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月,爆发了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孙恩被晋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击败投海而死后,卢循成了主要的领导者。卢循字子先,小字元龙。《资治通鉴》说他“神采清秀,雅有才艺”。《晋书》本传说他两眼有神,“善草隶弈棋之艺”。两晋时期最重门阀。卢循的祖辈原是河北大士族,因渡江较迟,在南方被其它世族轻视,所以卢循跟寒门地主反较一致,并与寒门地主孙恩的妹妹结了婚,参加了起义军,后又被推为领袖。卢循复为刘裕击败,乃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八月,带残兵  相似文献   

2.
重论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赖红卫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兵,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里被定性为农民起义而被大加歌颂,到现在仍未改变。实际上,不论从其起兵的历史背景还是从其原因、后果等各方面加以分析,这次起兵都不可能是一次农民起义,而是一场由士族地主领导的反晋...  相似文献   

3.
从东晋建国(公元三一七年),到陈灭(公元五八九年),前后二百七十多年,可以分做三介阶段。第一个阶段,自东晋建国到孙恩卢循为首领导的农民起义崩解了东晋政權为止(公元三一七——四零四年〕,也就是门阀专政的时期。第二个阶段,自刘裕得政到侯景乱梁、江陵陷落为止(公元四零四——五五四年),也就是门阀渐超衰落,寒人逐渐柄用,皇帝出自庶族,逐渐集權中央的时期?谌鼋锥?自侯景乱梁,建康失守,江陵陷落,北方南来的世族大地主,至此已一败涂地,江东的世族大地主也已式微下堪,江南地方豪强的势力,却又逐渐抬头,然而弹指之间,这一部分势力也终於随着陈国的灭亡而消灭(公元五五四——五八九年)。这三个阶段中,要想说明从东晋到南朝,即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间的过程,必须通过东晋  相似文献   

4.
东晋末(公元399-411年)孙恩、卢循所領导的战爭,它的性貭問題,目前还是众說紛紜,沒有定論。有人把这次起义看作統治阶級內部的斗爭,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一孙恩、卢循所領导的战爭,从当时的阶級关系和历史条件看,应該是农民战爭。列宁关于战爭問題,曾提出这样的基本原理: “我觉得,在战爭問題上,人們常常忘記和注意不够的,以及引起很多可以說是空洞无謂的爭論的,主要是这样一个基本問題,即这个战爭具有什么样的阶級  相似文献   

5.
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史学界对五斗米道,对孙恩、卢循作过某些有害的论赞。随着极左路线影响的日渐清除,越来越感到对这个问题颇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对孙恩、卢循起事的性质问题,史学界是有争论的,绝大多数的论著认为这是一次农民起义.范文澜独排众议,认为这是一次五斗米道徒作乱,但又认为,孙恩在率二十万众退入海岛之前,多少还算农民起义,而卢循则是道徒作乱(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不管是孙恩、卢循还是徐道覆,都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领导的不是农民起义,也不是五斗米道徒作乱,而是一次地主阶级内部的激烈冲突,是一部分士庶地主武装反抗当  相似文献   

7.
1855-1872年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族人民大起义,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各族人民起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与清王朝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斗争,控制了贵州东南部大片地区,威震湘、桂边境,狠狠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地方封建势力,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对张秀眉起义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本文仅就这次起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继苏四十三起义不到三年时间,又爆发了田五、张文庆领导的甘肃回民起义。这两次起义有共同之处,都是马明心所创哲赫忍耶进行的反清斗争,且有密切联系,但毕竟是在不同时间、地点,由不同的领导者发动的起义,又各具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史学界对前一次起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后一次起义研究较少,对除田五之外的其他首领在起义中的地位,起义是如何引起和发动的,斗争经过,起义规模,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以及这次起义的作用等,大多不甚明晰。为了搞清楚这次起义,特撰写这篇文  相似文献   

9.
1606—1607年,在俄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这就是有名的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因起义领袖伊凡·依萨叶维奇·波洛特尼科夫而得名。国内史学界对这一课题尚无人涉及,本文试图对这次起义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世族庄园制度是役使佃客、部曲、奴隶等生产者进行经营的封建经济组织,它是门阀世族地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兴起于东汉,发展于魏晋,极盛于东晋南朝,到唐代才随着世族地主的垮台而消失。东晋南朝时期的世族庄园制度比较典型,是经济史上一个大问题,因此对它重点地进行一番研究、剖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张秀眉是近代苗族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在清朝封建统治者残暴统治时期,他领导了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这次起义,时间长,声势大,席卷贵州整个东南部,强烈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地位,有力地维护了苗族和其他各族农民的利益。在我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近两三年来,有一少部分同志,在隋末农民战爭研究中,特別强調了隋末統治阶級的內部矛盾麄冋J为在隋皇朝建立之后,进一步限制或削弱世族的力量,在經济方面,隋前期,令州县“大索貌閱”和“输籍定样”,来搜括世族蔭附,巩固均田制度;在政治方面,罢九品中正,海内一命以上之官,皆由吏部辟暑,煬帝时,并建进士科来选拔官僚,这样,对世族也是进一步的削弱。由于隋皇朝一貫以来,在經济、政治各方面打击士族,因此隋末农民大起义发动,士族也参加农民起义,来反对隋皇朝的統治。他們还列举了当时地  相似文献   

