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第326页2栏2段9行“而戏剧说唱等方面。则有汪笑侬改良京剧,黄吉安改良川剧,春柳社、众化团等文明戏即话剧团体的出现”,其中,“众化团”当为“进化团”之误.“进化团”是我国早期的话剧演出团体,清宣统二年(1910)成立. 2、第326页1栏2段14行“他更提倡‘小说界革命.(《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其中,《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应为《论小说与群  相似文献   

2.
早期话剧是在西方话剧影响下的产物,但从戏剧审美观、编剧方法、演出形式诸方面来看,却与传统戏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话剧的草创者虽然没有意识到话剧创作、演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但却以他们最早的话剧活动提出了这一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杨成林,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四川省文化艺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将西洋话剧、歌剧、舞剧的舞美设计理论与川剧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努力致力于戏曲舞台美术的民族化和戏曲化,先后担任了近百台川剧的舞美设计,获得省部级奖十余次。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新疆成立了各类戏剧演出团体和组织,大多数剧团都演出话剧和各民族的歌舞剧。这些演出团体与演出组织对抗战大后方新疆群众性救亡戏剧活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新疆抗战戏剧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演出市场是市场及文化市场中的显要组成部分,上海演出市场在国内外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诸多成绩面前,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对上海的演出市场做一宏观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对存在中的问题进行原因性分析;拓展演出市场的渠道;关于演出咨询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一方面制定和实施了对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进行严酷打压、限制和管控的政策与措施,一方面为了装点伪满洲国的所谓“五族协和、王道乐土”的“建国宗旨”和文化“繁荣”——实质是殖民文化的推进与落实,在话剧领域也推出和施行了多样化的举措。日伪政府和其控制的各种协会团体与媒体在严酷打压左翼进步话剧团体的同时,也有目的地建立和组织文化殖民性质的职业剧团、协和剧团和放送(广播)剧团,管控民间剧团,并在话剧剧本征集、话剧的舞台演出与巡演、剧本创作和演出的比赛与奖励、剧本发表与出版和理论批评等方面,开展较为频繁的管控与扶植杂糅的活动。由此,他们建构了一套较严密全面的话剧生产与传播的机制和装置,呈现出东亚殖民主义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7.
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艺术积累最为丰富的地方剧种。川剧在三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剧目。新中国的建立,使川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艺术人才培养、剧目舞台演出方式、剧团体制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造了川剧发展史上的新高峰。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虽然对一些老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经验作了一些总结,但对川剧表演艺术家们艺术人生的总结却不够重视或者关注不够。许多川剧老艺术家的“看家法宝”、演出经验与人生体验没有来得及总结,便匆匆离开了我们。如川剧表演老艺术家阳友鹤、晓舫、竞华、周企何等相继谢世。抢救他们丰富的人生感悟和表演绝技已刻不容缓。以成都大学与成都市川剧院联合组成的成都市文化事业建设项目《J11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课题,即对成都市川剧院已经退休的三十余位老川剧艺术家采用现场采访、口述、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他们的表演经验,曲目改进的设想,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川剧未来发展与对后生培育的希望,用“实录”的方式保存下来,以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课题的最终完成将形成一本专著和十余张DVD光盘:《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为振兴川剧、繁荣四川文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视野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该口述史中的部分老艺术家访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话剧是由各种各样的节奏所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话剧的节奏,首先寓于剧作家所编的故事情节之中。即体现于故事起承转合的每一个阶段。其次,话剧的节奏.见之于人物富有个性的对话中。再次,话剧的节奏,还体现为舞台的场景变化。总之,话剧的节奏,比其它艺术形式更加复杂和丰富多姿。话剧导演的使命就在于在话剧的整个演出过程中,娴熟地运用这些节奏,来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川剧(重庆)     
<正>川剧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传演中逐步形成了四大流派:以演出胡琴腔为主的川西派、以演出高腔戏为主的资阳河派、以演出弹戏为主的川北河派、以演出多种声腔为特色的下川东派。下川东派以重庆为中心。川剧(重庆)的特点表现为:传承历史悠久,多种声腔相融,演出剧目丰富,表演技艺精美,风格流派纷呈,群星传承共荣,以及受众层面广泛。  相似文献   

10.
1907年,由留日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及由革命党人王钟声等组成的“春阳社”,先后在东京和上海演出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文明戏,这标志着中国话剧的诞生。从那以后,话剧便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发展起来。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上世纪30年代南京的话剧演出很多,发生过不少轰动时的故事。为纪念“话剧百年”,熟谙南京文史的许亚洲先生特为本刊编写了下文,供读者们分享——  相似文献   

