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文献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民族文献概念的界定、划分、开发利用、民族文献学的建立、民族文献目录等多方面对这一理论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述评,对今后民族文献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认为民族文献理论研究虽取得了可贵的成果,但基础理论还很薄弱,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有待于深入、系统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雅楠 《理论界》2012,(2):146-148
庙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着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庙会研究一直是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从古至今很多学人对庙会做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庙会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3.
吴雪玲 《齐鲁学刊》2006,1(4):48-51
作为晚清思想家,郭嵩焘清醒地意识到国家的强盛不能单纯依靠军事,而必须有相应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科技文化和风俗人心来辅成。为此,他对西方民主政体、教育制度和风俗教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考察。郭嵩焘不仅敢于正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欣赏、接纳、学习西方政教、文化的胆识和见解,使郭嵩焘跳出了洋务派体用观的窠臼,在西学东渐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思想的深刻和超前使郭嵩焘具有比同时代人更为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也使他不可避免地成为思想解放的寂寞先驱。  相似文献   

4.
2001~2006年,宁夏地方文献对新、旧志书的研究,专业志书研究,经济、社会、民族及其他地方文献的研究方面都有长足进展,本文对此作了归类梳理。  相似文献   

5.
单位制度是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制度,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研究中国社会可以得出有关中国社会结构的本质结论,也可以显示出中国社会结构与西方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西汉初年五经文献传播的典型方式为口头文献转录为文本文献,再加上秘藏文献的重见天日,由此孕育出五经博士师说.在博士师法确立后,新文献的发现和传播通过太常博士和民间学者两条路径对经学产生影响.太常博士对新文献的接纳,丰富了现存的师法体系.民间学者或利用新文献创古文家法,或在今、古文献之间择善而从,创立综合性经学;也有人采用拆分、辑佚和伪造手法,创立伪古文家法.魏晋以后,五经新文献不再出现,经学家法-师法互动发展的模式因此而终结,由严守家法和师法的“章句”时代进入择善而从的“注疏”时代.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学正统派之殿军,清末民初著名经史学家,章太炎著述颇丰且思想深邃。作为其学术奠基之今古文经学观可谓其治学志趣、援经论政之历史注脚。章太炎自始就是一位坚定的经古文学者,他坚守古文家法但不泥古之,批判今文经学而兼采之,认为公羊学牵强附会致使国史中斩,而研究《春秋》必以《左传》为本,对今文经学独尊《春秋公羊传》及孔子作六经的主张以及晚清今经文学的微言大义中之不遵史实、牵强附会等给予坚决批判,章太炎批驳今文经学,主要针对其学术基本立场和观念,这种学术态度已经走出了传统学术派别之争的藩篱。章太炎经学理念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倡导经世致用之学而切其时要,主张"六经皆史传统"而光大之。章太炎主张经学即史学,发扬国学,即从史学出发,以史学保持国性,以史学培养国民道德操守,用国学塑造国魂,力求用经史之文化以求拒侵抗敌,复兴文化,重塑道德。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国家观文献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说纷纭的国家观中,黑格尔以其独特的高度抽象思辨的国家观在政治思想史中占有突出地位。为更透彻地理解黑格尔的国家观,现将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说黑格尔思想的研究成果作一文献综述,继而分析黑格尔国家观的自身特点及其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逐渐淡化的今天,经学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面意义得以去蔽。在关键问题上,学术界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在经与儒学的关系上,没有认识到不是经而只是传才可为儒家所专;在经学的主题上,没有认识到是使人成为文明人基础上的王道理想与成人理想的统一;以往的经学研究往往注目于历史、训诂等方面,而对经学的哲学意义重视不足。这些模糊认识的清理,对经学与现代化的研究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文献俗字是广西俗字研究最为典型的文献材料,目前太平天国文献俗字研究各方面成果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太平天国第一手文献资料难以获取;二是研究对象不明确;三是研究系统性不强.今后太平天国文献俗字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俗字的地域性特征,深入考察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归纳广西俗字的造字用字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生和深入,中国现代作家研究述评作为一个特定的理论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翼,其在学科架构、批评理路、规范D与风范诸方面表现出来的研究潜能值得认真总结,并将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规范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可用来检索民国时期经学研究数据的工具书不少,但就研究这一时段的经学来说,现有的工具书并不能完全解决检索数据缺乏的困难。主要困难表现在以下几点:(一)缺乏较完备的目录索引;(二)经学专著搜集不易;(三)期刊分散于各图书馆,搜集不易;(四)民国时期的经学家著作有待整理;(五)经学本身不受重视。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对经学特别是民国时期经学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在高校中重开经学课程;(二)编辑民国经学丛书;(三)编辑民国学者经学论文集成;(四)编辑民国经学家著作集;(五)申请研究计划;(六)编辑经学家传记数据索引;(七)访问经学家的后代和亲友、学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是从唐代开始的。最初主要是对一些经典教义、教理、哲学的反复辨析和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有一些专门研究的论述,内容也多为校勘、考证和评注。而且反映原始伊斯兰教基本情况的文献主要是《古兰经》,虽然《古兰经》是了解伊斯兰教创建前后阿拉伯半岛政治、经济及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但对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历史进展仅以《古兰经》作为史料依据那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当时并没有汉译本,而且有关伊斯兰教记载的汉文史料又很少。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汉译本《古兰经》。加之伊斯兰教在国内有了综合性的研究,有部分学者对伊斯兰教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翻译做了大量的工怍。下面以时代顺序对伊斯兰教著述与出版刊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郭嵩焘,湘军地主阶级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集团创业者群体的核心成员,该集团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湘军集团意识形态的特点是自由化。它的创业者们战胜太平军后,跃居当权派主流地位,并形成一个抗礼清廷的政治实体,同时推动了地主阶级全面自由化的进程,也启动了与现代化接轨的一个文化新时代的闸门。洋务运动,实际是这一政治实体的政策性行为,也是中西文化交融与较量的开端。它受到地主阶级政治权力结构中固守“夷夏大防”前现代化意识形态的非主流派别的抵制与反对,郭嵩焘遂成为众矢之的。离开湘军集团的思想与政治背景,郭嵩焘研究容易片面化  相似文献   

