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量子纠缠及其哲学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量子纠缠从被提出开始,就为广大的物理学家及哲学家所关注。关于量子纠缠的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不仅在物理学也在哲学上带给我们众多的思考。文章从量子纠缠入手,介绍了当代量子纠缠的研究进展,评析了其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之做了简略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作为一脉相承的政治文化遗存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维有着深层的联系,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需要观照传统的积淀。政治主体分为"社会政治主体"与"政治权力主体"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维的根本缺失是"社会政治主体"认识的缺席与"政治权力主体"认识的强化,致使社会一般成员的政治认知、政治人格及政治参与意识先天不足,更缺乏政治权利意识,因而,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正是要从这里着手。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环境哲学都致力于汲取不同学科和知识领域的养料,以形成自身有益于立法者和公众追求和谐的、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动力。环境哲学的重要起源之一是对历史学家林恩·怀特做出的基督教是现代环境危机的历史根源的回应。②怀特主要讲了两个观点,其一,基督教将自然世俗化,破除了开发自然的精神障碍;其二,基督教鼓励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为大规模开发自然提供了手段。他指出:“除非我们找到另外一种宗教或者重新思考我们原有的宗教,否则更多的科学技术不会使我们摆脱目前的环境危机。”③因此,环境哲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吸收融合东方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如深层生态学即深受道家和禅宗曹洞宗的思想影响。如德韦尔和塞欣斯曾说:“当代的深层生态主义者已经从道家经典《老子》和13世纪日本佛教大师道元的著作中发现了灵感。”④奈斯更明确地说:“我所说的‘大我’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道’。”⑤佛教思想文化是当代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近年来,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成果有显著增长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环境哲学传入我国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环境哲学资源,出版、发表了不少相关论著。  相似文献   

4.
犹太人哲学是最早以完整形态的宗教传统和西方哲学相遇,并在相互的冲突和对话中发展出自己的哲学形态,从而成为后来东西方哲学会通的范例。当代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从相遇哲学的视角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这对中国传统哲学迈向现代化之路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理论的指导下,受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化哲学的影响,思潮泛起,正在经历着从潜学到显学的过程.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思潮与发展,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哲学的构建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技术哲学从现象论的传统到广泛的文化扩张,再到工具实在论的发展,显示了其顺应历史发展的选择趋向。同时也表明,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哲学不可避免地要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道德、经济和政治等等发生结构性的关联,因此,它与科学哲学研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当代西方技术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做一些具体的研究,揭示其自身的历史进程和独特的特征,就是十分有意义的了。  相似文献   

7.
基于当代政治哲学和社会学中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两分法 ,本文探究了东西方社会制序在近、现代的不同型构和演变路径差异中的深层文化原因。文章指出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秩序和法治社会有其个人主义文化根源 ,而传统中国社会和东亚诸社会中的 (家族 )社群主义 ,可能是东方尤其是传统中国社会在近代未能自发型构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主要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哲学是在东西方哲学交汇的背景下产生的,受西方哲学影响,现代中国哲学家在进行哲学史研究、从事哲学创作、思想文化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很多哲学家都有明确的方法论自觉。他们的方法论,既受西方哲学方法影响,同时也有某些中国传统哲学方法的特色。有些现代哲学家试图融合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方法,建立更具有包容性的哲学方法。在其中,逻辑分析法、实验主义方法、辩证法受到了现代中国哲学家的特别关注,直觉方法因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亲近性,也引起了某些现代中国哲学家的重视。这些共同构成了现代中国哲学家方法论讨论与建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现代解构思想的奠基者,解构建筑理论家埃森曼却认为;解构是个很东方的想法。理解现代解构的成就,走出解构的误区,迫切需要解构中的对话。现代语言理论、解构主义哲学与解构建筑的崛起,正在突破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开拓现代哲学、现代建筑与东西方文化的新路,推动传统哲学文化与传统建筑的现代重建。其中的成就与失误,都是值得我们比较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以来 ,面临着迫切的中国化问题 ,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更有着深层的文化根源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以及文化传播的复杂性 ,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因为主张和论证"道法自然",老子被西方学术界奉为世界环境哲学的先祖。阐扬老子思想的庄子则被列入世界历史上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道家对环境哲学建构和完善的突出价值,已经得到许多西方专业哲学家的高度肯定。这类共识可谓越聚越多,为道家的生态转型和通向环境哲学殿堂铺垫起一条通衢。但是在西方人的发现抑或赞誉面前,中国学人不可沾沾自喜,浅尝辄止。我们应该保持文化和自然自觉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清醒、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的崛起,其主要的政治价值观将逐渐对中国和整个世界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比较和学习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本文试图将中国哲学传统中精英统治、等级制度与和谐文化三个主流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政治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中德两国文化要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需要一个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为此,中德两国文化的交往史有特别的意义,而中国文化中对德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哲学。