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声唱法作为一套系统的科学演唱方法,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致使结合本土语言研究美声唱法已成为声乐界学术研究的热点。我国的标准语言是普通话,目前对于汉语普通话用于美声唱法已得到声乐界共识,本文分析了粤语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异同点,并借助有关文献书籍,通过比较并举例说明,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看法,从而印证以粤语表现美声唱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声乐表演是以演唱的声乐作品为依据的创作过程。表演者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作品体验,才能对作品形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准把握作者及作品形象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演唱技能充分地展示作品。美声唱法是世界巅峰声乐艺术,在声乐表演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要求。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美声声乐表演的体验技巧。  相似文献   

3.
1997年,我有幸被选派到了保加利亚国家音乐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声乐专业进修。师从该院声乐系副主任鲁契可夫教授,主要学习美声唱法、西洋古典歌曲和西洋歌剧选曲。保加利亚声乐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有“歌剧歌唱家的宝库”之美誉。产生了不少闻名于世界的歌唱家。如被誉为夏里亚宾再世的男低音歌  相似文献   

4.
在朝鲜族美声唱法的教学中,应针对其弱点,强调声乐中呼吸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缩紧喉咙和压嗓子的现象,强调吐字清晰,在训练中注意音色。  相似文献   

5.
张俊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47-148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民族唱法为主体,借鉴并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色."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民族声乐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音色,体现民族个性风格等.  相似文献   

6.
曹俊玲 《学术探索》2012,(3):180-182
民族声乐从广义上可包含民歌、新民歌、戏曲、说唱四大类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融合了各地方言、风俗习惯等,形成多种多样的演唱技巧、演唱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再加上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更多西洋美声唱法也流入中国,而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欣赏水平与日俱增。本文结合当前多样化审美状况,对发展民族声乐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创造更富个性化的民族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7.
文学和声乐从"言"到"声",具有递进的层级关系。声乐对文学的改编升华,形成了二者的媒介间性,二者相得益彰,合而并美。近现代以来,由于受到美声唱法的冲击,人们重新思考关于民族性与科学性的问题,以科学性为基础统率其他要素,形成了"中国声乐"的新体系:一方面是以民族的科学的声腔技法为主导,另一方面是以亲情和谐与家国天下的文学内容表达"中国梦"的期盼。  相似文献   

8.
李瑞环同志日前曾阐明这样一个观点:“能不能弘扬民族文化,是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相应措施,否则,我们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儿孙。”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接班人,教育子孙后代的重任。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民族化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体现民族化,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纵观目前师专艺术系声乐教学的现状,较普遍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崇尚欧洲美声唱法和外国声乐作品,鄙薄中国的民族唱法和民族声乐作品。这种不良倾向直接影响了我们声乐教学民族化的进程,令人担忧。 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倾向是:不论学生的嗓音条件声乐基础如何,统统  相似文献   

9.
美声唱法自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非常曲折的。笔者认为当今的声乐教学应该从混乱的理论中走出来,而达到科学系统的统一。理论要形之有效,方法要有的放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明了,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术》2007,(2)
美声唱法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公认的科学发声法,被世人所接受。在其发展衍变的过程中有一个课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唯声论研究。唯声论在很多时候都被当做一个美学论题来看待,而笔者将从一个声乐演唱者的角度,平和细腻的对唯声论进行进一步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一种唱法的训练是要集科学性与自然性于一体的,在美声唱法的学习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走过弯路的,而且有很多人走了弯路,就再也走不回来了,甚至不得不改行。这跟我们对美声唱法的认识还是有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美声唱法的学习者通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共性。文章主要从盲目模仿、声门适度感不够和对呼吸使用混乱这三个方面探寻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汉剧艺术是荆楚文化中瑰丽灿烂的明珠,它是中国戏曲剧种的杰出代表。传统的汉剧唱腔风格独特,多以小嗓发音为主,由此使音色较为尖细、紧绷,通过与美声唱法的相融互嵌,吸收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呼吸方法等艺术元素,其音色美感得到有效增强,演唱声音更加圆润、通透、典雅,推动了其艺术魅力与价值的提升。现系统研究了汉剧声腔与美声唱法的相融结合,在阐释了二者融合的优势与可行性基础上,从演唱融合维度出发分析了二者相融相通的途径方法及实践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民族民间唱法与美声唱法共鸣技术加以比较,探究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声乐艺术是指集声乐作品、声乐创作、声乐表演、声乐教学、声乐评论为一体的艺术系统.对于声乐艺术的研究,很少有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去深度解析与阐释.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于具体作品个案的审美特点的分析以及具体唱法的研究上.一切声乐创作首先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芙学观念上,这个观念决定了作品的美学风格,美学品质,决定着声乐表演者表演的艺术深度和高度.对于鉴赏者来说,决定了声乐作品鉴赏的审美选择,同时,影响声乐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最后,声乐审美观的确立也决定着声乐审美评论的立场以及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师声乐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当前声乐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声乐演唱的单一化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声乐课程设置的教条化与开放化之间的矛盾,师生比例不协调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平衡。针对于这些问题,教学需要改革: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声乐人才,加强声乐理论教学、整合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声乐人才培养的师范性,声乐人才培养中对声乐教师有综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从事声乐艺术的人群中,特别是声乐表演艺术,无论是演唱还是教学,人们都过多重视演唱的技能技巧,而往往忽视声乐表演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表演者的影响。文章将通过影响声乐表演心理的因素和培养声乐表演心理控制与调节能力两个方面详尽阐述声乐表演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从而能够引起广大声乐艺术工作者的对这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刘灵 《南方论刊》2005,(8):60-61
一、正确认识换声点二、坚持美声唱法的训练是解决换声问题的关键换声点这个概念不是从声区结构上的分类说法,而是从声区转换的训练角度说的,就音域而言,相当于中声区的后半部分,加上头声区的前几个音,如以男女高音为例,一般是从调的、()——、(),大约五、六度音。一般来说,女声的换声点不如男声的明显。再者,即使同一声部,大嗓(戏剧性)的换声点,较小嗓(抒情)的要提前一二个音,因此,换声常因人而异需仔细观察聆听。在声乐教学中既要承认换声点的存在,又不能过多的在此做文章。应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对过渡音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  相似文献   

18.
李群 《学术探索》2012,(3):183-185
民族声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其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在近代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继承中进步发展、在借鉴中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沿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对民族声乐的走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39-242
田野工作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与研究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是民族声乐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实现手段。田野工作对当代民族声乐的主要意义在于:为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原始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民族声乐提供更广泛、更有价值的音乐资料,为原生态音乐文化传承提供养分。当代民族声乐在借鉴欧洲声乐技巧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及个性特点,重视吸取传统唱法的精华,借鉴各民族原生态唱法优秀成果。民族声乐工作者要走进田野,深入民间和艺术团体采风,将民间艺人请进学校,从田野的沃土中汲取养分,从各兄弟民族的传统声乐艺术中继承优秀的技巧和艺术手段,使当代民族声乐向色彩缤纷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创新的办法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是一种必然。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观念创新;运用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技术手段创新;兼容、消化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