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和学说,是代表中国“新兴市民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本文分析了三子经济思想中有关土地、财政、工商业、利欲观等方面的观点,认为总体上均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与新兴市民的要求不相符合。它们是明亡清兴的历史变故与民族自尊心碰撞的产物,因而具有“救世”与民族的特点;并且是与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作者认为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对三子全部思想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庸范畴及其在儒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阐明两个问题:一是中庸范畴的基本涵义;一是中庸思想在儒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文章辨析了中庸的三种命义,确定了它的四重内涵;论证了中庸在孔子思想中的特殊地位,揭示了它在构造儒学体系中的杠杆作用。文章认为,中庸作为孔门的“一以贯之”之道,在儒学中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儒家的道德标准,又是其方法论原则,由此构成儒学的理论基石,代表着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3.
崔树芝  王鸿生 《阅江学刊》2016,(4):14-20,143-144
当代新儒学核心关切是要实现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以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初就是从对科技的反思中提出的。当代新儒学的基本主张是既要开出科学,又要让科学受到价值理想的指引。牟宗三的思想具有代表性。新儒家认为,从人有限而无限的本质规定中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由此证成生态伦理,技术困境亦可从中得到启示。从当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开始,其科技伦理思想更加自觉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李卓吾研究的代表人物岛田虔次和沟口雄三根据李卓吾的欲望肯定话语,分别将李卓吾评价为打破儒学规矩的自律性个人以及中国思想史上存人欲天理的最初提倡者。同时,岛田指出李卓吾的思想虽然是近世思维的顶点却受到了挫折,沟口则认为李卓吾的思想没有受到挫折,而是被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黄宗羲等承继了。对此,本论对李卓吾的欲望肯定话语做出重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李卓吾思想的核心不是欲望肯定话语,而是儒学宗教化的思想。同时,对李卓吾把儒学宗教化的原因、方法和结果做了分析。然后,据此指出,李卓吾的思想中含有复古意识,并不是近世思维的顶点,但他的复古意识与清初考证学者的想法有一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张申府的儒学观并没有单纯地停留于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而是赋予其积极的现代价值取向。张申府认为,科学所关注的工具理性带给人们的是物质世界的满足,而民主所代表的则是人更深层次精神世界的需求,两者的核心精神皆在于理性。而理性是与孔子儒学的核心思想“仁”相契合的,理性是“仁”之外化,科学与民主亦是“仁”之现代性表征,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人,即都建立在对人的关注与关怀之上,可说是对“仁者,人也”最为生动的现代诠释。而这也正是张申府所极力推动儒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诗朗 《求是学刊》2002,29(6):27-36
本文对晚近四十年来英语世界中儒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精要的说明。透过本文 ,我们可以掌握当前英语世界儒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与主要动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儒学研究在英语世界中最近的历史发展 ,继而说明了儒学研究在当前英语世界中的几种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 ,着重指出了从宗教性角度研究儒学的最新动向 ,并通过对代表这一动向主要人物如狄百瑞、杜维明等人相关思想的分析与探讨 ,使我们对这一研究动向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儒学中的"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己欲立而立人"等学说,与生活禅所代表的禅宗思想中"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意蕴几近相似.而当儒学一旦与生活禅学融为一体时,则更能提升人的信心与活力,表现得更为激进和无畏,更能显示出一种彻底的忘我和牺牲精神,对当代人文主义理念亦有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8.
试论儒教文化对韩国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儒教文化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分析归纳了儒学在韩国表现出的作用特点Z包括强烈的国家意识,崇尚忠孝的儒教秩序,德业双修的处世思想和重教育人传统等,并对韩国经验在东亚诸国的影响力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郝贵生 《创新》2015,(2):45-51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以"人本性自私论"思想作为其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和逻辑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其经济学合理思想的同时,对其糟粕特别是"人本性自私论"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本性自私论"是把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抽象化为所有人的本性;商品交换的根源不是"人本性自私论",而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人本性自私论"形成的商品交换关系在互利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敌对和竞争关系;私人利益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其内容和实现的形式、手段是不以任何人为转移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人本性自私论"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简单化为功利关系,实质是剥削关系、金钱关系;实现"人本性自私论"的基本的经济条件就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人本性自私论"形成的所谓"人道主义"是伪善和不道德的;以"人本性自私"为逻辑起点形成的古典经济学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批判思想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墨家的伦理思想甚为丰富,其兼爱说、贵义说、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论以及其关于义与利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伦理观皆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与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学在根本精神方面是一致的。许多人总是将墨学与儒学截然对立起来,喜儒者则非墨,非儒者则喜墨。其实,墨学与儒学虽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精神却并无二致。儒家提倡仁,讲爱有差等;墨家提倡兼爱,讲爱无差等。但墨家的爱无差等只是指“视人之父若其父……”爱人之亲与爱己之亲无差等,并非认为上下左右各种伦理角色互尽义务的方式全…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中日儒学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儒学比较,是我们从文化史角度解开近代日本经济飞速增长之谜的一把钥匙。近代日本社会正象明治维新时期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所说,是“论语+算盘”或“东洋论理+现代西洋科学技术”的“儒学资本主义”。近年来国际日本学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已经融合成为民族心理和国民深层文化的儒学思想是日本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因此,中日儒学比较,对于探索日本经济发展的深层文化动因,对于挖掘以孔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儒学的合理成分,对于建立既符合我们民族特点。又能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文化价值体系是非常有益的。中国儒家思想公元5世纪前…  相似文献   

12.
