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与国际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运用其纯粹法理论,以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效力范围为核心,从国际法主体和国家主权两个视角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诠释,在国际法理论上开创了国际法优先的一元论思想。凯尔森通过预设基础规范的学说,以一元论为基础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保障国际法的优先适用,同时保持其价值的中立,促进民主和自由,进而达致国际社会的永久和平。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适用视角下的国际法渊源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渊源不仅是国际法的理论基石,也对国际法适用起基础作用。有关国际法渊源的学说丛生,对国际法适用都有所涉及.但鲜有完全体现渊源对国际法适用的基础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未达预想的效果.内涵也处于混沌状态。为研究国际法渊源的内涵,促进国际法适用,从国际法适用角度反观各家学说来分析国际法渊源内涵需要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国际法渊源的内涵可以继承“折衷说”形式渊源与实质渊源的思路,在形式渊源上.吸收“效力渊源”效力外衣的有效性和“方法识别论”识别规则的效率性;在实质渊源上,首先要看到目前渊源发展中实质因素融进的必要性,考量正义因素和规则背景因素融进渊源内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二战"之后,国际法层面的国际刑法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国际法学界,对于国际刑法是否是"法"以及国际刑法是否具有强制力仍然存在争议。国际法层面的国际刑法是国际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法的效力依据也是国际刑法的效力依据。实在法是国际刑法的主要效力依据,而自然法目前也是国际刑法重要的效力依据。个人和国家都应该为国际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是国际刑法具有强制力的保证,是国际刑法特殊属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作为规范国家间交往的行为准则,它与国内法相比较在效力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国际法效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体现为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状况和公共利益等几个方面,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考察,要使国际法的效力得以真正发挥,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根本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考察英国著名国际法学家伊恩·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观。首先是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所体现的一般国际法理论。在这方面,布朗利在国际法效力上接受了凯尔森的"基础规范"影响,但他把注意力放在国际法的实际功效上,认为国际法事实上是有功效的,而在现实中被误解和低估了。其次,在对待习惯国际法方面,他严格按照"国家实践"和"法律确念"的要素来检验,这体现在他处理国际法中最有争议的人道主义干预问题的方法上。第三,布朗利通过"国际事务中的法治"概念来构建国际公共秩序,其组成要素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法治观,其方法与耶鲁学派的"政策导向"方法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实证主义的国际法假定对规则的客观解释就是现实,规则对所有国家都平等适用,但规则产生的背景性质、平等适用是否对所有国家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这是实证主义方法没有考虑的。耶鲁学派将法律描述成"权威决策过程",其对中国的积极意义在于,中国必须深度介入国际法的立法过程。  相似文献   

6.
主流观点认为国际法是一类形式主义秩序,具有国家中心主义的结构特征和应然、自足的规范属性.制度主义持法律多元论的立场,主张形式主义的实证国际法不是国际法的唯一类型,同时认为它也不能自成一格,而是某种实质的具体秩序的组成部分,其规范效力也有赖于这种具体秩序的支撑.形式主义的学理基础不能自洽,形式主义国际法是一种理性非秩序.从制度主义观点看,形式主义国际法及其学说与国际霸权是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善意履行条约义务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并构成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础。但是,在国际社会中,规避条约义务的行为逐渐出现。若一个国家采取签订双边条约的形式来规避法律义务时,如何判断该双边条约的效力以及认定条约缔约方的责任,是国际法值得研究的问题。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缔约国与非缔约国之间的不移交协定,在事实上构成了对规约义务的规避。但是,这种协定不能简单的被确定为无效。本文以美国所缔结的双边不引渡条约为例,分析了此种协定在现行国际法规则下的有效性,并为同样是该规约非缔约国的中国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传统的国际法理论提出了挑战。为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国际法律问题,西方国际法学家提出了包括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法律经济学、批判法学、政策定向法学等新的国际法理论。总体而言,西方国际法理论呈现出边界模糊化、主体泛化以及规范性倾向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法律体系 ,这种联系的表现之一就是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从我国实在法的角度考察国际法在我国国内的适用 (效力 ) ,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具有效力 ,可以适用 ,但在具体适用条约和国际习惯方面 ,我国宪法在立法层次及效力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我国宪法应该明确规定国际法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 ,首先明确我国对国际法的原则立场 ,其次要明确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法律实证主义一向强调只研究实在法,即主权者制定和认可的法律.国际法中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主权者,国际法的法律性也就受到了质疑.通过对法律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理论的考察,发现他们所致力于从"封闭的规范体系内"挖掘的法律的效力根源,原来却是作为一种经验事实存在的,毋需论证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论领土法的新发展 ——以国际司法判例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司法机构在审理国际领土与边界争端的司法实践中,由于经常、反复适用一些法律标准,因此逐渐发展出了一些有关领土法的国际惯例.这些国际惯例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并被运用于诸多国际实践之中,成为了国际习惯法.正是在国际司法判例的推动下,现代领土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综合考虑理论成为解决国际领土与边界争端的指导原则,有关陆地划界法律依据的领土法规则逐步明确,判断争议领土归属的有效占领制度逐渐发展为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  相似文献   

12.
