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大之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一研究既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内涵和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艾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形成的最新成果,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将会长久地成为中国学术领域里的重要话题。就学术层面看,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是更为值得关注的:一是关于毛泽东对新中国的贡献问题的研究;二是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关系问题的研究;三是关于毛泽东晚年错误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三次历史性的飞跃,这三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划分这三次不同的历史性飞跃,主要依据的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象、主题和精神实质,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的核心内容、逻辑的理论展开等体系构件,并把理论体系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和历史(现实)的统一性,探解和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框架、理论层次和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敦送  张传真 《创新》2009,3(2):61-64
任何创新理论都是继承前人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产生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体系。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统一。弄清二者的内在联系,对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它是多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思想理论条件;世界主题的转换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时代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是外部条件;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国内条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条件.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是更好地用该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晓宗 《社科纵横》2008,23(2):35-37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前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郑又贤 《创新》2009,3(8):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前提,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曲折发展;拥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其中最基本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11):28-34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从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文化战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立的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的原则。文化自信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交往主体的品格,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定 《社科纵横》2008,23(9):10-12
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颇多,但总体上没有把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理论上的逻辑论证显得很是薄弱,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远未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论证逻辑构思的现实性,也就是意义,论证逻辑构思的可行性,也就是框架设计,这两点恰恰是我们当前在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时所最为缺乏和不足的地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线来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探索.这种探索具有现实性,以道路为主线构建符合我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符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同形态的逻辑发展进程;符合我们的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历程.这种探索具有可行性,这个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开并通过"什么是社会主义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 三个主要层次来构建.  相似文献   

13.
黄克亮 《探求》2010,(4):9-1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当代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发展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质。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及创新路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60年的艰难探索、成功实践、基本经验,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离开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特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思想;在当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是中国作风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与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相融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15.
《探求》2014,(2)
<正>2014年1月14日,广州市委党校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了"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广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2013年年会。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会会长王永平、  相似文献   

16.
赵东苹 《社科纵横》2009,24(10):38-39,42
1956年前后中共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占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来源;是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高潮;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它主要由科学发展观、执政党建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创新型国家建设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论等"一观七论"组成,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统领作用."一观七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最鲜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党的历史经验和邓小平同志对确立这一基本方针的重大贡献的论述,从多方面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内在根据。同时也阐明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6,(5)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化问题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核心,就是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10):1-5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构成"三个自信"的理论阐述,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展现"三个自信"的成功的现实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三个自信"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三个自信"的根本保障。三者之间辨证统一、互相联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