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发声练习曲来掌握声乐技巧。传统的声乐练习曲普遍比较注重技巧的设计,不太注重旋律性,基本忽视了练习曲旋律性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声乐教学对于发声练习曲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并不只关注技巧,同时要求丰富练习曲的旋律性,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斯特流传度较广的帕格尼尼练习曲第五首《狩猎》,其中很多的钢琴演奏技巧不乏“炫技”的嫌疑。根据音乐分析对实际演绎进行解读,可以论证出其虽具有“炫技”标志的演奏技巧,如手臂的飞舞、指尖的快速跑动、刮奏、双手交叉弹奏等,但实际都是为了音乐服务的,而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为了炫技”。  相似文献   

3.
要学好萨克斯,首先要喜爱萨克斯,并付出刻苦的努力,每天坚持有固定时间练习,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萨克斯演奏习惯。无论是演奏练习曲还是乐曲,都要有饱满的气息、优雅的演奏姿势、较自然的口型、熟练的指法、优美的音色、清晰敏捷的吐音、优美流畅的连音。要用心去学习练习曲,它将检验我们的气息、口型、运指、音符、节奏、力度、速度、技术、技巧是否已经掌握.从中还会学到更多的节奏音型,遇到较复杂的节奏音型时,我们要放慢速度,反复练习,直至练熟为止。演奏乐曲要把握好乐曲的风格,控制好乐曲的力度、速度,掌握好乐曲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的介绍以及对其作品《c小调练习曲》(op10,No.12)的音乐赏析与演奏要点分析,使读者对该练习曲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对肖邦的作曲风格和演奏方法有更彻底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从旋律特征、曲式结构、伴奏织体、风格特征四个方面来分析肖邦练习曲 OP.10 NO.9的创作方式与练习方法,并着重强调在演奏中所需表现的内容与要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力图对车尔尼手风琴练习曲第四册的技术类型进行分析,对练习曲在日常教学中的训练方法展开论述,以求从理论的研究出发探索手风琴高难度演奏技巧的掌握与提高,通过对此教材技术类型的分析与归纳,使得在教学中能充分科学的利用此教材,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曲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柯晓东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57-59,108
摘要:报告了目前国内对斯克里亚宾研究的现状,大多集中在研究他的晚期作品以及“神秘和弦”,而早期创作的练习曲Op.8的研究相对较少;简要分析了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创作风格及12首钢琴练习曲Op.8,并重点分析了E大调练习曲Op.8No.5,认为其早期创作风格表现为对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继承与对肖邦的模仿,晚期则趋向创作宗教题材、神秘主义及无调性音乐;通过对E大调练习曲Op.8No.5技术特点、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斯克里亚宾调性与色彩的观点,深入探讨其音乐特点和演奏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演奏速度、情绪的把握以及练习指法和踏板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其他的练习曲,肖邦练习曲有着艰深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以作品第25号第11首作为中心,解析其作品内涵及弹奏技术,提出了一些练习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要求,并对乐谱作了一些分析。通过对作品的这些分析与研究,了解其音乐特点、创作风格,探索作品中独特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三年八月,“金雪莲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举办.来自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的国际大师们的演奏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高深广博的艺术修养、精堪纯熟的演奏技巧、丰富细腻的音乐表现,征服了所有在场的观众.成功的演奏是技能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完美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纯正的音色、流畅的旋律,要靠技术获得,而各种技巧的组合与体现,不是机械的,是有感情、有生命、有内容的.澳大利亚杰出演奏家塔特佳娜·露吉克女士曾指出:“如果一位演奏家在他音乐会结束时,人们只评论他手指的速度、技巧的运用如何,那他的演奏就失败了.”优秀的演奏家不仅仅向观众展示出卓越、高超的技艺,而同样重要的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注释,并以音乐独具的魅力来吸引和感染观众,使之产生共鸣,与之融为一体.演奏的最终目的,不是炫耀技巧,而是为了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0.
器乐教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 ,而掌握较高的演奏技巧则必须对音乐内涵的把握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拟从分析理解音乐作品 ,适当地储存表现情感和发展个性几个方面来尝试如何在表现形式即技巧之外更多的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身的素质 ,以及在更高的要求下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1.
手风琴技术训练的重要内容是练习曲。选用合适的练习曲,坚持严格的训练标准,提高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乐曲《雪山春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范上娥、格桑达吉。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关丽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大自然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乐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特色。本文试从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旋律、演奏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须注意作品理解、演奏理念、技术技巧、模拟音色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复杂性决定了钢琴演奏者只有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与风格,才能对音乐作品的艺术真谛进行恰到好处的表现;演奏者必须树立多声融合的立体感、传统音乐线条感和民族器乐演奏的即兴性的演奏理念;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的技术掌握和形象刻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演奏中对于模拟音色的意识和把握亦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乐曲《雪山春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范上娥、格桑达吉。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关丽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大自然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乐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特色。本文试从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旋律、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求其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钢琴练习曲之中,肖邦的练习曲堪称此领域的典范.这些练习曲,每一首都是技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它们是每位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其中Op.25.No.5是肖邦在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精湛演奏之后被他 那魔鬼般的技术所感召而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文章对此首练习曲各个音乐要素的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成功地采用了循环发展曲式,将各乐章既独立而又完美的统一在一起。其旋律“崇高清晰”,和声“异乎寻常的丰富”。该作品不仅体现了弗兰克在古典传统基础上所具有的独特创作风格,同时也具有十九世纪末叶欧州音乐新旧风格并存的典型特征。演奏中合理运用右手运弓(弓段、触弦点、弓速)及左手触弦(重心、力度、速度、高度)等技巧,是准确诠释作品内涵与表现作品风格的关键。通过对该作品演奏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分析,可以较深入地把握演奏浪漫主义后期法比学派音乐作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斯特不但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同时又是一位革新家、实践家。他不仅倡导和创立了“标题音乐”和“交响诗”,而且在丰富和发掘钢琴的表现性能、提高钢琴的演奏技巧、推动钢琴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使钢琴音乐和演奏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部钢琴巨著,是李斯特一生自传式的表白和速写。这部作品充满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和以天主教受难者的英雄主义来忍受苦难的情感。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既要全面了解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又要有精湛的演奏技巧。《b小调奏钢琴奏鸣曲》以单乐章的曲式构成,摒弃了当时奏鸣曲式的写法,大胆尝试了钢琴织体的解放。本文着重分析《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要点及其结构细节。  相似文献   

19.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音乐曲式严谨明晰,旋律流利、典雅,感情流露有所节制,在浪漫主义乐派中独树一帜.本文主要对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作品分析与实际演奏中的技巧运用进行阐述,全面揭示了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音乐特性,帮助演奏者更深入地了解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现,在实际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升华音乐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高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4,(3):70-74,126
以古筝独奏曲《春到湘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曲的创作背景,比较了原作与古筝移植后的异同。从曲式、技巧和演奏心得,移植作品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其音乐形态、演奏技巧特点及演奏中作品情绪把握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了古筝演奏新技法对传统技法的传承轨迹与发展途径。从中发掘古筝与其他器乐作品相互融合渗透的交叉点,探讨作品移植时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