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其发展和变革首先和根本的就表现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化和拓宽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从一般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深入到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引起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二、从实践的视角对自然本体进行了全新的阐释,科学地说明“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分化、联系和转化,从而正确地说明了整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三、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辩证的论证。四、唯物而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五、提出和解决了精神变物质、思维变存在,即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此外,对不可知论的驳斥也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哲学彻底性的根本标志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地科学解决。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就是以什么为基点和出发点,其归属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欧洲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这一根本立足点,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素养,成为推进和加深哲学彻底性的不同环节。当马克思恩格斯选择哲学变革的中心和突破口之后,所以能以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去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为着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它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思想。这个命题不仅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而且表现了一种旧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哲学可以代替其他科学来解决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上实现了根本的变革,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理论,只解决对世界一般本质的认识问题,不解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问题。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只是实证科学的一个部门,并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而是与其他科学并存并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的辩证性存在,自然的这种辩证性存在不同于自然的生态存在,其不仅表明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还表明它是一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相互否定的存在.自然的生态存在要求人们生态地对待自然界,自然的辩证性存在则要求人们辩证地对待自然界.自然的辩证性存在作为自然万物存在的普遍法则同样不可小觑.现代自然科学蔑视了自然的辩证性存在,结果导致了自然科学走向不科学的危机,并造成了自然、人和社会存在的巨大风险.现代哲学抛弃了自然辩证法,同样也陷入存在的危机,成为没有科学和知识身份证的非法游民.将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从危机中拯救出来,承认自然的辩证性并尊重自然的辩证性,应当是当代人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19世纪 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 ,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 ,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有这种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是已经确定了的唯心主义命题,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会抹煞认识领域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应该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如果只用“同一性”来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就会抛弃斗争性,违反对立统一规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应该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恩格斯是这样表述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教材和专著,通常都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並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视为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其实,二者並非一码事。恩格斯之所以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来表述哲学基本问题,其深意在于: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虽然主要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但它们毕竟不是全等的关系,存在的概念要宽于物质的概念;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除从谁是本源的角度,还从认识本质方面,更全面地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志,也从来没用过“可知论”这样的术语。它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一、哲学的问世,宇宙论和本体论 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认识。它的特点是理论思维、概念推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然而,并非哲学一问世,就具有鲜明、完备的理论思维特点,哲学基本问题也不可能十分明确提出来。  相似文献   

9.
哲学辩证思维具有辩证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特征以及强烈的问题意识。哲学辩证方法其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在于:它的辩证性特征激活科学创新方法;实践性特征奠定科学创新的立场;批判性特征指引科学创新的过程;问题意识培养科学创新理念;人文精神引领科学创新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是各种社会观念分歧的聚焦点,是解决社会哲学其他重大理论问题的逻辑前提。哲学史上的个体原子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是实体性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具有二难选择、机械循环和理论前提批判不彻底等缺陷,是用非关系性的思维思考关系性的对象和问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是社会观念的根本变革,它论证了个人和社会相互同构、相互映照和不可相互归约的张力关系,坚持了人和社会相互追问、辩证批判的解释性循环和历史主义方法,说明了个人和社会辩证联结、交互作用的过程。深入研究马克思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哲学历史观变革的关键是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对以往哲学历史观超越的实质.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使历史第一次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克服了以往历史观的虚幻的主体性,使得历史观的时空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确立了历史的辩证决定论.马克思实践历史观在当代往往被误解为经济决定论,并受到了非决定论的强烈挑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这种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是已经确定了的唯心主义命题,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会抹煞认识领域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应该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如果只用“同一性”来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就会抛弃斗争性,违反对立统一规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现代文明史上最早批判了作为机械发展观典型形态的资本主义的生态破坏性;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作出了一种全面、整体的把握,指出劳动是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认为科学技术的生态化、人类思维向辩证思维的复归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自觉协调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由之路。这样,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就形成了一种人类文明史上全新的发展观——辩证发展观,这一辩证发展观同时也是生态发展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生态发展观是我们建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前者叫本体论问题,后者叫认识论问题,文章旨在将哲学基本问题同辩证法和认识论联系起来去重新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这个老问题展开了新探讨,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至今还是众说纷纭,归纲起来,起码有如下五种不同的明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纯粹思想领域”。(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是研究“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是人,其中心是研究人的本质问题。(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作为多种不同文化类型中最深层的东西,其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从一般概念、基本范畴到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根本问题,以及整个哲学思想体系和哲学模式都存在着十分重大的差异性.西方哲学可以说是一种哲学的世界观,它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探讨的是物质、意识、上帝、感性、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从一般存在论层面揭示了信息所具有的普遍性品格,深刻揭示了信息科学和哲学对当代科学和哲学所具有的根本范式革命的非凡意义和价值.信息范式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和双重演化的维度上建立了全新的存在论、认识论、演化论、全息论、时空观、价值观、社会发展观、生产实践观,从而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导致了“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科学变革趋势,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把思维与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概括为哲学基本问题,并提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应当把思维反作用于存在看作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这是因为,思维反作用于存在是思维与存在、精神对自然界之间的一种本质关系,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本质特征,而如何改造世界是时代对哲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作者还分析了其它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三个方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不是德国古典哲学而是古希腊伊壁鸠鲁哲学,恩格斯哲学的理论来源才是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来源的不同必然导致哲学观点的根本差别,在评价德国哲学、物质观、辩证法、自由观、认识论、历史观、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等一切哲学问题上二者都根本不同。这是“世界观和理解力”的差别,是把人当作人和把人当作物的哲学的差别,是哲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和低级阶段的差别。理解和复兴马克思哲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略论哲学本体论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抽象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本体论问题,首先是个匡定学科领域问题,实质是关于研究目的和对象的理论.人类的哲学本体论思维的发育发展理路,有两种基础性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程度特别是科学发展的程度;二是时代的思维范式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天才的理论思维在于:以实践思维深刻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唯物史观思维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用以回答了世界本体问题;以彻底的辩证法思维解决了世界存在的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等关系问题.三者内在观照、交叉融通,科学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