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是计划生育工作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参阅,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索性地分析集体耕作制时期,农地产权残缺、社会的高度封闭性及平均分配主义的影响和中国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快速增长的诸因素和人口低生育水平反弹的压力基本消除。面对人口长期负惯性增长的新趋势,中国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3.
人口质量的提高、“国家力量”的形成存在人口规模障碍,中国与西欧因人口状况的不同而走上了不同道路;“人口爆炸”是中国“百年屈辱”的总根源;老龄化并非衰亡,西方文明衰落,东方、伊斯兰文明兴起根本不会出现在可预见的将来。计划生育是道德的—在高层级、总体上直接就是“善”,低层级、部分的“恶”,也指向和被转化为高层级、总体上的“善”;自由生育则会把中国推向毁灭的深渊。作为“拾荒集”的《大国空巢》,只是被用来“砸”计划生育的一块“砖”。 相似文献
4.
“三关爱”理念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以人为本、大人口观、服务型政府等重要概念的具体解读,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内容上具有科学性,在操作上具有可行性。这一理念体现了执政为民、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人口健康水平的双重要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昭示了我国未来人口计生工作文明的发展方向。“三关爱”密切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和谐了群众关系、家庭关系,不仅对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在更广阔的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领域的改革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工荒问题研究为我国就业政策的战略性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劳动人口减少的前推力、产业技术进步的后拉力和城镇化进程的固化力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区域和年龄的结构性短缺,我国刘易斯转折点不存在一个固定时点而是在一个区间徘徊运动。研究试图建立一个以农村职业义务教育为核心,以工资增长、劳动权益保障和市民化为基点的农民就业转型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出发,提出对中国"知识失业"现象的解释。理论模型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去管制化",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与之伴随的则是"知识失业"的出现和增加。但当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去管制化",知识失业率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因此,"知识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的结果,"知识失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知识失业"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弭。微观数据实证分析证实,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和工资"去管制化"都是2002年样本劳动力市场出现"知识失业"的原因,2009年样本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仍是"知识失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工资"去管制化"效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吉林省在"三结合"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9.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如何使延迟退休政策被大众广泛接受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问题。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原理,结合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前景价值函数中的"S"型效用函数,构建关于工资收入、养老保险缴纳费用、养老金财富和闲暇时间的综合效用模型,从性别、闲暇偏好、工资收入水平、利率、参保年龄、养老金个人缴费率六个方面确定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退休年龄,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对延迟退休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休年龄下的个人效用函数是关于退休年龄的"先大幅上升,后缓慢下降"曲线。男性参保职工于63岁退休获得效用最大值,而女性参保职工于60岁退休获得效用最大值,且二者最优退休年龄并不会随工资收入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工资收入水平只会对参保职工获得的效用绝对值产生影响,工资收入水平越高,参保职工获得效用值越大。此外,若闲暇偏好越低、利率越低、参保年龄越大、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率越低,则参保职工的最优退休年龄就越大。总体而言,只有考虑性别因素、给予延迟退休政策适当的弹性操作空间、改进养老保险计发办法、创造更好的老年就业环境,才能使延迟退休政策更好地推行。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语境应是中国版的Urbanization,是本土化的城市化概念。但不宜将城与镇混为一谈。本文试图依据人口普查设置的市人口和镇人口指标划分,解析中国市镇人口规模变化及其消长关系;比较市镇人口聚居密度及集聚能效;观测市与镇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及其年龄构成差异。据以阐析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来自市镇两个层面的人口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SARS是对中华民族的考验,也是对人口行为的严峻考验。“检讨”、应对、分析中国人口与SARS的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试析转型期人力资本的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其积极性方面 ,对其负效应关注较少 ,研究尚不深入。在转型期社会结构不完善的历史条件下 ,人力资本的不可视性和难以度量性、依附性和易贬值性以及投资巨大性、私有性和趋利性 ,引发唯文凭论和泛文凭论的不良倾向蔓延泛化 ,使人力资本效用降低并产生社会负担加重、相对剥夺感、畸形的补偿心理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史书中关于汉唐时期河西走廊人口以西汉最盛、唐代次之、西晋最少的记载是错误的。十六国时期的河西人口已大大超过汉之盛时。但是,在此一百多年间,河西人口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稳定增长的。前凉时期,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和统治者的大力经营,河西人口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势头;在此以后,先是后凉的残暴统治,接着是各霸主间的互相攻伐,使河西社会动荡不安,人口死亡、流失严重,许多人被迁出河西,河西人口出现了停滞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Stephanie Hitztaler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2004,25(4):355-37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 and migration in post-Soviet Kamchatka (Russian Far East). During the post-Soviet period of socio-economic hardship, migration trends have changed drastically both in central Kamchatka and throughout the Russian Far East. I predicted that there would be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scarcity and people's decisions to leave in search of more propitious opportunitie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economic decline, out-migration prevailed in central Kamchatka throughout the post-Soviet period; however, migration patterns among villages in this rural and resource-dependent region diverge considerably. Villages in central Kamchatka facing a local natural resource crisis show greater net negative migration than those with a relatively intact resource base. Such variation is notable, given the relatively contained area of the study; it suggests migration patterns are closely tied to ecological conditions. Besides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factors,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also influence migration patterns. The decision to migrate is complex, aris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ecologic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状况随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制定不同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高新技术企业在进入成长期后企业市场迅速扩大,规模急剧扩张,发展目标也从初创期的生存目标走向发展目标,而这时原有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人力资源策略的改进,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期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light of Shiller’s concept of ‘irrational exuberance’, we interrogate migrants’ optimistic material expectations at artisanal and industrial gold mining locations during a period of exceptional mobility spur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gold boom of 2000–2013. Our household survey and interview findings reveal miners’ and residents’ mobility and settlement patterns in three Tanzanian gold mining settlement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stages and forms of mining along a trajectory of deepening gold extraction and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Resident miners’, trad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personal motivations, strategies and dilemmas surface. The constancy of migrants’ motivation for economic betterment and the contingency of their strategic thinking in the face of gold supply uncertainty emerges clearly. However, mining site residents’ highly mobile lives entail toleration of temporary, inadequate housing in infrastructurally deficient, polluted and unsafe mining environments, a situation at odds with their aims for lifestyle enhancement. Given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gold production, residents reconcile their expectations of striking it rich with the reality of sub-optimal outcomes. Those who gain satisfaction and esteem in their careers are likely to do so through high levels of mobility, ultimately rewarded with desirable housing and settlement locations, whereas others adapt to constrained mobility and unenviable settlement locations, or abandon mining. 相似文献
17.
概念的可操作化与资料评估: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研究的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提出"非正常死亡"概念是难以操作化的,同时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人口数据质量并不太高,影响了对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人口研究,因此当前对当年的人口损失研究是无法精确化的.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人口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人口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期,我国人口现代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国家对人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春秋中晚期以前,宗族制度是统治者控制社会的有效手段,完整意义上的户籍制度并不存在,社会组织形态表现为“以丁为户”的名籍;春秋以后,随着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取代,宗法政治逐渐转化为郡县政治,“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并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余年的编户齐民制度。 相似文献
20.
建国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姻具有四个异质特征:1.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除了同宗不婚和特殊的“还娘头”外,相对汉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数民族的婚姻还是比较自由的;3.“还娘头”与同宗不婚或同姓不婚;4.通婚禁忌与婚姻神判。建国后在《婚姻法》的冲击下迅速嬗变:1.离婚案件呈上升趋势;2.处理婚姻问题的权利由传统的三老四少转移到国家政府手里;30对女性是一次重大的解放,从而终于纳入到了国家预设的轨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