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维新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寻找西方富强之基和中国贫弱之源。经过将近60年观察与思考,维新志士不约而同地将“兴学养才”。广开民智视为中国救亡之道、富强之本。戊戌变法是维新志士和光绪皇帝共同铸造的历史丰碑。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近代学制;革新教育内容,“兼习中学西学”;“参用泰西学规”,设立京师大学堂,构成百日维新期间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它是中央政府第一次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在全国范围自上而下推行的学校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不仅为清末新学制的出台和科举制的废除打开了通道,而且为中国新文化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火种─—京师大学堂。因而戊戌维新“虽骤起而卒蹶”,但却以它“拨旧开新”的历史贡献,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教育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分水岭,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阅读能力历来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它既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又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思想的核心。所谓“境界”是指作家把个人的情感、意趣和创造力融入描写对象之中而形成的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艺术世界。王国维不仅把境界立为诗词之本,而且在分析境界时还把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人间词话》,下引此书皆不另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报》上有一篇文章谈及学术论文制假的几种类型及模式:父子型──—父代子(也有个别情况下子代父)写论文;夫妻型──—天代妻或妻替天写论文;师生型──—师为生或生替师(师有名气有关系,但没时间没精力研究,只在学生论文上署名发表即属生代师)写论文;上下型──—下级代领导(这在目前已是“流行性感冒”)写论文;抄袭型──—找一本不常见的刊物抄一篇投出去。高明一点的则改头换面,胆大一点的便原汤原汁;牟利型──—代写论文收“润笔”……服务于论文制假的是“文集”、“文库”、“文通’满天飞,学术刊物遍地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30年代海德格尔思想经历的转折 (转向 )是论题域的重大改变 ,即从“回到形而上学基础”向“克服形而上学”的转向。它从“物之纯真”和“人之诗意栖居”两个方面敞开 ,形成了两大主题 :其一 ,在现代技术的展现中 ,思考“物的纯真”如何被剥夺 ;其二 ,寻求在一种诗意的“言说”与“栖居”中 ,切近并守护“物之纯真”。克服形而上学的问题 ,既是克服形而上学的现实 (作为形而上学之展现的现代技术 ) ,同时也是克服形而上学的思想文化 (哲学 )。“克服形而上学”关涉着更本源的“真” ,是海德格尔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喧哗中对“思之本源”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如何,是精神文明的社会表现。而社会风尚是社会大多数成员或社会群体精神风貌的总和,它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是在一定存在的基础上由社会成员某些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伦理的、审美的观念综合凝结和转化而成的,它是一种带群众性的社会风貌和社会力量。“京师,天下之本”。一个王朝的都城,其社会风尚对全国有着巨大的影响。王安石说:“京师者,风俗之枢机也,四方之所面内而依仿也。加之士民富庶,财物毕会,难以俭率,易以奢侈。至于发一端,作一事,衣冠车马之奇,器物服玩之具,旦更奇制,夕染诸夏……”。耐得翁也说:都城“风俗典礼,四方仰之为师”。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她们就是北宋的  相似文献   

7.
《今日辽宁》2008,(3):78-80
民生是社会发展之本,是社会和谐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福,医疗是民生之需,教育是民生之基。辽阳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把它作为开展“三讲”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的内涵复杂,其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表现主要概括为天文、人文与文章三个层面。就天文之“文”而言,它指自然万象及背后运行的宇宙之道的绚烂呈现;就人文之“文”而言,它指被礼仪章程规范的“守礼”之人的行为、情感和言语的雅化,此内涵进一步被“文质”范畴拓展和深化;就文章之“文”而言,它既指学术和文学创作,也指创作过程的特质,即对文饰的重视,由此导向了后世尚“丽”的审美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山水以形媚道─—论东晋诗中的山水描写[新加坡]王力坚西晋元康年间,郭象注《庄子》,重新兴起了玄学之风。郭象的玄学是以“万有独化”,取代了正始玄学的“以无为本”。正始玄学以“无”为万物(万有)之本,而郭象却说:“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的一生 ,可以说始于“无言” ,终于“无言” ,但在始终之间却有“言语”。这“言语” ,实已隐含了阐明其思想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作为王阳明思想的核心的“良知”(心之本体 )说以及“致良知”、“心即理”等“言语”的意义及其思想内涵。作者认为 ,在王阳明那里 ,良知本身是不能用话语来捕捉的东西。而“良知”一语 ,是把本来无法用言语来阐明的本然自我 ,用言语作了表述。提倡“致良知” ,就是要回归自己本然的样子。这若有似无、若简易而又精微的“良知”话语 ,成为对最深邃精奥之本我的指涉。这个表述自我回归之无尽期的语词 ,在自我本然中即化为“无言”的存在。这应该就是王阳明“致良知”说的终极目  相似文献   

