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广韵》中大量训诂资料,求证《说文》本字本义,纠正今本《说文》的讹误,力图恢复古本《说文》的原貌,同时用历史的眼光审察《广韵》,把《说文》释义与《广韵》释义进行比照,以《说文》本义为主线来贯通《广韵》中的引申义与假借义以及古今词义的差异,纠正《广韵》的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2.
部首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通过对小篆形体作全面分析,归纳得出的汉字表意偏旁。部首的表意主要是通过部首的构形体现出的构意来实现和完成的,所以部首构意不仅是确定汉字本义的有效方法,也是了解和掌握词义的重要手段。确定部首构意的方法众多,在此我们仅从《说文解字》释义的角度,阐释和说明确定部首构意的方法:一是通过类聚《说文解字》同部字字本义归纳义类所属来确定;二是通过义素分析提取《说文解字》所释字之中心义素来确定;三是通过分析《说文解字》训释方式体现出的字义关系来确定;四是通过字的其他义项与《说文解字》本义释义的比较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注释、研究《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著作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或《段注》)可以说是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部。当时以及后世的学术界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段氏《说文注》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在词义训诂方面因声求义的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内容是:一、考察段氏《说文  相似文献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是我国文字学史和训诂学史上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然后人亦多斥其“妄改许书”。《说文注》对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之增删校改,是以《汲古阁说文订》 (以下简称《订》)为基础的。要探讨段氏改订《说文》文字的缘由,如不参考(《订》而仅从《说文注》出发,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得其解的。  相似文献   

5.
论谐声字训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谐声字训诂胡从曾谐声字包括彩声字、转注字以及会意字中的亦声字,凡字中有声者均属之,故数量极大,约占汉字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段玉裁说:“声与义同源,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此会意,形声两兼之字致多也”。[1]这就是谐声字训诂的理论依据,而其关键则是...  相似文献   

6.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训诂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原因就在于段氏在训诂研究中建立和遵循了动态性原则、体系性原则和形音义互求的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他采用了适合汉语特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形体为依据,推许书每字之本义;以本义为核心,求词义引申之轨迹;以语音为枢纽,讨语义发展之源流;以经传为依据,辨语言实际之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词义引申现象古代很早就有人重视,但真正细致深入的研究是从清代开始的,而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 段注对于许慎所说字之本义往往能推求其引申义,发前人之所未发。对于词(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段玉裁是有明确认识的。所著《经韵楼集》卷一中曰:“守其本义而弃其余义者其失也固;习其余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主张将“本义”和“余义”(即引申义)同样重视。同时他又多次指出引申义“于本义引申之”,是“就字本义引申之”。他已经认识到所谓“引申义”必然是以本义为出发点。所以在推求引申义时能够“必原其本义为言”,即所谓“讨源以纳流”,善于抓住本义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加以联想、推阐,以明引申。基  相似文献   

8.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臣锴曰"历久弥新,今仍可持用解难,举三例四字以明:1)"疾""病"二字,锴注胜于清代段玉裁注,揭示《说文》的"疾加"是"(病)危重"义;2)《说文》"表,上衣也",据"臣锴曰",原文当作"衣上",指皮衣上的毛;3)"瞷"字"臣锴曰:戴目,目望阳也。""戴目"即"望阳",是正确训诂该词的钥匙。因此,当前要高度重视"臣锴曰"的训诂价值,正确利用《说文》小徐本。  相似文献   

9.
语源是事物或现象的“得名之由”,即命名的根据.有时为了弄清某些训诂上的疑难问题,需要从语源上求得彻底的解决,段玉裁在注释《说文解字》时正是如此,因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段玉裁的语源理论是在他的训诂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例如他的“声义同源’说。“声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注》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说文解字》研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 ,段玉裁在研究《说文》上之所以能超越前人和同时代的人 ,这与他在古音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而《说文解字注》之所以能独树一帜 ,正是因为段玉裁将其古音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注释《说文》 ,采用声训的方法 ,着眼于形音义三者互求 ,从而有了突破。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运用的声训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清代以前 ,人们训释词义时或“以形索义” ,或“因声求义” ,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在训诂实践上存在一些局限和失误。段玉裁在继承前代训诂学成就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训诂方法 ,并运用于《说文解字注》 ,较好地克服了单独使用形训、声训的局限 ,在寻求语源辨析假借以探求词的本义 ,以及词义系统研究、同源词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评《说文注》得失探乾嘉学幽微———读《说文解字注研究》夏先培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汉语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是众多《说文解字》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乾嘉之学是汉民族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高峰,段玉裁是乾嘉之学的杰出代表,《段...  相似文献   

