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俊国 《江汉论坛》2005,5(10):118-122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多重语义制约,逐渐形成"中国式"的文学审美论.文章认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色在于文学审美的大众普适性,文学审美的超功利机制、文学审美的潜在社会功能.进而,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评析了审美救世在政治革命、思想启蒙这两种文化思潮之外的多种文化意义,并结合20世纪人类技术文明时代艺术"自为"的全球性文化语境,评析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功能悖论.  相似文献   

2.
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家的“经典诠释”实践,而且开创了儒家的“经典诠释学”理论。它不仅不同于西方诠释学,也不同于中国“汉学”与“宋学”的诠释学。它不仅回答了被诠释文本的新的意义怎样在诠释中生成的问题,还回答了诠释者的新的主体性怎样在诠释中生成的问题,即阐明了经典诠释怎样生成道德主体和知识主体。因此,通过揭示“存在者变易”,即作为存在者的主客双方都会在诠释中发生改变的事实,孔子的经典诠释学思想具有“前存在者”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裴萱 《天府新论》2017,(4):44-59
艺术自律是伴随现代性进程而不断延展的审美文化现象,主要指涉艺术活动逐步获得自身场域伦理的过程。空间理论、空间视角和空间因素构成艺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自律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完成了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的“空间革命”,以“视知觉空间”、“并置空间”和“幻梦空间”完成自我指涉的形式自律,而后现代艺术空间的碎片化“分形”空间促使艺术形态呈现出解构与重构的特质;从场域自律的角度而言,艺术场域空间的生成与资本空间的流动、交流和区隔息息相关,正是空间的“不平衡性”和主体感性自由的反思促成空间距离的产生,也走出了一条从“波西米亚”到公共空间的理论谱系;从美学自律的视角而言,审美现代性的美学进程则依托艺术自律,并将自主性的艺术精神转化、拓展为审美革命和审美对抗。从本雅明笔下“游逛者”的现代空间体验到福柯的后现代“另类空间”美学,都体现出空间美学的谱系流变和不断介入现实语境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性思想转折中所生成的审美现代性思路对戈德曼的悲剧历史观有重要的影响 ,德国古典的悲剧历史哲学和人本主义思潮为戈德曼的历史观提供了理论模型 ;而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对个体感性的彰显和个人在历史宏大叙事中的凸现 ,为戈德曼的历史观添加了新的实质。戈德曼通过“打赌”式的辩证法来缝合“个体”与“类”、“应该”与“是”的矛盾 ,是继承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思路 ,反映了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对那个具有永恒价值之美好希望的憧憬。从根本上说 ,它异质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其实践的意义也是十分薄弱的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审美主义诗学传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中存在着两种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 ,一种是以伦理的“善”为价值标准 ,一种是以艺术的“美”为评价尺度。依据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的不同 ,我们可以把前者归结为伦理主义诗学 ,而称后者为审美主义诗学。儒家诗学的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是伦理的“善” ,因此 ,儒家诗学形成了中国伦理主义诗学传统。中国审美主义诗学的形成则萌芽于老庄自然任运的人生哲学。汉魏六朝佛教的传入和兴盛 ,人物品第的风行 ,魏晋时期的玄谈之风对文学的渗透 ,不但标志着人的觉醒 ,而且促使一种以“美”为诗学评价尺度的观念的形成。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是这种诗学观念的理论基础。然而 ,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并非直接转化成为中国诗学的理论基础 ,而是经过了一个从哲学向诗学过渡的中间形态的 ,那就是人物品藻之学和言意之辨。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正是这种过渡的产物 ,也是中国审美主义诗学传统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西方审美文化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影响大致以1840年为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1840年前较为微弱,1840年后则不断地增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第一次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审美文化,尤其是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引发了中国文学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现代转型。一些受到西方美学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艺术家,同时又是诗学家或诗人,他们纷纷自觉地以审美眼光观照诗歌,或者从审美视角进入诗歌现象,对古今中外诗歌进行深入研究,或者以自觉的审美意识来创作诗歌。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中国现代诗学家或者直接引入西方美学范畴,或者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启发,对中国传统的诗学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基础的形成正是中国现代诗学家们在西方美学思想启迪之下,对中国传统诗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顾名思义,华语电影意味着以华语进行对话、运用华人思维拍摄的电影,它在语言上、思想上通过汉语(而不是英语或者其他国别语言)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深层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上的中华民族特征.沿着这条思路,本文选取了中国诗论中最古老最核心的概念"诗言志",运用言志诗学理论观照百年华语电影的审美倾向,将其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古典言志诗学时期、现代言志诗学时期与伪言志诗学时期,从而为华语电影的美学表现形态与未来发展之路寻找到它的传统之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中,近代意境理论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归纳与总结,亦是现代美学体系的开端。一方面,近代意境理论在建构过程中明显受到西方认识论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它的逻辑起点仍然基于传统美学中“意与境浑”的抒情性表达。“意与境浑”的审美经验是近代意境理论的主体思想,与西方认识论美学构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西方认识论美学的介入亦促成了对传统美学的反思,是意境说从传统思想向近代理论体系转变的前提条件。相较传统的意境说,近代意境理论更具清晰、严谨和逻辑的体系性优势,这一体系的形成是中西文化对话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也为意境论在当代美学研究和艺术批评中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中 《兰州学刊》2013,(2):15-20
在审美中,我们将会生成一种超越性的自由感,这就是审美自由.因而,审美自由并不只指感官自由,它更是指主体知情意完美协调的自由.推而广之,审美自由还将包含道德和意志内涵.换句话说,将世界审美化,审美自由将是广义的和终极的自由——审美主义就是这样的逻辑.从自由出发,审美最终导致真正自由的实现.这既是主体审美的历程,也是审美自由自身的要求.自由是主体性的自由,其核心理念是广义的“审美”.在这一意义上,审美与自由就是同义语.在此基础上,现代西方形成了审美主义思潮.不过由此出发,审美至上论、唯关主义、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审美主义纷至沓来.事实上,这些将审美泛化的做法都与西方传统的神性或救赎理想密切相关.回到当下、回到眼前,我们能够把握和理解的“实在的”自由就是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10.
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再将审美的独立性理解成审美与生活隔绝的孤立性,不是将审美视为与此在人生相疏离的虚幻的彼在,审美创造和审美研究以人的此在的生活为动力、为源泉。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既不可能是中国古代凌空蹈虚的审美情怀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对西方审美独立论思想的简单回应,只有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阐释,才能真正在现代的意义上把握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