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学界关于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论争的首要原因在于对概念的分歧。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在这场论争中却几乎没有被提及。文学是一种言语行为,文学事实是一种制度性事实。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建构主义不是笼统地反本质主义,而是反柏拉图式的本质主义。文学建构只能是语言的建构,而且只能是一种规约性建构。作为一种资源、一个视角,言语行为理论使文学研究走向了开放性、语境性和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2.
语义语法学理论和元语言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形态范畴的本质是语义类别、形态范畴的脱落和并非必要、不同语言沟通的基础是语义、古希腊语法研究肇始于语义、语言编码首先启动语义编码等5个方面阐述了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从语言系统的二分法、语义网络的体系性、语义网络的自建力等3个方面阐述了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的语义语法学理论。从内核模型、交互义场、受限系统、归纳方法等4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的模型及其方法。最后论述了有别于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于语言受限性的实验主义研究观。  相似文献   

3.
英语阅读理论基石分别受到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主流思想的影响,对于阅读的本质分析也发生了历次嬗变。现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视角,结合现代阅读理论的合理部分来阐释英语作为非母语的阅读过程,提出英语阅读中的螺旋式更新模型,并指出社会建构主义阅读观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的三种方式分别是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本质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经典性,反本质主义重视知识的历史性、地方性和日常性,建构主义追求知识的关系性、交往性和融合性。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的多元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和理论合力,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评价和运用适当的建构方式,并时刻保持对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5.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基础主义与本质主义美学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以家族相似性理论消解本质主义,反对将美学概念化、知识化、科学化和心理学化,主张在语言游戏与生活意义之中厘清美的问题,申明美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人类自由的赋意活动。后期维特根斯坦不仅在哲学上提出了新的革命性思想,同时也开启了分析语言美学和日常生活美学之路,在美学史上也有着不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中,反本质主义的崛起宣告了知识本体论时代的终结。对语言转向与元叙事危机作出清理,是文学批评历史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反本质主义的取消主义倾向对历史诗学的本体性构成颠覆性威胁,但是重审历史主义话语中理性本质的合法性,依然能使文艺学研究获得有益的思想资源,拥有一个元历史批评的逻辑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反本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旗帜和根本特点,它在具体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和表现为后现代解构论、整体论和多元论等不同的理论形态.文章主要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语言游戏论、语用论和语境论等思想与后现代反本质主义思潮之间的呼应之处与内在联系,指出了维特根斯坦哲学在西方哲学向后现代的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和方法贡献与奠基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话语分析"与文艺学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是中国文艺学近两年继“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之后最为重要的一次学术论争。陶东风、南帆、王一川等人的新锐理论教材,采取了“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与方法,与已有教材体系构成了颇具张力的对话。这是论争的直接缘起。对审美超验性的坚守,是部分学者质疑反本质主义的重要理据。不过,在话语分析的理论视域中,这一坚守有着浓厚的鸟托邦色彩。话语分析对于“反映论”的解构,意味着整个文艺学理论体系重新建构之可能。同时,它还给建构主义理论观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经典名称语义理论没有专门讨论自然种类的划分与存在,而自然科学研究不断得出结论质疑语言哲学家对自然种类的解释。在对语义问题的反思中,逐渐形成一个依托性质界定自然种类的研究传统,并形成关于自然种类的两个解释:"类本质主义"和HPC。二者对性质之间的关联有不同把握。HPC避开了揭示本质性质探究的困难,因为纳入较多认识论思考而能够相对充分地解释自然种类的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欧美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对当代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中关于意义的理论、关于整体主义、经验主义、唯理主义与体验主义的理论、关于语境与言语行为的理论对当代自然语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对自然语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技术观是人们在技术实践中以及对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共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技术实践活动的认识和反思。西方技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再从建构主义走向实践哲学的演变过程。本质主义技术观假定,在技术背后存在着先验的本质,因此基于不同的本质设定可以把本质主义技术观分为工具论和实体论;建构主义技术观否认先验本质的存在,强调技术活动的价值渗透性,将技术看作是社会建构之物、是技术逻辑与社会内容的汇聚。技术是历史变动性和历史恒定性的辩证统一,是自然维度与社会维度有机结合,技术实践的研究路径可以整合技术工具论与技术实体论,吸纳技术建构论的合理内核,提供现代性批判的新维度,代表着技术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卡西尔早期的认识论思想囿于康德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将“科学事实”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和最终所与。