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冲突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信仰多元化的时代,宗教和解和对话已经成为关系到国际关系、世界和平、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大问题.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解决需要新思路,包括民族和宗教宽容,国家对宗教信仰采取中立立场,尊重民族自决,避免以武力来解决民族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对话的基础不是具体的信仰本身,而是信仰之上的普世伦理和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8,(5):97-103
西域历史文化浩如烟海.其宗教文化又是博大精深.作为西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开初是由远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演化而来的原始宗教占据统治地位,而外来宗教自公元前后传入中亚.后来又传入新疆.便与各土著民族文化不断碰撞、在近两千年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3.
1 宗教的民族性是宗教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复杂性)之一,在我国新疆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民族性往往是宗教五性中最为突出的一种特性。宗教与民族是有区别的,二者不相等同,也不可混淆。一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就是在同一时期也可能信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但宗教与民族又是有联系的,没有哪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在某些历史时期,一种宗教也可能在一个民族或若干个民族之中,成为全民(或基本上是全民)信仰的宗教。这样,在宗教与民  相似文献   

4.
早在唐代,来自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时称“景教”),就同我北方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一起,在突厥属蒙古各部落中同时传播。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统治阶级采取宗教平等的政策,使基督教同萨满教以及后期的喇嘛教等少数有影响的教派,又成为支配蒙古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宗教势力。然而,这样一个传蒙数百年的西方教派,并未象其它东方教派一样,能够长期植根于蒙古民族之中。元朝灭亡之后,竟出人意料的突然消逝,在蒙古民族史上留下一桩长久未决的历史疑案。基督教在早期蒙古民族中的传播与消失,固然有其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宗教迷信话语逐渐取代古代的“正祀”、“淫祀”传统,信仰世界和社会生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学术界多从启蒙思想来考察中国近代宗教迷信话语的形成,而对其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研究不够.本文从历史过程中分析精英思想、国家权力和民间信仰的关系,进而认识政治权力如何转化为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6.
陈畅 《社会科学》2023,(2):33-42
明清之际“天学”思潮有两个彼此独立的源头,分别是中晚明阳明学宗教化思潮,与外来的天主教思想。黄宗羲《破邪论》主要是针对前者所引发的明清之际“敬天”思潮而撰写的理论辨析著作。当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多将黄氏文本放置于天主教思想背景中讨论,造成许多误解。《破邪论》对昊天上帝、魂魄与精神观念进行了批判和清理,展示了黄宗羲“天学”思想的特出之处,即在历史文化(经史)之中展现性命之学的超越性。这种新思想代表了阳明学派的心学发展由此摆脱过度宗教化(伦理化)的限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获得了在真实的社会政治世界中开展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宗教问题与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又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在我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 ,现今我国信仰宗教者有 1亿多人 ,已形成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并存的格局。我国有近 2 0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同一宗教 ,宗教文化和民族习俗往往交织在一起 ,使宗教的影响在少数民族中更为广泛和深远。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 ,党的建设尤其是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就必须重视宗教问题 ,做好宗教工作。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 ,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  相似文献   

8.
一、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必要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有10个少数民族的群众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群众大多信仰喇嘛教,俄罗斯族部分群众信仰东正教,其他民族中还有人信仰其它宗教。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信教群众、宗教职业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都比较多,宗教的覆盖面很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的工作都同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域"作为文化交汇的空间主要是在中古。蒙元之后,"东海"似乎渐渐取代"西域",成为元明以后中外更重要的交流空间。"西域"之学的兴起,曾经给国际学界带来了若干变化:它把以王朝疆域为基础的中国史改变为东洋史或亚洲史;使宗教、语言、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成为重要的研究焦点;文献资料范围巨大扩张,使语言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民俗调查和遗址考古,也成为发现新材料的必然途径。和"西域"研究相比,由于曾经共享文化传统,研究重心又在"近世",所以,在"东海"研究中似乎还有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西域研究需要关注"合",而东海研究则需重视"分",研究者如何超越国家疆域,形成"东海"这个历史世界,如何面对历史记忆与感情纠葛,以及如何面对现实国家与政治立场的牵制,等等。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文化史起源于神话,而认识史则源于原始信仰,当然这些神话与信仰有时交织在一起。自然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就是人类最初思维与认识的体现。“自然力被人格化了,最初的神便产生了”~①,太阳神便是原始宗教与神话中一位显赫的神祗。太阳崇拜及神话风行于古代世界大多数民族中,即便在今天仍可从许多民族中寻找到它的影子。宗教学巨擘麦克斯·缪勒把太阳神话视为一切神话之源,而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则认为它遍存于各民族和地区之中。迄今为止还不曾见对该神话信仰作过世界范围内的探源性系统文论,为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西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如果从公元前6世纪算起,至公元12世纪,仅在西域存在过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宗教就有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五种,而先后信奉这些宗教的民族有几十个,单列的民族宗教研究在取得较大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堆积了一些的学术赝品,为后继者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本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条理清晰,既能体现作者个人见解,又能对以往西城民族宗教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论述与分析的著作是学术界所共同期盼的。基于这样一些原因,高永久先生的《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一…  相似文献   

