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迅华 《学术论坛》2005,(11):134-137
死刑的废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我国现状而言,废除死刑的诸多条件尚不成熟,死刑的存在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规定死刑罪名数量较多的国家,共有70个死刑的罪名。但如此之多的死刑罪名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却往往缺乏裁量的具体标准,造成我国死刑适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法理上,参与限制、废除死刑的讨论。认为死刑是一种非理性的刑罚,有很多弊端,如非人道性,不可更改性。我国在本世纪将迈入小康社会,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并赶超最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法律这一上层建筑的变革,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死刑制度终将被放弃。  相似文献   

3.
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死刑存废问题成为我国刑法理论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1 997年我国刑法修订时对死刑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保留了死刑 ,表明我国目前不可能废除死刑 ,但是坚持少杀 ,反对多杀、错杀是我国长期的刑事政策 ,所以刑法对其进行了多方面严格的限制性规定。本文拟就对“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一限制性规定进行剖析 ,以为司法实践作一些参考。一、“审判的时候”的法律含义关于“审判的时候”的准确内涵 ,刑法第 49条没有作出明确的限定。在刑法理论上 ,有论者主张“审判的时候”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也有论者认为“审判的时…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尽管坚持严格限制死刑的宗旨,但是死刑立法仍显一定程度的铺张。人类价值根基,决定人类应当废除死刑;而社会现实背景,决定我国当今社会必然保留死刑,甚至可以说,至少在未来的50年内我国刑法典不会废除死刑。构建合理的死刑制度理应成为现阶段刑法理论的基本责任。应当遵循“总体原则废除死刑,故意命案保留死刑”的基本原则,从特别刑种、适用对象、杀人罪刑、判决执行、死缓制度等方面,对刑法总则与分则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唐棣  李沛清 《兰州学刊》2006,(11):175-176
关于死刑的保留与废除之间的争论已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了几个世纪,双方均有针锋相对的立论。虽然世界上近半数国家废除了死刑,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偏向“保留论”。这就涉及到死刑所具有的价值,本文从其理论根据、与人权的关系以及其在实现刑罚功能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阐述,以确立关于死刑的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刑法中死刑限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的存、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争议较大.我国现阶段仍然保留死刑,并是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有学者认为废除死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提出应当废除死刑.本文从国际和我国的现状出发,提出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并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根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我国现有刑法制度的范围内,通过立法和司法限制,大幅度减少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一、人类的原始社会史研究简况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经历了这一人类最初的历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了人类的起源及原始状况,才能为研究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原始社会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所以目前学者一般是从民族民俗学——即恩格斯所说的“社会的化石”、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籍中的神话、传说等间接和直接方面来加以考察和研究的。较早的有瑞典  相似文献   

8.
最新证据表明死刑有很显著的震慑效果,一次死刑的执行可以防止18个或者更多的谋杀案件.这一证据暗示拒绝实行死刑是将众多的无辜民众置于死地,因而极大地削弱了从道德角度来反对死刑的观点.死刑因此也是一种“以命偿命”,而且对人类生命的神圣性的笃信也会迫使人们实行死刑惩罚,而非禁止.从道德角度来反对死刑的观点通常以“作为”和“不作为”的区分为出发点,但在这种背景下该区分是具有误导性的,因为政府也是特殊类型的道德执行者.大多数人不认可死刑中的以命偿命形式可能源于在认知上未能认真对待“统计意义上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酷刑基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肉刑 ,另一类是死刑。肉刑以残害人的肢体为主 ,死刑以剥夺人的生命为主。但二者的执行手段并不是正常的惩罚 ,而是通过受刑人的恐惧、痛苦来达到惩罚的目的。每种酷刑在我国都经历了长期的流变。酷刑实际上是原始社会以暴易暴、同态复仇旧俗在阶级社会的体现 ,是狭隘、自私的复仇观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死刑作为一种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是人类社会应用最久的刑罚。它通过剥夺人的生命以达到消灭与之相联系的权利和社会关系的目的。死刑逐步走向废除是趋势,但中国现在还不具备立即废除死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废止论与保留论都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与不足,以保障人权为基础的阶段性废除论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废除路径。现阶段应从严把握贪污受贿犯罪适用死刑的条件,明确以死缓为主、死刑立即执行为辅的死刑适用机制;下一步应剥离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先行废除罪质较弱的受贿罪的死刑,为全面取消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创造条件;在影响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废除的诸多社会疑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全面废除该类犯罪死刑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2.
合乎效率需要就是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平是个历史范畴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形态的社会所实行的公平原则是不同的。原始社会是以简单平等为公平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以所谓的“天理”为公平原则,以不平等为公平的。奴隶社会的公平理论认为,按上帝的安排,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有高低贵贱之分、等级之别,只有这样才能组成高效有序的社会,合乎这样的天理便是正义的、公平的。用我们今天的观点看来,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公平的社会,可奴隶社会的统治者不仅自己认为这样的社会是公平的,而且千方百计地让所有…  相似文献   

