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发生了自我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增强、权利意识增强、市民化意识增强等重大变化.本文对这些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影响、城市文明的冲击、打工生活的挫折是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嬗变的主要原因.明确提出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途径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侯西安  孙伟 《唐都学刊》2008,24(3):37-42
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在进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外来农民工群体.这些农民工群体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福建沿海地区农民工问题也相对比较多,而其中农民工价值观市民化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分析、解剖和解决福建沿海地区农民工文化价值观市民化问题,对于构建海西都市和谐文化,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状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梅  肖帅 《社科纵横》2011,26(2):18-20,24
转型期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具有多元、异质、矛盾、失衡、冲突等共性特征,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城乡文化的碰撞、不同身份的差别待遇等引致的价值观冲突是其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政治与认知、工作与职业、文化与教育、尊重与诉求、交际与交流、婚恋与生育等方面。应从主体性、多样性和统一性出发,以解决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现实障碍为目标,来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培林  田丰 《社会》2012,32(5):1-24
本文依据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描述了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心理和身份四个层面的社会融入状况,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策制度等因素对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并没有根本差异;影响社会融入的人力资本因素更显著地体现在农民工的工作技能上;政策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经济-社会-心理-身份四个层次不存在递进关系,经济层次的融入并不必然带来其他层次的融入。  相似文献   

5.
试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海兵 《唐都学刊》2003,19(4):87-89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认识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把信仰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体现价值观教育层次性和递进性,突出强调高层次的导向,引导大学生思考全球性价值问题.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应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并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经济反哺四个方面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模式,并比较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模式与老一代农民工以及城镇户籍80后外来人口的异同.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具有老一代农民工在消费模式上的独特性.在消费结构上与城镇户籍80后外来人口趋同,表现出市民化特征,但在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上则要低一些,经济反哺的压力更大一些.收入水平低、经济反哺负担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生代农民工消费需求的满足,进而影响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7.
梁伟军  李巨存  郝松 《创新》2015,(2):114-119,128
文章运用罗尔斯的正义论,以社会基本权利义务分配为切入点,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益维护缺乏正义。农民工权益维护缺乏正义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安排阻碍了公民权利平等地分配给农民工,违背了分配正义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追求。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基本思路在于通过深化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范围、提高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构建具有内在公正性的合理社会制度,使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平等地分配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制度性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分配正义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资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达 《社会工作》2012,(9):37-40
农民工市民化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应增强政府社会资本,发挥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以不断提升农民工经济地位,引导农民工进入中小城市、融入社区和加入群众组织,扩大农民工的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周民良 《创新》2009,3(5):40-44
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市场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农民工失业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基于农民工失业的表现与成因,中国发展阶段、城镇化与农民工就业的关系,我国应该实行替代性的发展战略,以解决经济增长与农民工就业的问题。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  相似文献   

10.
唐宇婷 《创新》2014,8(6):82-88
当前农民工在城市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状态,既不利于农民工发展也不利于城市化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农民工的各方面资本存量不足。资本存量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框架。首先,农民工与土地资本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土地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之一;其次,影响农民工城市化的资本因素分别是来自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来自政府的制度、经济资本,以及在市场化运作下,农民工在城市消费支出扩大,导致城市化成本增加也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从主体资本存量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半城市化原因,能从与农民工相关的主体方面更加详细地对原因进行探讨,以便于化解农民工城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社会网络对移民的社会融合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9年X市农民工调查数据,本研究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分为市民亲属关系、市民非亲属关系和非市民关系,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辨析为文化融合、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等三个维度,并分析农民工—市民网络与社会融合的关系。研究发现,市民非亲属关系对农民工的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均有显著的、不可替代的正向影响,但对社会经济融合的影响有限。农民工—市民网络对社会融合各维度的不均衡作用有可能导致农民工长期陷入城市社会底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价值观的问题,一直是当今中国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与此相“左”的是人们的道德滑坡了,价值观迷失了,并且表现出对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机制有效运作的制约。对此,理论界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不少成果,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笔者认为,学习邓小平理论,确立科学的价值观,需要认真把握、认识以下三个问题。一、坚持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们确立科学价值观的基础在关于价值观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方面要强…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与市民在社会距离变化感受、相互理解程度、交往感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农民工认为他们与市民的社会距离缩小了,但市民认为他们与农民工的社会距离扩大了。差异性态度可能是交往期望差异造成的。整体上看,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呈现扩大趋势。社会距离扩大的原因除了与双方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文化差异、空间隔离、交往频率等因素有关系外,还与城市人口规模变化、政策调整和流动人口犯罪有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与凝练,概括出符合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和诉求,是我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作出界定,这对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价值观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分化趋势,主要有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非主导化趋势、价值观冲突的显性化趋势。正确认识和把握转型期价值观领域的分化趋势,对于提升党在转型期的价值整合效能、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的崭新实践,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农民工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行。如果说中国现代化是由外生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启的,那么以农村现代化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则是内生于中国农村的求富动力与党和政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图强的外生挑战相结合的最佳方式,而农民工的流动则是农民主动求富的直接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之下,分析农民工流动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既是经济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因此,农民工从产生之时就始终与农业现代化紧紧相连。当前,农民工的流动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信息和人力资本,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基础上,形成中国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人物分立"的文化价值观,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过去时间取向与未来时间取向、权威和平等、稳定与变化等范畴的价值观。在语言教育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并把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等,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杨风 《创新》2014,(2):87-90,109
进城农民工在我国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基于其流动性、自身素质相对低等原因,遭受着社会排斥。文章从经济、权利、政治、文化、社会关系五个层面描述进城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排斥,从认识、户籍制度、管理政策、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五个视角分析进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缘由,并提出缓解进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曹兴华 《社科纵横》2007,22(8):42-43
农民工权利保护与政府的角色密切相关。政府在前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率导致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在"劳动权"和"市民权"意义上农民工权利存在保障性缺失;在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情势下要突出保护农民工权利的政府角色。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群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的新产业工人,并且正在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完全应该享有传统产业工人的地位。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旧体制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使得农民工与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反差。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却由于农民工的加入而出现了两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