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天地     
“养女真命苦!”在英国华人圈里,为女儿觅一如意郎君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英国好些华人家庭的女儿已到“不中留”的“拉警报”年龄,心急的父母十分害怕女儿找不到华裔丈夫。 周太太说,英国有些男子懒惰,而且极不负责任,她不敢把女儿嫁给他们。周太太的论断确实有些根据:华裔女子米莉嫁给了英国人,这名英国先生不喜欢东方口味,不愿在家中吃饭,而且常往西班牙跑,只晓得喝酒,生意全由米莉一个人张罗。两人最后只好“拜拜”。英国华裔女性  相似文献   

2.
1972年夏天,一个闷热的晚上,美国田纳西州,一辆小汽车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米莉全家乘车外出,车上有她的丈夫、4岁的女儿以及不到两岁的侄子。丈夫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双手牢牢握住方向盘,全神贯注目视前方,此时路上的车流量虽然不大,但考虑到妻子米莉怀有7个月的身孕,他尽量把车子开得平稳舒适。车上的冷气刚好合适,音响飘出美妙的轻音乐,米莉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悠闲地欣赏着窗外的夜色,心情舒畅。然而,她怎么也不会料到,灾难会突然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来,评论家们对英国女作家义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作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解释。有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完全缺乏从社会角度进行解释的有利条件”。作家艾米莉则被说成不属于她的时代,而属于永恒。可是,只要我们打开小说,就会发现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的约克郡,他们说的是约克郡的地方语言。正如英国评论家阿诺德·凯特尔所说:“《呼啸山庄》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红烛集》(“红烛奖”小说征文获奖作品选)即将出版了,祖国的文学园地里又多了一支小花,尽管她还显得稚嫩一些,却也有她自己独特的姿色,独特的馨香,相信读者们会喜欢她的。我这样说,到不是因为我是“红烛奖”小说征文活动的执行编辑,便斗胆在这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她的确有她的独特之处。我是亲眼目睹这支小花从播种、发芽到生长,开花的。她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人为她培土、浇灌啊!在她的身上;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汗水啊!读者如果有兴趣了解她的“身世”,我很乐意将我听知道的情况“慷慨解囊”。  相似文献   

5.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er)是20世纪美国南方作家。她的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文章以《好人难寻》为例,探讨了奥康纳作品的主题与艺术风格。在这部作品中,读者可清晰地体会到她的故土——美国南方留在她身上的深深烙印;目睹她为读者勾勒出的社会上的“畸形人物”(她试图通过对暴力和畸形人物的描写来达到让人们自己“清醒”的目的);捕捉到对她影响很大的宗教思想的影子。这些主题的成功塑造一方面归因于南方地域文化对她的影响和天主教家庭对她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得益于她对讽刺、幽默、象征等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发表小说的作家都想使自己的作品对读者具有权威性,都想在一定范围内对那些被作品所争取过来的读者群体产生权威,托尼·莫里森也不例外。她在代表作《最蓝的眼睛》中就为这种作者声音正式开了先河。她将选择起点最终定位在了语言规范层次上,她的叙述者没有直接抵制“方言”和“白种人英语”,而是采用了既不是方言也不是白种人语言的一种地方土话,叙述者使用口语式、会话型的话语,使得每一个人成为个性群体中的角色。莫里森为她的叙述者选用这样的语域.意在采用并借助非洲裔美国黑人社群而获得权威。  相似文献   

7.
伊沛霞著《宋徽宗》是一部用西方观念讲中国故事给西方读者听的书。与我国有关论著相比,相同之处不少,如强调辨析史料、注重问题意识。不同之处更多,如我国学者大多继承“以史为鉴”的传统,她反对“反思史学”;我国学者往往着重从民众的角度看历史,她从徽宗的视野看时代,对徽宗表达了更多的同情;作为皇帝的徽宗在我国历来形象负面,她力图予以修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些不同根植于中西方学者视角的差异。两者很难强求一律,只能求同存异,实无“接轨”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冰心,这位被“五四”的惊雷震上创作道路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象她这样以优美的文笔毫无保留地坦露自己,使读者倍感亲切的作者,很难找出第二个。 我们在阅读她的散文时,异常真切地感受到她的“遗传和环境”,“地位和经验”,“对于事物的感情和态度”。这位不相识的作者,好象“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她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她的散文,是“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 如果说她的小说与同期作家比,成就并不算突出的话,那未,在散文领域里,“在平凡的小小事物上”,她确实“宝贵着自己的一方园地。”她所开垦和浇灌的这一方园地,却不  相似文献   

