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唐五代韵书,指自20世纪初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和新疆吐鲁番地带的唐五代写本和刻本韵书,还包括蒋斧本《唐韵》和故宫博物院所有的两种《刊谬补缺切韵》。依照周祖谟先生在《唐五代韵书集存》一书中的分类,我们将这些韵书分别称为:陆法言切韵传写本;笺注本《切韵》:增训加字本《切韵》: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分为敦煌本王韵和宋跋本王韵);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唐韵写本;五代本韵书。这些韵书大量征引《说文》,其所本应为唐本《说文》。唐本《说文》对求许书之真有着特殊价值,正如周祖谟先生所说:"不有唐本,终难定二徐之精粗美恶。"这些资料大多为清代治《说文》者未能见及,今人校勘《说文》者如王贵元师《说文解字校笺》亦未能利用。经过穷尽性搜索,共辑得引文796条。将这些引文与前人校勘《说文》成果相互比勘,或补正今本《说文》,或证明后人皆以为今本《说文》误而实际不误。本文为其中数例。  相似文献   

2.
一、煌敦写本《茶酒论》敦煌写本《茶酒论》见于伯2718、伯3910、伯2972、伯2875、斯5774、斯406六个卷子。其中伯2718前题“乡贡进士王敷撰”,同卷还录有王梵志诗九十一首。王重民先生以此为原卷,参以它卷校录于《敦煌变文集》(卷三)。对《茶酒论》的内容,郑振铎先生概括为:“茶和酒在争论着:两个谁有功勋?茶先说其可贵,酒乃继而自夸其力,反复辨难,终乃各举其‘过’。‘两个政(正)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水乃出来和解道:茶酒要不得水,将成为什么形容呢?水对于万物,功绩最大,但他并不言功,茶酒又何必争功呢?‘从今已后,切须和同,  相似文献   

3.
在东晋时期经师李轨的语音系统中,《切韵》音系中的重纽四等和重纽三等界限分明,是两个不同的韵类。重四和重三除了在本类中自切外,还分别与四等韵和纯三等韵互切,这是当时洛下(洛阳)音的特点。而颜之推时代的金陵音则重四与重三不分。切韵音系的八个韵系中的重纽则是洛下音与金陵音的一种折合。  相似文献   

4.
“鼻”字普通话读bí,按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系由古入声变来,可是在几本中古韵书里都只有去声的反切,没有入声的反切。《唐韵》父二切《广韵》《集韵》《韵会》毗至切《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亦根据《广韵》的毗至切,说明它是中古至韵并母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也把它放在止摄开口三等去声至韵并母字格里,与篦(枇)同音。李荣先生在《音韵存稿》一书的《陆法言的切韵》一文  相似文献   

5.
《切韵》成书于隋,入唐奉为功令,于是增益、补订者甚多,遂形成《切韵》系韵书系列。《切韵》系韵书反切音读向来作为中古语音的材料受到重视。唐写本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作为该系列韵书中的一种,对于研究《切韵》系韵书,甚至中国韵书史、中国音韵学史都具有相当价值。此书虽题名"刊谬补缺切韵",被学界称为《王二》,但卷首录王序与长孙序,并题王仁呴、长孙讷言、裴务齐三人名。它的平声东冬前七韵、阳唐及平声其他部分、上声、去声各部分体例,均不一致。历来学者如王国维、厉鼎煃、蒋经邦、陆志韦、魏建功、周祖谟都认定它是一个不纯的"拼凑体"。可见,此书同其他韵书的同构型相比,它的异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从文本出发,从注释体例和避讳两方面论证了其异质性。裴本现存部分,至少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上平声前七韵。第二类:上平声"阳唐"、下平声。第三类:去声、入声。第四类:上声。虽然去入声与上平声"阳唐"、下平声注释体例非常接近,下平声和去声还都有"又音某"的又读表达方式。但从小韵收字来看,去入声字往往少于《王三》,而上平声"阳唐"和"下平声"多于《王三》,这是它们之间"质"的区别,两类来源应有不同。裴本作者兼取各家所长,努力在字形、注音、...  相似文献   

6.
二、1998-2003年中古音研究概述(一)声母研究1、关于《切韵》声母系统研究主要论文有:时建国《曾运乾的<切韵>五十一纽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47-51),陆志韦《证<广韵>五十一声类》(《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中华书局,1999年3月版:373-431),陆志韦《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  相似文献   

7.
中古次浊音里有泥、娘、日三个声母。所谓“娘日二纽归泥”,是说上古没有娘日二纽,只有泥母。据研究,《切韵》时代,泥娘尚为一。中古以后,泥母分化为三:泥、娘、日。娘母问题比较麻烦些。王力先生曾说:“至于娘母虽然拟测为[(?)],使它与[(?)]、[(?)]、[(?)]相配,恐怕实际上只是个[n],与泥母没有分别。字母家要求整齐,就造出一个娘母来配知彻澄。”(《汉语音韵》66页)一九八○年,王力先生在《社会科学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系联法与比较归纳法,整理出《文选音决》韵类为52个,共176韵。其韵系有如下特点:各等重的已有程度不同的合的现象,但与《颜氏家训》及周祖谟先生注文指出的六朝用韵宽的情况似有不同,如支、脂不混,鱼、虞不杂,洽、狎分明,可说明《音决》所反映的音系似为当时的江南读书音。  相似文献   