13.
赵圣涛 《理论界》2010,(10):109-111
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1796-1804年)的川楚陕五省白莲教起义,是十八世纪末期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严重削弱和动摇了其封建统治基础,使清朝由盛而衰。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白莲教起义的领导阶层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来引导广大人民进行斗争,起义过程中在军事上采取的流寇主义的作战方式以及缺乏统一的领导,再加上起义过程中缺乏革命的警惕性跟内部严重的宗派主义现象,导致了白莲教起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南宋初年的钟相、杨么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千百次农民起义中规模较大的一次。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南宋统治者。在当时金宋对立,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起义军在反对南宋统治的同时,拒绝伪齐的诱降,保持了民族气节。农民起义军“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坚持反对宋朝地主阶级的统治,又坚持抗拒金、齐、始终如一,大义凛然,充分表现了起义农民的坚定的原则立场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但近几年来,对杨么及其领导的起义军,也出现了不同的评价。如有人认为杨么“有亏于民族大节”,杨么“这支农民军已从一个具有民族斗争性质的农民政权逐渐蜕变为割据一方,甚至与伪齐勾连,破坏宋军抗金的反动地方军阀集团。”对于这种杨么“有亏于民族大节”的说法,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给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它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猛烈冲击着清王朝在云南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作为这次反清大起义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两支队伍——杜文秀起义军和李文学起义军,在反清这个斗争大方向上同太平天国是一致的,客观上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互相配合、互相声援的盟友关系;而处于全国人民反清革命运动中心的太平天国,给予杜文秀起义和李文学起义的影响,是通过参加这两支云南人民反清起义军的原太平军战士来体现的。深入研究杜文秀起义和李文学起义中原太平军战士的活动及其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太平天国革命与云南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的关系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有错案、冤案,在历史人物身上何尝就没有?我觉得在中国近代史上,对杜文秀的评价就是一例。杜文秀是1856—1873年云南回民起义的杰出领袖。他领导的这次大起义,几乎为解放以来发表的所有近代史著作所肯定,但他本人,却没有得到史学界的正确评价,以致在这些著作中,或者只讲云南回民起义不讲杜文秀,或者尽管提不出确切可靠的史料,却武断地给他戴上一顶“叛徒”的帽子,定了一个“卖国”的罪状。我觉得这些观点都是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史学界里,长期流行着一种所谓“让步政策”的观点,说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每次农民大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新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就会施行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的“让步政策”,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历史上的“太  相似文献   

18.
林荃 《学术探索》2007,(4):84-89
本文认为,清朝咸、同年间在云南发生的回民杜文秀起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杜文秀起义响应、拥护了太平天国起义,与后者遥相呼应,是以后者为主体的全国反清农民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杜文秀起义坚持时间长达18年,地域涉及滇、桂、贵、川等省,因而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在滇、桂、贵、川等省的封建统治,使其呈现摇摇欲坠之势。第三,杜文秀起义对晚清云南社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其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变。  相似文献   

19.
重新评估杨玄感起兵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丽 《文史哲》2001,(1):111-115
公元 61 3年 ,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这次起兵既从客观上援助了高丽的抗隋斗争 ,又推动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隋炀帝第一次侵略高丽的战争中 ,负责督运的杨玄感故意拖隋军的后腿 ,“欲令渡辽诸军乏食” ;杨玄感起兵迫使隋炀帝立即从第二次侵略高丽的战争前线撤军 ;杨玄感对隋朝腐败政治的认识和揭露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贵族阶层的局限性 ;杨玄感的起兵得到了多方面的响应 ,使隋末农民大起义更加波澜壮阔 ,从而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速度。总之 ,对杨玄感起兵的历史作用应作多方面考察 ,切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正>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甘肃河狄湟中等处爆发了一场撒拉族、回族人民起义。这是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抗清朝统治者民族压迫的斗争,但在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中却很少提及。本文试就这次起义发生的根源、起义概况以及如何评价这次起义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