12.
一、“宗教是一切文化的本体与核心”论的两种理论形式近现代宗教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和宗教文化史家一般都非常重视宗教对各种文化、对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克里斯托弗·道森在《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中写道 :一种意识形态与一种信仰极为不同 ,尽管它倾向于发挥与信仰相同的社会学功能。意识形态是人的产物 ,是有意识的政治意向试图按照它的意图来塑造社会传统的工具。但是 ,信仰看起来则远离人的世界及其成果 ;它引导人们走向一种更高的、更加广袤的实在境界 ,而不是走向政权和经济秩序所归属的有限而无常的世界。因而 ,它…  相似文献   

13.
<正> 英国学者海伦·加德纳指出:“否定世界和肯定世界这两倾向在张力下的共存,也许是每一种宗教的本质。”这话颇有见地。所谓“否定世界”是指宗教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所谓“肯定世界”是指宗教又植根于现实世俗世界之中。神与彼岸世界的超越性和人与此岸世界的现实性构成宗教的基本命题。正是在解决这一命题中产生了宗教的调适功能。 一、调适是宗教产生的功能性根源 事物的实质性定义揭示现象是什么,而功能性定义则把注意力放在现象会做什么之上。从宗教发生学的意义上来看,调适就是宗教与生俱来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那么,人为什么要创造一个神,然后又拜倒在神的脚下,虔诚地敬拜神呢?历史上的思想家们作了许多解释。但是无论有多少解释,恐怕都不能回避人与神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创造一个神呢?一般说来,是在人还不能驾驭自然、社会的时候。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自古以来普遍信仰,并且至今还残存着的原始宗教。这里,笔者从思想史角度,对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的发展变化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一、蒙古族萨满教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 蒙古民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蒙古民族在古代所信奉的萨满教,不但是从其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而来的原始宗教,而且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有些学者认为,萨满教是“近似宗教的一种特殊的信仰活动和现象。”,或者说萨满教只是一个“自然信仰”。显然,这种观点和说法与萨满教,尤其是与蒙古族萨满教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者再度丧失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早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就牢牢地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千百年来,人类创造了各种信仰形式,宗教信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如果说,理性地思考人的当下存在之局限,以及建构一种超越世俗而走向神圣彼岸的信仰是各种宗教教义的核心,那么,宗教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有限性,以及有限的人对无限的终极神圣的一种永恒的追求。由此,宗教信仰必然表现出对尚未实现和证实的“彼岸世界”的确信,并将它作为现实之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一个神圣导向。不同的民族创造了…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是我国最大的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之一,有着许多独特的地方。其一,它主要是农业民族,但又有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其二,该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历史上又曾信仰过诸多宗教,如摩尼教、佛教,并至今尚有影响;其三,该民族主要生活地域为绿洲景观,为相对封闭环境,但在历史上又处于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其四,该民族有着长期的封建制历史,经过解放后四十多年的巨大历史变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已有深厚基础;其五,该民族有相对独立相对自成体系的文化源渊系统,但又深受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深厚影响。迄今为止,维吾尔族主体部分仍在农村,研究该民族农村居民的价值取向显然是有—定意义的。 本文是基于一项对维吾尔农村居民的社会调查而作出的。调查对象包括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的居民户主,均为男性,而不管其所从事职业为何。涉及本文的调查题目是:您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择请不要超过三项):1、金钱;2、地位;3、权力;4、知识;5、健康;6、家境;7、生活安定。调查对象共有332位。  相似文献   

17.
宗教观念,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观念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产物。不过,宗教对于人们的周围世界及社会生活作了错误的虚幻的见解。有人提出,宗教既然如此,力什么直到现在还广泛存在并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一些科学家也沉缅于宗教观念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为什么还要继续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人说这是“给现代人安上猴子尾巴,因而出现宗教热”)如何认识上述问题,什么是共产党人对宗教问题的态度,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 这里,首先说明的是,有神论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消失,是指这种观念、信仰在人类最终的消失,而不是讲宗教的消失,也不是指某个人宗教观念与信仰的消失。二者有其共同的方面,也有其不同的方面:有神论观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不列颠民族认同由文化认同、宗教认同、政治认同、地域认同四方面构成。在文化认同上,不列颠人思索探寻与新政治实体相匹配的不列颠认同,其对基于"普世价值"之上的"自由"的诉求建构了集体身份认同;在宗教认同上,新教信仰在造就不列颠民族认同思想基础的同时却又让位于贸易的发展;在政治认同上,不列颠人对帝国的感情和归属感消融于其文化、宗教认同之中,以本土化和民族化爱国主义表现出来;在地域认同上,贸易帝国为地域帝国提供了原动力,广袤无垠的帝国本身也建构了广泛的认同。由此对现在仍然困扰世界的民族主义问题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8月12~13日,由新疆社会科学院杂志社《西域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历史上新疆与西藏关系"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提交论文近40篇,内容多集中在唐代西域与吐蕃、清朝新疆与西藏在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宗教等方面。现从以下六个方面概述此次研讨会主要内容。一、以宏观的视角考察历史上的新疆与西藏关系。张云《历史上新疆与西藏关系中几个问  相似文献   

20.
课题组以上海高校6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研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宗教理解肤浅,信教学生占比17%,学生宗教徒以信仰佛教、中国民间宗教者居多;较多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感兴趣,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普遍。民族传统、社会转型、宗教自身、学生自身、高校教育等原因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高校应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宗教学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科学的宗教观;还要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