9.
从现有的研究看,宋代语音资料在浊上变去问题上呈现出三种面貌:全浊上尚未变去(如《集韵》、《四声等子》);正在变去(如《九经直音》,见竺家宁1980;陆游古体诗韵,见冯志白1994);已经变去(如邵雍《声音倡和图》,见周祖谟1942;《卢宗迈切韵法》,...  相似文献   

10.
《切韵》承前代韵书,分“东”“冬”为二部,顾炎武《音论》说:“所谓一东二冬三锺者,乃隋唐以前相传之谱”,此后凡属《切韵》一系的韵书,“东”“冬”之分,均相沿不废。参与《切韵》撰作的颜之推说:“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也。”颜氏为审音高手,他以为“攻”字切“古琮”(冬韵),不同于  相似文献   

11.
荣孟源先生写的《再谈<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再谈》)一文在《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一期发表后,笔者连续写了《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一论》)及《再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二论》)两文,分别刊登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一、二期。惟因篇幅所限,还有些话没有说完。兹再撰此篇(简称《三论》),以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读了刘开扬先生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以下简称《笺注》),我认为其中有的地名的注释需要讨论。今考证如下,以此就教于专家学者和刘开扬先生。青阳门高适《登百丈峰二首》之二云: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四海如鼎佛,五原徒自尊。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笺注》以此诗为武威时所作,而且考订“五原徒自尊”应作“五凉更自尊”  相似文献   

13.
《广韵》“支脂祭真仙宵侵盐”等韵里的喉牙唇音字反切上有对立,韵图把它们分别置于三、四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重纽.如支韵;奇,渠羁切;祇,巨支切.两字的反切上字同属群纽,反切下字也同类,而《广韵》并不认为两字同音,把它们分置于不同的小韵.在韵图里,奇列三等,祇列四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切韵》音系的声母,清代学者陈澧曾做过影响极为深广的考察,他用系联法的正、变条例,求得四十声类.陈澧的《切韵》四十声类说是否全面地反映了《切韵》系声母的面貌,后人有许多评论,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在众多评论中,在舌音中娘、泥二纽的分化问题上,论者的意见多无分歧,按照陈澧等人的意见,泥娘二纽在《切韵》音系中是划然为二的,它们分别可由其反切上字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陈兰甫曰:“陆氏《切韵》之书,存于《广韵》之内,澧校定《广韵》切语,粗得陆氏体例。”(《切韵考·声类考》)陈氏系联《广韵》,考得其声类、韵类,而定其书名为《切韵考》,此以《广韵》为据而定《切韵》之声类与韵类者,陈氏以后,学术界对此均以为系创举而无异义。唯陈氏所定系联之条例,现代学者尚多异义。陈氏定系联反切上字之正例  相似文献   

16.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采录的最晚一个注本是姚文燮的《昌谷集注》,初刻于清顺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汇解》自序作于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两书中间的一百年里.还出现朱轼的一个注本,《昌谷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自序作于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这个注本王琦未加采用,不知道是他没有见过,还是认为不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现在看得到的一部我国最古的韵书《切韵》(残卷),是隋朝陆法言于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写定的,再经传抄,便风靡一时,为世所重。这书到了唐朝,孙愐增补为《唐韵》;及至宋朝,经陈彭年等再事修订,易名为《广韵》。从《切韵》到《广韵》,所收字数,虽有多少之分;整个体系,可以说还是基本不变。经过韵图家的分析,《切韵》首先分为十六摄(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又分平上去入四声(如:东、董、送、屋),又分开口、合口(如:殷、文),又分四等(如:豪、肴、宵、萧);既有重韵  相似文献   

18.
(一)引论 1.1通过《诗经》用韵和《说文》谐声与《切韵》结体的研究,挈取众长,参以己见,兹拟定下面这样一个《诗经》音系。 1.2《诗经》音系有19个声类:  相似文献   

19.
《华严音义》声类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严音义》是唐释慧苑对《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作的音义。通过对《华严音义》所有反切的考察,发现其声类系统与《切韵》声类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轻、重唇音分立,只有明、微两母互切二例;二、云母从匣母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声类;三、没有俟母字出现。  相似文献   

20.
赵蔚芝、刘聿鑫编著的《赵执信诗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于2002年12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由《前言》、《饴山诗集总目》、《附录》构成,分上、下两册,凡1600千字,2031页。《笺注》对赵执信全部诗歌进行了注释和简析,其分量约为《赵执信诗选》的五倍。该书对《诗选》旧注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是继赵蔚芝先生的《赵执信诗选》、《赵执信全集》出版后的又一部集大成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