13.
论血族复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血族复仇李永采血族复仇(bloodrevenge,又译血亲复仇、血属复仇)是原始社会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方面,是氏族、胞族、部落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方面对外关系的发展水平受内部物质生产条件和组织能力的制约,又对内部这些方面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死刑的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已在人类社会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每一种刑罚方法的存在与废除都有它自身固有的价值,本文以对死刑的正价值与副价值的考量为内容对死刑的存在提出否定观点,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家主导价值与现行刑法条文中的死刑罪名探讨了我国死刑废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刑罚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刑罚学相交汇的一门边缘学科,它虽然正在创建中,但人类将心理知识运用于刑罚却有着久远的历史。刑罚心理学的产生同其它学科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刑罚的产生除经济的、政治的原因之外,还有它的心理依据。原始社会人类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很低,对所谓神怪或污秽事物有一种禁忌心理,人们以为如果触犯禁忌便会蒙受灾害,因而必须远远地躲避它们,敬畏它们,所谓“敬鬼神而远之”。由这种畏惧观念形成的习惯和禁律,成为人们生活的公共规范,这便是最古老的“法律”现象,并成为阶级社会的法(包括刑法)的渊源。触犯这种公共规范者,都要受到一定的制裁。最初的制裁方法,既有假托神意的“神判”,又有以武力或经济条件解决的“复仇”或“赔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制裁都是由于给人造成一种恐惧心理,从而摧垮一个人的意志力而收到效果。因此,刑罚从其产生就与人们的心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死刑的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已在人类社会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每一种刑罚方法的存在与废除都有它自身固有的价值,本文以对死刑的正价值与副价值的考量为内容对死刑的存在提出否定观点,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家主导价值与现行刑法条文中的死刑罪名探讨了我国死刑废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对某种犯罪配置死刑是否合理,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标准,等价性标准和必要性标准。等价性标准要求死刑与其分配对象之间在所剥夺的权益的价值上必须具有对等性,必要性标准则要求对特定犯罪配置死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预防犯罪的功效。而从毒品犯罪的性质特点、产生原因和适用效果等方面分析可知,对其配置死刑既不符合等价性标准,也不符合必要性标准。因此,对毒品犯罪配置死刑不具有合理性,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废除毒品犯罪死刑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因而,从立法上废除毒品犯罪死刑应是我国刑法中毒品犯罪死刑之必然走向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 ,由于其相同性质的社会制度 ,不同朝代可以传抄、沿用。而社会主义必须彻底废除旧刑罚 ,创立新刑罚。但是 ,不管旧刑罚还是新刑罚 ,作为法律文化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历史的联系。社会主义的刑罚适用在法律文化方面对封建社会刑罚适用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社会主义“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对封建社会“刑礼并用”治国方略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封建社会严惩贪官污吏为我们反对腐败提供了历史经验 ;封建社会对死刑的慎用对我国改革死型制度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1.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原始社会順次进到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資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合乎規律的前进运动的基本方向。当馬克思的“政治經济学批判”在1859年发表的时候,人們对于原始社会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直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出版以后,大家才知道:当年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一  相似文献   

20.
死刑存与废的合理性思考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关于死刑的争论,焦点是什么样的论据更有助于驳倒死刑保存论和中国如何实现废除死刑。废除死刑,还是保留死刑,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作结论不是绝对的。认为死刑是否必要,是对死刑的功利之争;死刑是否正义是死刑存废的人道之争。但无论是功利之争还是人道之争,都能得出针锋相对的两个结论:死刑是必要的,死刑是不必要的;死刑是人道的,死刑是不人道的。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人权思想深入民众,生命价值提高,人生观得到一定改变,死刑一定会在中国废除,中国废除死刑的道路是:严格限制———废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