通过对康德“理性批判”建构术的改造和扬弃,卡西尔的认识论思想历经从“发生学”认识论和“符号”认识论的演变。他将神话、语言、科学视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不同符号形式,提出一切概念认识都必须基于最原始层次的神话世界,突出表现于自然语言,终点是理论科学。由此,卡西尔不仅将认识论的论域拓展到人文科学诸领域,更重要的是推进了认识反思的层次,并为其寻找到新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对自己早期认识论思想进行的修正,也是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与传统的康德和新康德主义最本质的差别。卡西尔认识论的转向是继康德之后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卡西尔以“符号”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人类文化整体观来把握理性,探索人的本性。卡西尔哲学思想所具有的高度包容力和开放性,为现代西方哲学走出理论困境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卡西尔早期的认识论思想囿于康德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将"科学事实"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和最终所与。通过对康德"理性批判"建构术的改造和扬弃,卡西尔的认识论思想历经从"发生学"认识论和"符号"认识论的演变。他将神话、语言、科学视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不同符号形式,提出一切概念认识都必须基于最原始层次的神话世界,突出表现于自然语言,终点是理论科学。由此,卡西尔不仅将认识论的论域拓展到人文科学诸领域,更重要的是推进了认识反思的层次,并为其寻找到新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对自己早期认识论思想进行的修正,也是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与传统的康德和新康德主义最本质的差别。卡西尔认识论的转向是继康德之后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卡西尔以"符号"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人类文化整体观来把握理性,探索人的本性。卡西尔哲学思想所具有的高度包容力和开放性,为现代西方哲学走出理论困境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卡西尔早期的认识论思想囿于康德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将“科学事实”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和最终所与。通过对康德“理性批判”建构术的改造和扬弃,卡西尔的认识论思想历经从“发生学”认识论和“符号”认识论的演变。他将神话、语言、科学视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不同符号形式,提出一切概念认识都必须基于最原始层次的神话世界,突出表现于自然语言,终点是理论科学。由此,卡西尔不仅将认识论的论域拓展到人文科学诸领域,更重要的是推进了认识反思的层次,并为其寻找到新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对自己早期认识论思想进行的修正,也是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与传统的康德和新康德主义最本质的差别。卡西尔认识论的转向是继康德之后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卡西尔以“符号”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人类文化整体观来把握理性,探索人的本性。卡西尔哲学思想所具有的高度包容力和开放性,为现代西方哲学走出理论困境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影响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对于技术范畴的学习有指导意义;认知主义对于认知范畴的学习,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问题解决则有较大的贡献;人文主义则对情意范畴有贡献。而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对真理问题的探索中,传统的基础主义的线式决定符合真理论受到质疑与颠覆,后现代的非线性建构主义真理观走向前台。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范.弗拉森作为后现代建构主义真理观的翘楚从后现代建构主义立场出发,吸收20世纪以来统计物理学、相对论、概率论、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批判了基础主义实在论的线性符合真理观,提出了非线性的语义和语用概率真理论以及语境具体真理观。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建立在当代自然科学最新成果诸如相对论、统计物理学、概率论、信息论的成果之上,我们要批判借鉴后现代主义概率真理论和语用、语境真理论,反对真理观上的线性决定论,正确处理反映与建构、确定与不确定、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关系,丰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17.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互依托、互相促进.在晚近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建构主义理论与国际法学研究形成了有机互动.一方面,在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中,来自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给予了重要启发;另一方面,立足于反思主义认识论的建构主义理论思路,又从本体论与方法论等方面为国际法研究打开了一条全新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质主义文论教学模式的僵化,促使了向关系主义教学范式的转移。本文从本质教学与本相教学、理论目的与实践目的、传达方式与交流方式三个方面,讨论了这种范式转移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三个基础方面带来的思想变革情况。  相似文献   

19.
试论建构主义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论述清楚建构主义思想对教育理论的重大影响基础上,针对中学语言阅读教学的实际,阐述了 作者对建构主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个人理解与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温特在批判了主流学派基于无政府性和物质主义的研究范式后,基于整体主义和理念主义原则,实现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向。以研究范式的转向为基础,国家利益理论研究也实现了转向,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利益不是由物质性因素建构,而是由观念因素建构;在国家利益的内容上,建构主义认为应包括生存、独立、经济财富和集体自尊。建构主义的国家利益理论既有现实性,又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