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嘉道时期,阮元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考辨文笔,定唐宋古文为笔,非继承孔圣文统之"文",以此奠立文选正统,排斥桐城古文,又通过策问学海堂弟子扩张推广其文笔观.论者多视此事为单纯的文体之争,或是汉宋之争漫入文学领域的反应,离阮元本意较远.阮元厘正文笔,旨在树立文选正统,有维护家族荣誉与自身学统之意,更有隐刺方苞所定四书文程式的内涵.此举与其偏重科考第二三场经解史策、贬低四书文以引导经解之学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2.
阮元说:“义从音生也,字从音义造也。”刘师培说:“窃疑草昧初辟,文字未繁,一字仅标以一义,一物仅表以一名。然方言既杂,殊语日滋,或义同而言异,或言一而音殊。乃各本方言,增益新名。”张惟思说:“创语言者非一人,而造文字者亦非一人,各人所见之象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夫盲人说象喻日,可以譬说其不一致之情形,正与创语言造文字者同其纷乱,因是一物而有数名,因是一字而有数义。”“方音造字”,这自有清直到“五·  相似文献   

3.
对阮元的研究是清朝乾嘉学派人物研究的重要选题之一。近十年来,学术界对阮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学、西学、实学等方面的成就上,对阮元思想形成的原因较少梳理,对阮元思想中存在缺憾的研究也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4.
屈宁 《文史哲》2023,(4):143-153+167-168
阮元与章学诚虽然学术风格迥异,亦无直接学术联系,但却不乏学术交集,主要表现为:阮元不仅阅读甚至选刻过《文史通义》,将其作为《国史儒林传稿》的重要史源,而且对清代浙东史学颇为关注,为浙东学人依次立传,与章学诚晚年撰写《浙东学术》的举动正相映照。在史学观念上,阮元提出必须借助历史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中体察史家之“命意”,亦与章氏“史意”说相发明。凡此种种暗合,根本上源于二人经史观的契合,尤其是对史学经世价值的高度重视。章学诚强调“六经皆史”,以史统经,阮元亦以史学为一切学问致用之前提,这一相似的史学情结及其所暗含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的学术情怀,是阮元与清中叶其他有识学者理解和接受《文史通义》的重要前提,他们构成了《文史通义》最早的阅读群体。不过,阮元对理学思维的排斥,又决定了他对《文史通义》和浙东史学的认知是有限的,甚至是割裂的,他所感兴趣的主要是后者“重史”的观念和“经世”的旨趣,以及部分具体的历史编纂学主张和史传作品,至于章氏那套最为核心的主于逻辑推演和理论建构的偏形而上的“独断之学”,则较为排斥。这一思想局限,是乾嘉时期普遍重材料而轻理论的学风流弊的缩影,也是章学诚生前难以跻身主流学界的主...  相似文献   

5.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俄国、苏联在进行国家角色定位中产生的问题。苏共犯“超阶段”错误的原因不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有误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不当,而是在于它对俄国、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尤其是在它与西方关系上定位不当。我们在探究苏共“超阶段”问题时,必须注意挖掘意识形态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6.
"枪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江宁有个名叫刘汝霖的人,文笔极好,在科举考试中为人代考而中,从此每逢科举考试,富贵人家的子弟就出钱请他代考,这几乎成了刘汝霖的生计。后来又出现了同他一样的陈光宇、周钺等人,“皆江宁枪手之卓卓也”,他们不知为多少人代考过。清代请“枪手”代考成风。清朝政府撰写的文书中记载了有关案件,表明“枪手”确实严重存在。《清会典事例·刑部·吏律职制》:“江西省与国县童生刘昌新雇请枪手代考一案……仅照寻常枪手科罪,殊未允协。”清代小说《官场现形记》、《歧路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  相似文献   

7.
释"燮"     
本文分析了“燮”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从又,从,从四火的会意字。“燮”字的形体义为手持刀具并把它置于火中之状,即人在锻造刀具时所进行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老子所言“道”,为一整体,不可说;然其必即名言而显。道无处不显,然执于名迹,则失其真。道是一自然原则,但其本质上却是为“人”而设。老子从“观”的意义上讲道之无名与有名的统一。惟有“观”,才能开显道之本真意义。老子所谓“自然”、“无名”,无非是要在人伦或文明中保持住孝慈、忠信、慈俭等德性之本真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它与儒家的精神本无实质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仁”字在《论语》一万三千七百字中是占有显赫的地位。宋代张敬夫《洙泗言仁录》大概是首先把这个字眼类聚在一起,作了研究,而引起人注意的吧;然而,我们今天容易记起的却是清代阮元《论语·论仁篇》的统计数据——一○五个“仁”字。孔子和他的门弟子们说了这么多的“仁”字,历代又对这些“仁”字作了好些发挥,应该是义蕴无余了,却又不然。直到现在,我们不是对它还有许多新的争论?孔子是一个所谓“繼往圣”而且非常富于创造力的人,《论语》二十篇四百八十六章,论“仁”的五十八章,论“礼”的四十余章。“仁”和“礼”可说是经过他改造、孕育出来的一对学生。“仁”是什么?“仁”和“礼”的关系怎样?从他回答颜渊  相似文献   

10.
“积淀说”在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如何对“积淀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试着从“积淀说”的缘起,积淀的过程.“积淀说”的内涵,“积淀说”的辨证分析四个方面阐述,以期把握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