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城市化的含义很广,就人口统计而言,是指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一过程是通过城市人口的自我繁衍和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即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机械)增长实现的。本文试从人口学的角度,探讨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农村人口伴随工业化进程向城镇迁移和集聚的结果。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与集聚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我国,除工业化进程这一基本因素以外,国家政策对人口的迁移、集聚和城市化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化问题,必须研究影响人口迁移与集聚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外城市化发展至今已经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至少有以下几个,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和进一步研究。一、关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客观规律性问题人口城市化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人口城市化的一个基本规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进入现代以来,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人口城市化的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长过程看,过高或过低的人口城市化必然要回归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第一层含义反映了人口…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尚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一直是我国社会学界、人口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两种途径,即就地转移和迁移转移,分别对应于两种城市化模式,即就地城市化(又称农村城镇化)和迁移城市化。但在现实中两者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例如,在大城市的郊区、小城镇或农村地区,可能同时是人口迁入地又是农村城镇化地区,同时存在迁移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情况,只是可能有主次之分。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不应忽视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转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这个新开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市场机制被引入城市化过程。这样,在中国就形成了两种城市化人口并存的局面:一是由计划机制控制而形成的计划城市化人口;一是由市场机制控制而形成的自发城市化人口。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城市化人口已被学术界所关注(李竞能,1986;辜胜阻,1991等)。辜胜阻将这两种人口分别称为永久性迁移人  相似文献   

6.
农村隐性城市化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性城市化的含义和特点 顾名思义,隐性城市化指的是在统计上和行政管理上不属于城市地区,但人口的从业结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实际上已城市化的现象。因此,隐性城市化可能具有的特点是这样一些方面。首先,从人们的就业结构看,劳动适龄人口主要在非农产业从事经济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实现人口转变的双重变迁进程中,高城市化、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城市就会出现替补迁移的需求以实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根据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聚类,得出39个替补迁移型城市,并通过与其他三类城市的指标对比发现,替补迁移城市存在工业经济突出、第二产业优势明显、总体经济实力雄厚、教育科研实力强大、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亟待提高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放 《人口研究》2004,28(3):60-67
利用 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对在“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新增长的城镇人口中 ,有 5 2 %是来自于地域的重新划分 ,有 31 %是来自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来自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只有 1 7%。本文认为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应当主要依靠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因此 ,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解决好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 ,使他们能够顺利向城镇转移 ,这对于 2 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这是当今各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转移,必将加速我国人口向市镇迁移和集聚,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城市化过程,从人口经济学角度看,牵涉到社会各个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牵  相似文献   

10.
回族流迁人口城市适应过程研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翔  王乃昂  程慧波 《西北人口》2009,30(4):105-107
民族迁移者在城市接受城市化和现代化“洗礼”的过程比较一般农民工的适应。由于加入了民族文化、民族侍统与民族意识的变量。显得更复杂、更丰富。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焦点问题。由于回族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且其有着极强经商观念、民族意识。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与饮食、婚丧、居住习俗,因此关注回族迁移人口的城市适应无疑具典型性和突出的现实意义。从回族迁移人口的城市适应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和述评,提出新时期城市化背景下回族流迁人口城市适应过程研究的思路:探讨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包括提取城市适应的关键阻碍因素分析,进行城市适应的多维层面和时序过程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判城市适应的水平。并籍此提出针对性的城市适应调控策略。从而为促进城市民族工作、建立城市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城市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城市化态势逐渐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指出当前人口流动和迁移已超越生育与死亡,成为决定我国人口形势的主导力量;面临着全新的人口形势,我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人口城市化的到来。文中通过对北京和德国的案例分析,从"城市体系"的视角来考察城市规模,提出城市的功能需要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去恰当地定位。目前需要的不仅是在理论上正本清源,认清城市化对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在实践中消除妨碍人口城市化的种种不利因素,从各方面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积极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口城市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说来 ,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 ,人口流动性极低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口的流动性较高。人口迁移的过程即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无产阶级经典作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现象和揭示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过程中 ,阐述了人口乡城迁移理论 ,揭示了人口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看到了人口重新分布带来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3.
长期滞后发展的城市化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要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必须研究潜在的城市化主体—农村人口集团特征及个人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对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农村人口的主体和城市化行为的主要决策者—农村劳动力的实地抽样调查资料 ,以新的研究视角和定量为主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我国东部农村地区“潜在”城市化人口向小城镇 (或其他城市 )迁移之城市化意向的个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城市中,这就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我国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将出现较多的乡村人口向市镇(城市和城镇的简称)集中,这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和提高人口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人口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近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指出当前学科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研究着重探讨未来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领域。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领域应在:人口迁移、城市化对经济推动作用的定量分析与评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下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研究,城市化过程中乡-城迁移人口的户籍制度改革设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受害迁移预案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城乡差别效应和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宝树 《人口研究》2004,28(1):22-27
城市化作为人口和地域的乡 -城转化过程 ,必然会对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产生各种差别效应。深入研究这种差别效应 ,对统筹城乡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省内迁移有关数据 ,分析乡 -城迁移体现于收入水平、年龄结构、生育水平、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人口分布等特征的城乡差别效应。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充分注意城市化的差别效应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 ,实施城乡协调型的城市化战略 ,走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市化过程的结果是城市人口规模、特别是市区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以人口为核心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北京地区城市化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全市人口增长迅速。按照目前的辖区范围,1949年全市常住总人口为41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6万人,到1986年底,全市常住总人口达到971万人,比1949年净增加1.35倍,其中常住城市人口587万人,比1949年净增加2.34倍,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比全市城乡人口增加的速度高出73%。构成人口规模的增长因素,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相抵,净增加人口)和人口的迁移增长(即迁入北京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期区域人口迁移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期进行了两次涉及人口迁移的大规模人口调查——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其汇总资料给出了人口迁移的丰富数据。本文的研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 本文研究的是区域人口迁移,其中区域为省和自治区(以下简称省,因西藏无迁移数据所以在本文中不包括西藏),不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这是因为它们与其他省相比城乡成分差异过大。在本文研究中将包括省内和跨省(省内与省外)迁移,不包括省间(省与省之间)迁移,这是因为在后者中距离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是重要的和不可避免的,而本文仅侧重于经济分析。本文研究的迁移人口仅限于人口总量,不涉及性别、年龄和职业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治区的区内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是人口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当人们在各个地域之间、在不同的居民点(城、镇、乡村)之间迁移以改变自己的居往地点和工作地点时,这些迁移活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往往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迁移者的种种追求联系在一起,人们的迁移活动在迁移距离、迁移时间等方面也会因此采取不同的形式。由于人们的迁移活动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本人这三个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关迁移的研究有时在迁入  相似文献   

20.
读《中国城镇人口迁移》尹文耀有幸拜读马侠教授主编的《中国城镇人口迁移》,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不少东西。马侠教授和人口学界一批在人口迁移和人口城市化研究方面很有造诣的学者共同编写的这部《中国城镇人口迁移》,是在深入开发和分析中国1986年74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