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寻父和男性社会身份构建之间的必然联系为主题的《汤姆·琼斯》反映了在十八世纪英国这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仅仅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她们的社会性别由以男性价值标准为唯一标准的父权制文化塑造成型,折射出一种失衡的社会权力关系。女性被动地接受着她们的社会性别,在妥协和反抗中挣扎。本文从母亲形象的缺省,对索非亚和莫莉等两极化女性形象的分析入手,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这一典型的社会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2.
詹姆士·乔伊斯著名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伊芙琳》,用短小的篇幅讲述了十九岁少女伊芙琳坐在窗边的所思所想。《伊芙琳》引入了众多的男性形象,特别是通过男性过客、伊芙琳的父亲以及伊芙琳的男友形象的介入,生动地勾勒出了伊芙琳这个在无奈的现实生活、美好的昔日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幻想中处于性别边缘、生死边缘和虚实边缘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对《印度之行》中的妇女形象,评论家的态度截然相反。有些人认为妇女体现了福斯特精心创造的“基督教人道主义者”的形象,有人却认为“福斯特经常把妇女视作敌人阵营中的一部分”。奎斯特小姐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评论家对她较少关注甚至出现误读。本文从女性学角度出发,运用拉康,克里斯蒂娃的精神分析的理论,试图解读奎斯特小姐的形象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揭示福斯特对女性世界的探索和他复杂的男性观。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林白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边缘化”状态,指出,林白小说中的女性背后实质上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男性世界,而这个世界才是现实中真实的世界,作为小说中被有意边缘化的男性,依然是本质上的主导者,掌握着女性的命运,与现实生活是暗合的。  相似文献   

5.
西部牛仔因西部作品和政治力量的推动一度成为美国理想的男性气质形象。时至今日,牛仔神话仍在怀俄明州上演,以牛仔为代表的西部男性形象影响着该州甚至全美的男性气质构建。普鲁却在《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中对西部男性群象进行了多角度解构,从经济驱动、女性视野及两/同性关系等多维度淋漓尽致地剖出恶劣环境中西部人善恶交织的情感与生活,挖出他们身上被隐去的恶习,解构了西部神话中善与恶的二元对立,直击怀俄明牧场上西部男性形象的虚伪与荒诞。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审美观照下的男性文学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形象是女性文学中相对次要的人物形象,但是选取男性文学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并加以解读,会发现女作家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与男作家在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它解构和颠覆了男性形象在男性话语中的主体地位,男性形象扮演着女性反叛传统文化、消解男权意识的对立面的尴尬角色。妇女解放在女作家那里已经成为审美想象的话语形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在刻画了具有劣根性女性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失败的男性形象。其中《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和《心经》分别从欲望的三个方面,即身体之欲、自由之欲、乱伦之欲,描绘了一幅陷在欲望中挣扎并最终沉沦的男性画像。  相似文献   

8.
东瀛丽人     
东瀛丽人李兆忠东瀛女性对于我至今仍是一个谜。记得以前在国内偶尔看到那些艳丽逼人的浮世绘美人图时,总以为那是歌舞伎的形象,或是出自一些爱好女性的男性画家的美化夸张。一直到了日本,我才惊讶地发现:人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东瀛的女子真是太富有装饰情趣了,她们...  相似文献   

9.
《1984》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末的英国,父权社会导致女性形象是在男性凝视下塑造的。为了反抗这种符合男性利益的、单一的形象塑造,“新女性”应运而生。该形象中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与不一致性:一方面,她们思想自由、独立自主,对婚育兴趣不大,敢于直白表露情欲并追求权力,对“家庭天使”形象及男性的支配性地位构成挑战;另一方面,她们在对情欲、母性职责、权力的疑问中屡陷困境,被迫向父权传统妥协或接受惩罚。“新女性”拒绝男性凝视,却在父权社会中找不准女性定位。因此,这是对女性身份重塑的一次不彻底的尝试,女性如何从父权制中突围依然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在塑造女性群像的同时也造就了女性话语霸权下男性系列的独特的精神蕴涵和人格张力,事实上,其传奇式的生命体验对这种形象的性别化处理有着隐约含蓄的指涉和衍生意味,寻找作者在对这些男性群像进行创造时的情感走向和话语态势,可以窥视到男性形象作为一个符码表征,在张爱玲小说中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意义指向,进而从一个新的视阈介入小说的文本内核。  相似文献   

12.
麦克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形象,对他充满矛盾的精神痛苦,高尚灵魂走向堕落的痛苦呻吟,不少文章都进行了细微的分析。本文另辟蹊径,通过女巫形象的两次出现,以及幻觉与梦游等情境的分析,对麦克白隐蔽的潜意识活动作了较细微的说明。从而使麦克白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3.
说起邵隆图这个名字,不少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提到“海宝”,可谓家喻户晓。 2007年12月18日,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终于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诞生了!众多媒体迅即给“海宝”画了一幅幅生动形象又富有内涵的“素描”:“海宝”翘起的头发,就像翻卷的海浪;  相似文献   

14.
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中男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历来少有人作整体的观照 ,文章指出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男性形象较以前同类题材小说中男性形象在构成成分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并具体分析了宋话本爱情婚恋小说男性形象的三大类型 ,以及话本作者对这三类形象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5.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构建的深层动因主要是对具有传统美德特质女性形象的恪守,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写真以及难舍玉洁冰清。  相似文献   

16.
李佩甫笔下的女性是伴随男性而存在的群体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悲情形象;第二类女子具有叛逆园子;第三类为普通农村女子,能干却颇有瑕疵;第四类是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生存的女子。作者笔下的女性作为与男性相对应的群体在其总体创作的位置和功能是靠否认自身凸现男性而得以确认的,潜藏在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作家本人的男权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男性形象。通过对士人形象、浪子形象、侠客形象、官吏形象、商人形象、帝王形象等男性形象的归纳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唐传奇在古代人物形象塑造历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倾力刻划过众多的女性形象,但本文认为,隐含父权意识形态的“集体无意识”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显现出男性本位神话中的女性原型:大母亲、悍妇、睡美人。这样的女性形象远离了女性存在的真实本质,折射出作者在虚无缥缈的梦幻中对女人的期待、憎恨和恐惧。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立足于美国西部拓荒者的生活及由此形成的精神传统 ,刻画出安东妮亚等一群自强不息的女性形象及女性周围处于弱势的男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代表了健康向上的精神美 ,而男性形象只是对女性形象的反面衬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1995,(1)
21世纪的恋爱观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那种讲求力的表现和优越感(如体力、肌肉、身手敏捷)的男性形象将渐渐被修正,不论是海明威式的粗豪形象、兰博式的英雄典范,抑或占土邦式的风流倜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感情细腻的、敏感的、温柔的、热情的、真挚的新男性。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