制度安排的主要形式。共有产权伦理是共有产权制度安排的内生要求与伦理善价值的有效整合。信用、公正、互利不仅是共有产权有效运作的游戏规则,更是共有产权伦理善的价值追求。从伦理的层面透析共有产权伦理的价值底蕴,是共有产权有效运作不可或缺的软件。  相似文献   

20.
航空器权利变动不同于一般动产,其公示方式不是交付而是登记。航空器本身的自然属性、公示成本、资源重要性、公示方式的权威性是航空器权利公示采取登记方式的原因。市场经济与中国民航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交易效率,登记形成力的固有缺陷,私法自治原则的内在要求,以及航空器权利公示的立法传统和发展趋势,都是中国民航法修改时要考虑的因素。航空器权利变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只是不能对抗取得物权的善意第三人,不包括恶意第三人和善意的一般债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