15.
桑兵 《学术研究》2022,(1):111-118
厘清经、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是认识经学之于今日中国乃至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所在。而在王朝制度崩溃之后,如何承继道教的真精神和新儒家的旧途径,吸收输入外来学说与不忘本来民族地位相辅相成,借鉴韩愈到朱熹构建天竺为体、华夏为用的新儒学的取径做法,延续近代国人融合中外创建新学的努力,构建西学为体、中华为用,能够亘万古、横九垓而不变,凡时凡地均可用之的天理人事之学,作为中国长治久安和屹立世界巅峰保障的崭新文化,是研究的要旨和用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是近代思想史上前瞻性人物。他赋予古老的富强观以近代涵义;他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源性,从一侧面对“西学东源”提出了批评;他是洋务运动的鼓吹者,同时又是洋务运动的批评者,他的本末观对洋务派“中体西用”论是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贾熟村 《学术研究》2003,(11):94-98
丁日昌,广东丰顺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他们与李鸿章均为洋务派的佼佼者。他们的政治主张相同,又一同受到顽固派的排挤、攻击;他们同病相怜、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贯彻始终。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8.
高适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人物,历来为论者所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更是产生了高适研究的高潮,其间对高适的家世、生平、著作等都有较为全面的整理,成就斐然.然而进入21世纪后,对高适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对其边塞诗的关注上,且多为单篇论文,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著.在对高适研究的情况加以系统、全面的观照后,更有利于我们认识高适研究的现状,从而对其中论述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与"夫人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于1878年6月19日在英国伦敦以如夫人梁氏的名义举行了盛大茶会,这是中国开展"夫人外交"的开始.郭嵩焘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夫人外交",其原因一是出于外交礼仪而回请西方各国官员,再一是他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认识.但是,郭嵩焘的行为却受到了清朝守旧派官员和国内舆论的攻击,这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其遭时人贬斥、争议的,除三年使 西,便是三年抚粤。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是在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开始的, 先后与两广总督毛鸿宾、瑞麟及闽浙总督、节制广东军务的左宗棠发生交恶构怨,又遭粤 省绅商的谤议而名声大坏,最后罢职而去。其由来、政绩,与三总督交恶及被谤的是是非 非,本文拟作一个客观叙述与评价,以澄清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