国际条约的司法适用是实现条约法律效力的要求,但现有宪法、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条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效力位阶的规定尚不明确。法院的司法活动可以在法律规定模糊、存在漏洞时,在不违背立法原意的情况下起到明确法律内涵和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因此,为了保障我国切实履行条约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率先采取完善国际条约司法适用的措施,包括出台司法解释、公布相关指导案例、建立逐级汇报制度、在内部设立专门机构等,从而为将来时机成熟之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这些内容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所谓外国人的私法地位 ,在本质上即外国人在内国的法律人格及其私权享有的存在状态。对外国人私法地位的承认 ,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制度与理论问题 ,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私法的基础并决定着国际私法的价值与发展。本文对外国人私法地位承认的必然性作了自然理性基础、财产分配基础、社会存在基础和利益需求基础四个方面的法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跨国犯罪对传统的法律控制模式提出挑战.欧盟及其成员国适应控制跨国犯罪的需要,针对维持跨国犯罪的"生命线”--跨国洗钱采取法律措施,改进传统的国际刑事司法机制,协调控制跨国犯罪的单边机制、双边机制和多边机制.欧盟及其成员国所构建的法律机制对21世纪国际社会控制跨国犯罪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与伦理之间:本体维度的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法性质的认定对于探究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操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奥斯丁认为国际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而仅是“实证道德”的观点引起了长期的争论,这恰恰揭示了问题界定本身的不正确性,正确的问题应当是“国际法是什么法”。为了解国际法的性质,有必要分析国际法规范的具体运行。在这一问题上,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同时,观察和比较国际法与国际政治、全球伦理的关系也有助于厘清国际法的本质。在一个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国际法不可避免地体现为分散、协定、软弱、不对称的初级性法律,这是思考各方面国际法律问题的起点和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法角度对专利无效司法审查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案例分析、法理分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角度分析,研究发现:专利无效司法审查是法院的职权范围,应遵循合法审查的原则,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审查;在实体方面的审查结果,可以根据案情直接作出专利无效或有效的判决;在程序方面,可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撤销原审查决定、撤销原审查决定并责令专利复审委重新作出审查决定或维持审查决定的判决或裁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通过的《慈善法》,有必要全面、深入理解其内容,澄清模糊认识,完善缺陷和不足.针对《慈善法》在慈善含义、慈善信托、慈善信息公开、慈善服务、慈善组织投资、慈善税收、国际慈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应当对《慈善法》予以修订或通过司法解释、实施细则等加以完善,使慈善法形成一个完整、有序、严谨、可行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关注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对于实现社会正义、促进法治化进程、深化司法改革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民事诉讼的视角看,欲为弱势群体提供接近司法、接近正义的机会,必须改革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合理选择扩散性利益保护路径以及系统构建解纷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9.
信任在信任对象、生成方式、价值追求以及内心确信程度等方面都不同于信仰。法律只能被信任,法律信仰几乎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从国家权力结构的属性来看,法律的信任与司法权的行使密切相关,法律信任主要来源于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而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又必须以司法权具有独立的品格为前提,此乃法律信任的一般逻辑。就我国目前的法律信任语境而言,树立司法独立品格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破产和解制度作为破产企业再建型程序之一,与破产重整制度、破产清算制度并列为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中的三大支柱性制度。然而,自中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实施以来,破产和解制度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直接导致了破产和解制度在法律价值、制度规范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分离。有鉴于此,在肯定破产和解制度法律价值的前提下,有必对破产和解制度的制度规范进行深度反思,进一步改进破产和解制度的监督机制,并创设破产和解制度与破产重整制度、破产清算制度之间的转换机制,以增强破产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接受度与可操作性,从而真正确保破产和解制度在法律价值、制度规范与司法实践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