9.
《专业户》——你让人喜欢让人“忧”编辑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我与《专业户》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我一直是贵刊忠实的读者和作者。作为读者,我之所以喜欢贵刊是被她极强的导向性,实用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可读性所征服。在我国农业科普杂志的百花园中,《专业户》似乎没有多么艳丽,多么光彩迷人,然而众多的读者却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诗句),从她散发出的泌人心脾,撩人入醉的芬芳中得知她是“农业科普”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花。她虽没有装帧华贵精美的外衣,却有“绝无虚假,实用可靠,照着可做,用来致富”的丰富翔实的内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东北沦陷区女作家,梅娘的创作独具风格。20世纪40年代她的作品对传统女性观表现出微妙的赞许;她女性主义思想源于其颇富传奇色彩的父亲及家庭教育,不足与尴尬处则补以女性关怀意识;作为东北沦陷区的作家,注定她写作中“侨民”意识及“超然”的风格形成。总之,“南玲北梅”———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的梅娘在她如彗星般的创作生涯里,以其不同寻常别具风格的作品赢得当时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欧茨早期出版的《他们》为她获得了诸多荣誉,在书中她开始思考造成个体命运悲剧的原因,但欧茨并没有给予读者这方面的答案,而是提出了多种可能,引发读者思考。2004年,欧茨出版了自认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大瀑布》,文中欧茨对走出命运悲剧做出了回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观与伦理观。至此,欧茨开始回归“人性”母题,她所提出的观点及看法,对我国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特别重视读者,她不仅不断以自己预期的读者接受来调整作品,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构建作者与读者的良好关系的理论.读者的阅读期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张爱玲的艺术创作取向,她的写作模式主要有:“传统+现代”、“东方+西方”、“边缘+猎奇”、“人性+兽性”四种,目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读者,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加拿大文坛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享誉世界文坛的女性作家。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艾丽斯·蒙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蒙罗小说的魅力在于她善于通过对“小说真实”的成功创造 ,通过她的小说 ,让读者透过实际、平凡、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的表象 ,感受生活的美与诗意 ,体会生活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蒙罗的著名短篇小说“爱的进步”,探讨、展现蒙罗小说的这一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说"凤辣子"的辣嘴--解读《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人物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的王熙风浑名“风辣子” ,她正是凭借一张辣嘴在贾府上上下下呼风唤雨 ,吆东喝西 ,掌握并管理着几百口人的大家庭。王熙风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杰出口才 ,成了她杀伐决断 ,行令使权的武器。如果失去了她的口才 ,她形象就会大为逊色 ,读者也不会对她发生兴趣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左翼政治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经典作品和作家.玛丽·麦卡锡及其文学创作尤为引人瞩目.其作品能进入经典主要有四个原因:(1)美国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她传奇的人生和不同凡响的文学创作;(2)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挑战了左翼文化阵营的男权意识,也改写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女性传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3)其小说从“实在本体”和“关系本体”两个方面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阅读空间,具有特别的艺术张力;(4)她的自传体小说坦诚直面人生,注重读者的“向心阅读”,从而蕴含了丰富的经典元素.  相似文献   

16.
达吉雅娜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长篇《安娜·卡列尼娜》中着力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在世界文学艺术画廊里占有突出的地位,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艺术魅力,依然能够扣响着亿万读者的心弦。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这两个艺术形象的评价,却一直褒贬交错,毁誉不一,相互龃龉。推崇备至者有之,竭力诋毁者有之;两种极端。时有发生。对于达吉雅娜,有人誉之为“道德的象征”、“不夹杂任何杂质”;有人褒她“具有一颗正直良心的少女”,“属于那个时代年轻人中间的优秀分子”;也有谴责她“忠诚”、“顺从”传统的婚姻道德。至于对安娜的评价,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端,莫衷一是。誉她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文坛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享誉世界文坛的女性作家。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艾丽斯·蒙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蒙罗小说的魅力在于她善于通过对“小说真实”的成功创造,通过她的小说,让读者透过实际、平凡、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的表象,感受生活的美与诗意,体会生活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蒙罗的著名短篇小说“爱的进步”,探讨、展现蒙罗小说的这一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雷雨》问世六十多年来,围绕着繁漪的形象,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议论.政治学家说她是腐朽的剥削阶级寄生虫,道德家斥之为伤风政俗、堕落乱伦的坏女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却为作者所格外钟情,也同样为读者和观众所注目与激动.曹禺称她“仿佛是一个很熟的朋友”,令人“怜悯和尊敬”,甚至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①而读者与观众无论对她是喜是厌,是爱是憎,仿佛也都难以抗拒她的吸引,总是忘不了她.这一形象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能撤扯人心。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学典型不等于政治或道德法庭上的被告,“对于作家来说,只…  相似文献   

19.
试论花袭人     
花袭人对《红楼梦》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之所以如此,不只是她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更主要的是她和贾宝玉——这位主人公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纠葛。所以,在许多有关评论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著作中,几乎没有不涉及到这一人物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自白派”著名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 1932-1963)对我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诗作《边缘》、《爹爹》和《高烧103°》为人们所赏识。可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钟形坛》,却鲜为人知。这部在作者1963年2月11日吸煤气自杀身亡前一个月署名维多利亚·卢卡斯出版的自传体小说,对探索普拉斯自我毁灭的悲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