11.
话剧《桑树坪纪事》在由小说改编为剧本、由剧本发展到舞台演出的两度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徐晓钟长期追求的“兼收并蓄、以我为主”的美学原则,这种写实和写意相结合而以写意原则为主的手法,使话剧《桑树坪纪事》成为新时期话剧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2.
许金门,绵阳市川剧团艺委会主任,著名演员、编导。十岁学戏,师从生角名家周孝平,专攻川剧红生。在多部三国戏中扮演的关羽形象深入人心。其演出唱腔洪亮,形神兼备。1955年开始从事编导工作,编导了《黄继光》《焦裕禄》等一系列现代戏。从绵阳市川剧团退休后,继续从事编导、演出工作,积极组织成立梨园会馆,进行川剧演出。  相似文献   

13.
在外国现代戏剧家中,对我国话剧运动影响最深的,除易卜生外,便推尤金·欧尼尔。他不但在二、三十年代引起我国老一辈话剧工作者的浓厚兴趣,直接影响了他们中一些人的创作,而且在一段时期的冷落之后,至今又在我国年青一代戏剧工作者中产生着强烈的影响。一个戏剧家能在较广的范围内对另一国的戏剧发生影响,这必然与他作品得到翻译、演出和评论的情况有关。本文拟就对欧尼尔的戏剧在中国的这种接收情形作个归纳与分析。尤金·欧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著名戏剧家。他整整三十年(1913—1943)创作生涯所留下的五十一部剧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包含了他对美国社会与生活的长期观察和思索,也反映了他在戏剧艺术上的大胆尝试与革新。他曾四次获美国文学的最高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校园戏剧的繁荣时代,但以往的研究大都肯定校园话剧在20年代的主流地位,却缺少对该时期校园话剧的细化梳理和研究。笔者认为20年代专业戏剧学校演出的话剧是该时期校园话剧的重要支脉,以该类话剧作为考量对象,着重梳理20年代专业戏剧学校话剧演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话剧的定名,在三十年代。在这以前,称为新剧。新剧始于何时?欧阳予倩认为,1907年成立的春阳社第一次演出剧目《黑奴吁天录》,应当“作为话剧在中国的开场”。而上海基督教约翰书院于1898年演出的《官场丑史》,以及1900至1901年南洋公学演出的时事新剧《义和团》、《六君子》,则由于作为话剧形式也还不够完整,因而普遍被认为属于话剧发展的雏形阶段。那么,在1907年以前,是否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话剧(新剧)了呢?著名学者梁漱溟于五四运动前夕曾写给陈独秀一封信,为我们提供了早期话剧运动的一则重要史料。当时,梁漱溟的父亲梁巨川  相似文献   

16.
我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组长期举办的经典话剧《雷雨》学生课堂演出实践活动,依托于课堂,又延伸了课堂,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经典,体会剧作中的百味人生。课程组结合现代话剧发展过程中学生演剧的历史,展现学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兴起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以话剧演出参与中国现代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化责任感,引导当代大学生思考自己与当下文化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为中国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艺的成立和解散一直是个谜。1941年5月剧社成立到1947年6月解散,中艺存在了6年之久。根据剧社所在地点的不同,其活动可以分为6个阶段。中艺的出现,引领了战时剧运的航向,带动了众多话剧团体联合起来并肩作战,使大后方的演剧活动得以持续开展。以中艺为代表,战时的舞台工作者把中国话剧艺术的演出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艺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为战后,特别是解放后中国影剧事业的发展积蓄了力量,其历史功绩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之中,经过一段对话剧“危机”的沉思与研讨,经过对多种戏剧理论和戏剧观的辨正,经过戏剧观发生了新变化的话剧艺术家们多方探索和苦心经营,终于在近三、四年间形成了话剧的新突破态势。这是一种令人惊喜的形势,是创造中国现代话剧历史新篇章的一个有声有色的序幕。在1985年话剧文学学术讨论会上,曹禺同志曾说:“话剧虽然暂时不景气,但是危机中孕育出更加强盛的生机,我感到生机充满了宇宙,豪气充满了人间,话剧艺术又一新时代就要到来了!”他的满怀信心而又洋溢诗情的话,决不是剧协主席在“危机”面前,一般鼓舞士气的套话,而是一位老戏剧艺术家,以敏锐的洞察,对话剧创作、演出的新形势所作的科学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春天,应该算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戏剧演出季, 若干大型与戏剧相关的演出活动争前赶后地在京城举行——“第四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现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艺术节的第六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俄罗斯年之“俄罗斯文化节”中的话剧项目;“首都剧场五十周年纪念演出”……演出市场一时风云际会。  相似文献   

20.
商品大潮冲击下的近年话剧,仍然进行着自己的探索。首先,作为现实生活信息的媒体,话剧从哲学命题转向了现实性的普通人的生存命题;其次,随着近年创作观念的自我调整,有的话剧摒弃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介入,也不向社会学、心理学方面延伸,而是在重返感性世界;第三,话剧全方位的自我调适,还表现在对喜剧色彩的追求,以求立足于文化消费市场;第四,在探索道路上做深广开掘的一个重要动向,是在摒弃艰涩,向通俗及愉悦发展;另外,X级情爱戏演出之轰动,是个颇令人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