《孔学堂》2015,(4)
儒学道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观儒学道统思想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大致可分为早期追溯,从伏羲到周公,以文王仁政和周公之礼为代表;从孔子到汉儒,以孔孟仁义之道为代表;从韩愈到程朱陆王,以超越时代的心传说和天理论为代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现代新儒家,以由内圣心性之学开出科学民主新外王说为代表等几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由古到今的发展阶段。儒学道统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与传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和各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中国文化演变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庸思想与否定之否定观念杨涯人解保军传统儒学一向推崇的中庸之道,“五四”以来,被视为折衷、调和的方法论,长期遭到抨击,只是在最近一二十年间,才逐渐获得了比较公正的评价。不少学者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包含辩证法思想因素的方法论,其要点是在对立面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4.
曹刚  唐凯麟 《唐都学刊》2000,16(4):15-19
儒学之所以为人学除了春秋社会的特定历史原因,还有更深刻的文化动因。文章因此追溯到人类文明的门槛,从中西社会不同的文化进程中发现,与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思考对象的西方文化不同,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中国文化的思考对象和起点,其典型表现是西周的礼乐文化,而礼乐文化作为孔于思想的源头和反思对象,决定了由孔子创立的儒学的人学性质。文章还从比较的视角揭示了儒学中“人”的存在特性。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先生的“世界文化三期论” ,是一种大儒学学说。其基本的思想内容是站在文化哲学的角度 ,通过对于西方、中国和印度的三种不同文化之特质及其各自的文化历史发展的观察、分析和比较 ,提出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三种不同的路向、并依照这三种路向递次演进的观点 ,以及提出了未来的人类文化将是儒学代表的中国文化翻转为世界文化的思想。梁漱溟的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现代新儒学所主张的儒学复兴为世界文化的各种大儒学思想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益结构与企业活力张东生当前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甚至亏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国有企业为何缺乏活力?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活力不足主要因为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关系。当前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国有企业效益差归咎于所有制。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目前国有...  相似文献   

17.
解释学和符号学是研究比较哲学和比较伦理学的有效工具.符号学可以帮助人们区分和澄清含混对象,特别是历史现象."儒学"被认为是一种综合性历史现象,"孔学"或"仁学"则是一种单纯的伦理学思想,二者应从若干方面加以区分,使作为孔子思想代表的《论语》所包含的普世伦理学价值得到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一向认为,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的汉初六十余年间,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黄老思想。本文不同意这一传统观点,认为无论就其在思想界的地位还是对社会政洽、文化生活的影响,儒学都超过了黄老之学。事实上,儒学复兴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统一的封建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它构成了汉初思想运动的基本走向。一、汉初统治政策的选择与儒学在政治上的崛起一种学说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种学说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需要的程度,另一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统治者对该学说价值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统治政策的选择也有直接关系。汉初儒学的复兴固然得力于儒生的政治活动与学术活动,而统治者攻守策略的转换则为儒学复兴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美学理论的建构特点庄锡华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有无体系的争论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认为,我们不能把这一争论完全归结为理论家的阶级偏见。阶级偏见固然是一部分人瞧不起马、恩美学思想从而否定它的体系性特点的原因,但马恩美学思想的建构特点、建构方...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分工赋予经济学的任务决定了它不专门研究伦理道德问题。但是,任何经济理论体系又必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前提。经济学是关于人类利益增进的学问,它研究的是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这样,人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首先要做出以下价值判断:应该增进哪些人的利益?人们之间出现利益差别是否合理?多大差别才是合理的?一部分人利益增进的结果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怎么办?其次,抽象法是经济学特殊的研究方法。经济研究一般只就影响经济运动过程及结果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而事先把一些因素假定掉。那么,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