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文交流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何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哲学所谓的"人文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划分容易给人造成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是两码事的错觉,而学界对自然科学是否具有人文关怀也颇有争议。其实,人文关怀是"有人学说"与"无人学说"相统一的关怀。"人文学说"与"人文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当自然科学为各种社会学说所左右时,就会产生人文失调或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3.
"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结合点,积极拓展"两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融会贯通,不失为促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人文社会学科中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僭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脑中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是用以建构理论的理论思维,它按照从前提逻辑地推出结论的法则运作;一是用以设计工程的工程思维,它需要将不同层面的若干理论系统非逻辑地整合在一起.在自然学科中,理论学科和工程学科划界明确,因此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分工清楚;但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没有"理"工"之分,因此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常常混淆在一起,相互僭越的现象十分普遍.柏拉图的<理想国>既是人类正当运用理论思维进行理论建构的典范,又是僭越地运用理论思维进行工程设计的典型.理论思维不能用于工程设计,否则工程不可实施;工程思维也不能用于理论建构,否则理论不可信赖.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区分"理科"与"工科",进而在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之间严格划界,对于提高人文社会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没有绝对的主体,也没有绝对的客体,在阶级社会里,任何社会等级的人文关怀都是"自我关怀"与"非自我关怀"的统一。只有实现两者的相对平衡,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是"牺牲人文"与"解放人文"的统一。从多元性、多样性和功能性上看,任何一种人文关怀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然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都体现为"牺牲人文"与"解放人文"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论人文社会工程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学科分类中 ,自然学科有“理”、“工”之分 ,而人文社会学科则没有 ,这严重影响了人文社会学科“产品”的质量和效用。本文主张将自然学科的“理”、“工”之分引入人文社会学科 ,特别呼吁赋予“人文社会工程”独立于“人文社会理论”的学科地位 ,并就有关依据和意义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对经济学中的"数学逻辑形式主义"和"工具理性"趋势的质疑和抵制,一股以呼唤人文关怀或回归人文精神为基本宗旨的经济学思潮悄然兴起.这股被称为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或学术思潮正以一种低调但却相当稳健的姿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在多个层面对主流经济学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对人文经济学兴起和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剖析,并试图对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和发展动态进行了描述和勾勒,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理论范式、方法论上的特点、对现行主流经济学的挑战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评析和预测,最后对经济学未来发展形态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当今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重视知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可是在对知识外延的把握上还存在着一种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排除于知识之外的倾向 ,认为 :自然科学知识是知识经济中所指的知识 ,有价值需要积极储备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属于知识经济中所指的知识 ,没有什么价值 ,学不学、学多学少没关系。重理轻文的现象便是这种倾向的具体表现。这种倾向是十分有害的 ,必须克服。  一、人文社会科学价值在知识经济视野中的定位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消费 )基础上的经济 ,是相对于以稀缺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的文化权力理论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从属状况,是一种旨在消解资产阶级政治以赢得底层群体文化认同和政治归顺的政治策略。在葛兰西文化权力理论中,"属下"是一个核心范畴。葛兰西以"属下"为核心范畴的文化权力理论揭示了文化意识形态中所暗藏的权力因素,其"属下"思想不仅从文化意识形态层面开启了知识分子对社会底层阶级和边缘群体的文化状况的探究,也从文化政治角度揭示中心对边缘、强势对弱势的文化霸权策略。以"属下"概念为研究主线的身份认同、后殖民批评、文化霸权等后现代话语的核心问题构成了葛兰西文化权力理论基本框架。其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倾向的文化权力理论研究范式对当代学术研究的贡献与意义在此突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向世人展现了建构在"现实的人"理论前提下辩证的自然图景。在这一辩证自然图景下,人与自然相互实现与证明。作为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自然辩证法,在当代需要回归其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也需要依靠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补充与超越,从而焕发其当下现实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使用"两山"之喻,回应"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一时代之问。"两山"理论萌发于生态省建设逐渐深入、抗击非典宣告成功之时。在绿色浙江、(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氛围中,浙江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条件等为"两山"理论研究破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习近平同志对"两山"关系的持续思考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同步,这样的思考创造出的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而不是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思想;是发展观,而不是经营技巧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人文演进”作为钱穆学术思想中的基本范畴,代表了钱穆的人文思想观。在总体上,他认为人文由自然演生而出, 人文不能违反自然而独立; 而且人文本身即是一自然, 是自然展演之最高点;同时,相应于人类的自然则为人文化的自然,由此而推出文化三阶层说。人文演进观还体现了钱穆的历史哲学和天人合一观,并展示了钱穆的儒家人本位的人心、人生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气"理论是《黄帝内经》学说体系建构的基础和主线,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概念及"气一元论"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理论阐发。它将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取象比类、援物比类及比类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探究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与本质,形成了关于人体生命规律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6.
赖大仁 《学术月刊》2015,(2):100-106
西方文论的"后理论"转向,既表现为"反理论",即对此前盛行的后现代文化理论的批判反思,同时也是一种"新理论",指向对前人遗留问题及新的现实问题的重新探讨。在"后理论"转向的启示下,我国当代文论研究,一方面有必要加强理论反思,包括解构性反思和建构性反思,这不仅需要怀疑和批判精神,同时也需要建构性的理论精神;另一方面,还有必要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重建当代文论的理论自觉。这种理论自觉所关涉的主要问题,一是当代文论建构的现实基点问题,二是当代文论建构的文学观念和价值理念问题,三是当代文论对文学实践和社会现实的"介入"功能问题,四是当代文论的开放与坚守辩证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不仅要具有科学素质,也要具有人文素质。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文知识缺乏,忽视人文关怀;人文思想缺乏,影响价值认同;人文方法缺乏,限制思维创新;人文精神缺乏,人生追求低俗。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高校教育机制存在弊端和大学生人文素质"先天发育不良"。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塑现代大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人、服务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8.
孙莉莉 《学术论坛》2012,35(10):171-176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是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的中心议题,其中,"苦役踏车"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之间的对话处于该领域论争的核心。基于不同的理论渊源和视角,二者对环境与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与制度互动逻辑的解释各有特点。通过系统阐释这两个理论的论争,可以在实践层面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围绕环境保护进行合作,构建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江山之助"是《文心雕龙》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是对先秦"感物说"等理论命题的继承并成为后世文人评论创作与自然关系问题的通论。其中的"江山"并不是"社会政治因素",而是"自然景物"。"江山之助"说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在理论上具有三重维度:其一,承认"物"的客观存在,其二,突出"心"的能动性,其三,倾心于"心"与"物"交流融合的境界。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江山之助"说是在总结文学创作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表达方式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形象化的传统,是描述性的理论表述,具有直观领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欧美生态批评理论为分析平台,梳理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学中的重要组成"自然写作"的一些特点,并提出了人文仿生学概念.自然写作通过学习自然的崇高及其深层结构、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而使得人文仿生学与科学仿生学有了根本区别:前者的视野是宏阔的,后者的研究是微观的;前者是虚心向自然学习的,后者是对自然加以利用的;前者是生物中心主义的,后者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前者是谦卑的,后者是傲慢的;前者帮助人类向自然学习如何在众生的网络中找到合适的生存位置,后者使人在从自然中得到了一些形而下的知识后,便把包括自然在内的一切踩在了脚下.由此,人文仿生学也力图通过生态性思维找寻挽救文艺颓势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