德国哲学家对待中国哲学的态度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在17世纪,通过传教士的译介,以莱布尼兹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对中国哲学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理想化的基础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到了18世纪,随着现代性的发展,西方人在对待其他文化上的西方中心论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与强烈,德国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的评价也有了根本的变化,从赞美的对象变成了批判的对象,这在德国观念论哲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德国观念论者不再准备当不同文化的对话者,而要扮演其他文化的审判者,而审判的结果,总是被审判者不及格。进入20世纪,随着现代性危机的暴露,西方哲学家,尤其是德国哲学家对西方思想传统的批判越来越深入,同时,对中国哲学的态度也明显转变,即更多地是以理解和欣赏的态度对中国哲学作出大体正面的评价,尤其在马丁·布伯及海德格尔那里,中国哲学不再是一个衬托西方哲学优越性的低微他者,而成为一个真正对话的他者。从德国哲学中获益良多的中国哲学家期待这种有益的对话在我们这个世纪能坚持下去,尽管在今天,这可能仍然是一个不易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后哲学文化是美国代著名哲学家R.罗蒂在西方哲学家对西方哲学传统模式普遍不满、20世纪西方两大哲学思潮逐渐趋向汇合的情况下提出的,旨在使西方哲学摆脱困境,寻找新的出路。它想改变传统的哲学观、哲学思维模式,摈弃长期支配哲学研究的老问题和基本概念,将哲学融合在文化之中。后哲学文化是吸收了当代分析哲学和后尼采哲学的部分观点的新实用主义观,它破除了传统哲学观,其中不乏正确合理有启发的观点,但它否定哲学的独立性,因此失之偏颇;它破除了凝固僵死的思维模式,但有明显的相对主义观点,它为西方哲学的发展破了几道围墙,但出路还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文化哲学建设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不短的历程,尽管还存在着诸多疑问和争论,但是,面向中国文化特殊性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文化视域已经在哲学层面上生成。在文化哲学视域中,《实践论》、《矛盾论》提炼、概括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穿透了中国传统治理理念的神秘外壳,消弭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沟壑,重铸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领导力量。因此,在文化哲学视域中,笼罩在《实践论》、《矛盾论》之上的一些历史尘埃可以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家对认识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结构论”、“证伪论”、“世界3论”等。其中对认识论的发展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美国当代哲学家奎因,主张认识论应成为研究认识过程、规律、方式的自然科学。另一个是西德哲学家卡西尔,他主张认识论应与整个人类文化融合。西方关于认识论的种种观点,有许多科学因素,但是他们抛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夸大认识中某一侧面、因素,把它作为体系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是否定不了的。比如,把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作为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曾撰文指出,道德认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因而与西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即自然认识论在认识对象、认识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那么、就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本身而言,它又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本文认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因而以伦理文化为背景和仅仅在伦理框框内部得以伸展的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就必然与有关人性的理论和关于以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之一的伦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三者形成一个封闭的圆环,甚至它们就是三位一体,其主要表现在:1.人性论是伦理学和认识论的共同基础;2.道德完善是人性论和认识论的共同目标;3.认识论以人性论和伦理学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正解>主要从哲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入手,并抓住物质客观实在性这一根本特性,对其进行"抽象",从而揭示了独立于三维空间之外的负物质世界的存在.作者依据物质划分的宇宙观,将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道德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释.该书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从哲学的范畴大胆提出了物质划分的新观点,架起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当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内在联系的桥梁.(2)建立了一个广义的负物质概念,填补了哲学理论的一个学术空白.(3)大胆尝试采用物质划分宇宙观来解释中国古代哲学巨著<道德经>,开启了从哲学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一部西方古代哲学史便是一部西方理性精神的观念演化史。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传统,将哲学分为物理学与形而上学两大部分,以“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学说,成为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奠定和强化了心物二元论的西方理性精神,于是,自然的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世界被放在一种分离、对峙的状态;于是,灵魂与肉体的冲突、挣扎成了西方文化的永恒命题。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国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大众化在当代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分为5个历史阶段: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工农兵学哲学运动,80年代西方文化热中的大众哲学,90年代哲学反思中的大众哲学,新世纪以来思想人本化中的大众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