12.
为魏收的“秽史”辩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魏收的“秽史”辩诬屈超耘读《资治通鉴》关于魏收撰《魏书》为“秽史”的记载,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是“秽史”,为什么竟把其作为二十四史之一使之作为正史而流传至今?为什么新时期出版的极为权威的工具书《辞海》,仍收录旧说而不予以正确评价?笔者查史索源,以...  相似文献   

13.
“桔颂”中屈原师道观发微王琴王逸《离骚叙》云: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阎大夫。三间之职,掌工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历国士。三阎大夫之职。类似于北方各国的“公族大夫”,均为负责国中贵族子弟教育的职官。关于为师一道,屈原没...  相似文献   

14.
1904年,清政府仿照日本学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将历史、地理与格致科纳入中国初等小学课程体系。以京师为例,初小“三科”课程实施初具规模;然国情日艰,民基不稳,为配合预备立宪推广教育之旨,1909年学部上奏将“三科”一并纳入国语科。学部此次“己酉改制”实为宏济艰难,一开始便受到教育人士的质疑与诟病;1922年新学制将“三科”以自然科与社会科的形式重新纳入初小课程,这不仅是对教育规律与受教育者的尊重,也是中国新式教育逐步本土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食欲、性欲乃人之本性。性,作为一种本能,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性,作为生殖行为,帮助人类完成了种族的繁衍;性,作为传达感情的方式,表达了人类难以描述的爱情语言;性,作为两性结合的形式,维系着每个家庭的关系。也活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它点缀着生活的美感,而连种美是靠性道德、性科学、性健康来编织的。因此,人类社会需要性文明。在当今社会中,对性道德的认识和界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科学与“黄色”的认识。性科学的初机旨在提高人们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具有崇尚德治、重视教育的之人文特征,儒家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奠基者、实践者与弘扬者。儒家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政治主张,把道德教化和“移风易俗”作为治国之首要任务。儒家的教育思想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和广阔的社会内容,其鲜明特色即人文性。其德治思想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主张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即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精神。儒家的德治思想和教育观念对当今人文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教材的游戏内容,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哲学创新的成果不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即辩证唯物主义,而是从实践和实践主体出发来理解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除了“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改变世界”的新功能外,它的新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它是唯物史观的新起点;揭示了“唯物”之“物”的新含义;突出了实践者即人的主体性,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承认历史发展的多因性和非线性规律,在线性决定作用基础上,对概率的、或然的、随机的作用方式和意义作了新的揭示;对辩证法的作用领域提出新的理解,更强调实践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刘淑萍  王思源 《阅江学刊》2023,(2):61-69+172
网络信息技术的军事应用使现代战争由传统的“以平台为中心”转型为“以网络为中心”的网络战。网络战作战环境多变、作战边界不明确,网络战快速、高效、隐蔽、突然、道义风险小,一些发达国家将此作为战略武器发展方向,这导致网络作战相应的政策制定或立法比其他类型作战面临更多的挑战。网络战中存在“非法间接使用武力”心理战的侵略行为判定、网络攻击作为武力形式的考量指标及其相应的自卫实施准则、网络武器或新概念武器使用的识别性准则等方面的伦理诘难及困境;现实中对美国等科技霸权主义者所提出的伦理道德上的抨击也难以真正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原则主张可以指导我们突破困境,增强我军信息化战争的软实力,彰显我军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本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老子》中的一些主要概念作了探研和疏解 ,对一些定见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文章指出 ,《老子》所讲的“常道”是指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 ,而非随时而变的百家之道 ;“名”是识别事物之本 ,无物则无名 ,物变则名异 ;“无”、“有”非“道”之特称 ;“玄”是始元之“元” ,而非“玄妙”、“深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