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统计报表制度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粮食生产已由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统一经营转变为以家庭户为主的多层次经营,使基层粮食产量数据的来源五花八门,受地方干扰大,层层上报难,数据质量不高。正因如此,国家统计局已做出决定,今后有关全国及省级粮食产量数字应以抽样调查数据为法定数据,其它调查方式取得的数据做为内部参考数据。这是国家统计局为了加强抽样调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数据质量采取的重要措施。事实上,运用抽样调查来搞准粮食产量数据,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祖先发明了数,之后便把人世间的善与恶、功与过、是与非,与数联系起来,记载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大则见之宇宙之无穷,小则见之毫厘之细微。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数让人见到事物的本源,让人明众理而应万事,见其本末,明其始终,知所先后。古人说“隶首作数”,隶首乃黄帝之臣,可见炎黄时代皆有教。懈经音辩》记载:“计之有多少,曰数”《诗经》“小雅”阐述数的用处,称“心焉数之”;而《礼记》又称:“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掌官常以治数,治数每事多省异也”。实际上有人便有了数,记述日常之事,制定管理国家之规…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祖先发明了数,之后便把人世间的善恶功过、是与非,都与数联系起来。记载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大则见之宇宙之无穷,小则见之毫厘之细微,都是数字把真实的写照出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只有数才让人见到事物的本源,把一个杂乱无章的世界,井然有序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人们 相似文献
5.
自亘古以来,从有数之日起,“上下未形、明明暗暗、冥昭瞢暗、冯翼惟象。”人们都在苦苦的追寻,由数字解释自然现象的道理。“何由考之、何以识之、谁能极之、惟时何为。”以便达到“孰营度之”,这就是像今天这样,把上下混沌的天地用数字整理成形,把宇宙间的一片浑沌暗昧用数字梳理得井然有序,使弥漫无形的世界让人们看得层次分明,了解什么是本原,什么是化生。因此我们一切皆问数,一切皆由数而细细考之,用数字书写过去,用数字改变现实,用数字去预测未来。古人说:“圜则九重,惟兹何功,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古人想象圆圆的… 相似文献
6.
数趣《汉书·律历志上》有言:“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数的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推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就了数文化,现编录一二,以飨读者。数的功能观念和符号相结合,便有了数字,有了数字,便实现了数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传统灰色预测模型仅适用于实数序列而无法进行区间灰数序列建模的缺陷,引入集对理论中的联系数,将区间灰数序列转化为联系数序列,利用联系数序列的同部和异部序列分别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再将同部序列和异部序列灰色预测模型的模拟预测结果还原为区间灰数序列,从而得到了一种基于联系数的区间灰数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识数,是教育最基础最初级的内容。心里有小九九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有心计、善谋划的人。为什么人们单单认为心里有小九九的人是有心计、善谋划?心里有小五五、小六六的人怎么就不被人们看好呢?原因是数字9本身有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9.
数名诗唐朝的权德与写过一首数名诗:一区杨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五侯诚帏帏,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相似文献
10.
数序诗趣孙日泰数字本身是单调枯燥的,它一旦进入语言、文字领域,则另有情趣。把“一”到“十”或“十”到“一”的数字,依次联句而成的数序诗,更是构思严密,浑然一体,瑰丽多彩,妙趣横生。纵观古今数序诗,可分为顺数序诗、倒数序诗、正反数序诗三类。一、顺数序诗... 相似文献
11.
数的虚化施燕祖在汉语词汇中,数词本身代表的数目是具体的。它镌刻着历史,记录着伟绩。读文章往往有一连串难以忘怀的数字,使用数字无非想说明事物的准确程度。但使用的时候,有时是确指,有时却是虚指。虚指,不是精确的计算,而是巧用数词的修辞。虚指用虚数既表示众...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统计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比喻很形象,但是真正读懂这个晴雨表,“指点江山”说出个一二三来,我想就比打比方难多了。无怪乎一位统计学家用一种充满希望和召唤而又透出些许无奈的“趋势预测”说:“统计思维,如同读写能力一样,总有一天会成为讲求效率的公民所必须的本领。” 好一个“总有一天”,不知道离我们还有多远? 再远的路,也有个尽头,关键是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锻炼和培养出统计的眼光、统计的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功夫,除了科班的系统学习,还要“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时激活“统计细胞”的…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环抱着一颗西太平洋上的灿烂明珠——上海港.一、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平稳发展建国以来,全国和上海市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增长,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对港口部门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上海港下放地方以后,实行了“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财物管理体制,特别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加强了对港口的领导,使上海港务局扩大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增强了活力,港口生产更是得以迅速发展.作为衡量港口生产发展规模与能力的重要指标——吞吐量,在1949年~1998 相似文献
14.
圆周率π是数学上最有名的一个常数,各国的数学家都在不断地计算它更加精确的数值。我国科学家祖冲之在 5世纪时求出的密率 355/ 113,保持纪录达1000年以上,准确到小数点后面7位,欧洲人直到16 相似文献
15.
花绷情高原在我陪嫁的皮箱里,锁着一个花绷,闲来无事时,便常常拿起它看一看摸一摸,这一看一摸,就让我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来。喜爱花绷,缘于大姐的心灵手巧。一日黄昏,大姐兴冲冲地把我拉进她的闺房,神秘兮兮地让我看她的一样东西。任我开动脑筋,也没有料到竟是一... 相似文献
16.
我的"统计文化牵系统计心"一文,获2005年河北统计文化建设理论研讨征文优秀奖,奖项不算高,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这是饱含我17年统计恩的深情之笔,是我统计自我意识觉醒后综合能力的显现,是我以更高的视野和水平回报统计的起点.为此,我一改往日的谦逊,急切地转告了在我统计生涯中起过重大启迪作用的朋友和支持鼓励我勤奋工作的亲属,我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统计工作奖励我的一朵大红花,统计人的文字作品都可自豪地统称统计花. 相似文献
17.
“闯过风雨潮头,听过涛声彭湃,波光荡起生活色彩,浪谷涌动经济潮来,数海的壮观,数海的神奇,展现统计新时代。爱在数海,点点滴滴融进数据的血脉。爱在数海,千万缕编织辉煌的未来。”这是一首歌唱统计工作的歌,唱出了统计的特色、统计的风采、统计的价值,统计的理想,也唱出了泰安市统计局二十位女统计工作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邱晓华,男,汉族,1958年1月出生,福建宁化人。经济学博士。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统计师。1976年参加工作,在福建省宁化县插队;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作,先后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处长、处长、见习副司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挂任安徽省省长助理等职。1999年9月,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3年7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2005年11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2006年3月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后,社会上一片哗然,绝大部分人认为这个水平太高了,有点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20.
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有两种不同的近似数的截取方法,即去尾法和进一法。高等教学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原理》(财经类专业)一书,在讲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时,曾举两例。书中对这两例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近似数的截取方法。P260上的例题用了去尾法。究竟应该用什么方法,还是两种方法都可以,笔者认为在计算抽样数目时,如需取近拟数应采用进一法,而不应采用去尾法。因为象这一类题目一般都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某一确定的值,如果采用去尾法,将会导致极限误差超过这一确定值。该怎样取近似数$浙江省安吉县高级职业中学@邵吉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