13.
释肖     
《说文解字·肉部》:(?),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段玉裁注“骨肉相似者”,谓此人骨肉(?)人骨肉状貌略同也。故字从肉。”二千年来,人们都随从许说,并无异议。然而,求证于古文(?)料,分析词义内部系统,就不难发现,许慎的字形分析及本义(?)解,都是错误的。“肖”字本(?),小声,词本义当是月光消减得微小。  相似文献   

14.
释“好”     
许慎《说文解字》:“好,美也,从女子。”徐锴《说文系传》:“好,……子者,男子之美称也,会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好,本谓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凡物之好恶,引申为人情之好恶。”近年出版的陈涛、董治国所著《学生常用汉字浅释》:“好,从‘女’‘子’会意。本义是貌美(特指女子)。”由许慎始,经宋至乾嘉一些文字学者的修饰补充而沿袭至今的这种对“好”字的解说,不仅为一些词典字书及某些搞语言文字的人所采用,而且被某些搞古典美学的人所利用。他们说,由“好”字证明,古人的审美观念,是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女子就是美。其实,这种对“好”字本来的形、义的解说,是值得研究的。笔者试对“好”字的结构、表意方法以及它的  相似文献   

15.
“是”字是个使用历史很长、使用频率很高的汉字。我国最早的经书之一《易经》就有“有孚失是”一句(《十三经注疏》73页)。这个“是”字用的是本义,意为“正也,直也”。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是,直也,从日、正。”段玉裁作注:“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段注说文》69页)在先秦“是”作本义使用还是较常见的,但最普遍的是作指示代词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是”的很多用法都从古汉语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16.
右文说起于晋杨泉《物理论》,宋王圣美承其说。到了清代,由于古音学的发达,右文说的合理部分得到清儒的吸取利用。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念孙、段玉裁在右文说的运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段玉裁的右文说主要表现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下简称《说文注》)中。段注《说文》,倡“以声为义”,认为古人先有声音后有文字,是故九千字之中从某为声必同有某义。据沈兼士先生统计,《说文注》解说右文的地方共有六十八条。王念孙的右文说主要表现在他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说文学大师段玉裁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校改中,广泛涉及语言文字学知识;《说文段注》的校改,涉及《说文解字》的形系统、音系统、义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形系统包括正字和重文、后起本字和初文、假借字和先起本字等,音系统包括音源、音同或音近、合韵,义系统包括总名和专名的关系、二名同实、义的聚合。  相似文献   

18.
六书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字学观点认为六书乃造字之本。本文从六书理论的缘起和功用来分析,提出以下个人见解:1、六书理论主要为训诂而设。许慎《说文解字》基本体例是先列古文字形体,次释字义,后说字形,其说解字形全为释义,可见是研究经注的结果,是为解经而著。2、六书中的后二书转注和假借是文字应用中的特殊现象,不能单从形义联系来看问题;而前四书虽是分析汉字形体构造的条例,但目的不是据此造字,而是为了因形求义,达到训诂目的。3、六书理论适宜于战国时期的秦系文学和六国文字,但是至今仍是研究汉字的基本理论,我们应加以改造,科学地运用。  相似文献   

19.
清段玉裁的代表作《说文解字注》(下简称《段注》)素为学术界高度推崇。王念孙曾为之作序,予以极高的评价。序中,王氏还特别强调了《段注》在假借字鉴別上的卓越成就及其对奠定此书崇高的历史地位所起的关键作用:“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引经与今本异者,不以本字废借字,不以借字废本字,揆诸经义,例以本书,若合符节,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然而,后代不少学者恰恰对《段注》中的假借问题提出批评。有的指出,段氏对于  相似文献   

20.
“声旁有义’作为汉字的一种构字法,历代学者多有阐述,日见其精。本文就声旁有义在训诂与校勤的运用上,试作探讨.“声旁有义”历史观声旁有义源远流长,不仅宋代王圣美创“右文说”,乃传于世。其实,早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已见端睨。综观一部《说文》,从A从P、B亦声的字,不可胜举。如:“亦声”之“亦”,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中说,“谐声之字,半主义,半主气凡字书以义为经而声为纬,许重权《说文解字》是也,”又云,“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进一步阐明,“言如声者,凡三种:会意字而兼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