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人类文明进入现代商业社会之后,乡土文化进一步衰落,焦虑感和孤独感唤起当代人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如何在现代语境中重构乡土与家园,成为当代诗歌的重大课题.苏金伞,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以现代乡土诗人著称.他从1926年开始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历经风云变幻的时代始终保持着艺术的纯粹性.以苏金伞的诗歌为文本,从诗性与乡土、社会与人性、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入手,论述苏金伞诗歌的现代性及其对当代诗歌重构精神家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编纂的主流文学史著,倾向于高评徐志摩诗歌,有的甚至将其诗高评到可与鲁迅小说比肩的程度;而立足于阶级论的文学史著则对其低评或否定。这种低评或否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成为文学史著的唯一声音。新时期以来,回归审美,使徐志摩的文学史形象建构重新回到了十分有利的文化场域,但其文学史声誉却再也没有回归曾经的高点。徐志摩诗歌宽厚稳固的读者基础具有相当的耐时间性,这使他成为民国诗人在当代最具读者基础的一位。这一情况值得玩味,因为那一时期的一些重要诗人,比如郭沫若,其文学史的高评与读者基础的弱化在当代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背反趋向。  相似文献   

3.
"诗可以怨"成为孔子之后诗歌自觉的审美情感追求和本体存在依据。"兴观群怨"成为诗歌诸种功能最为形象的表述,但"怨"却凸显为诗歌最基本的价值功能之一。"兴"为读者进入诗歌氛围的首要条件,使读者可以感受、观察、了解世界,形成社会共识,建构起和谐相处的公共空间。尤为重要的是达成心理情感的共鸣与互认,进而实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至乐"局面。陶渊明和嵇康的诗歌都很精彩地实现了这一审美价值。两位异代诗人在对亲子的谆谆告诫中达成了某种共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精神因缘和心灵契机。  相似文献   

4.
苏金伞的艺术道路是两头高,中间洼。他二十年代开始写诗,三十年代日臻成熟,四十年代出现第一个高峰。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三十年时间,作品大多是对生活的客观摹写,出现了艺术的衰退期。到了八十年代,尤其是一九八一年,老诗人的作品感情力量虽然不及四十年代,但在艺术上有了新的突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苏金伞的创作和中国新诗思潮的节奏相一致,因此,我们认识苏金伞的艺术道路对于深入认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以及新诗在艺术上的发展方向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汪云霞 《东岳论丛》2019,40(7):5-15
自闻一多《现代诗抄》之后,西南联大诗人俞铭传在汉语学界长期处于沉寂状态。而早在1940年代,他已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并被当作是"中国诗人中最为年轻的一代"和"最具希望的诗人"加以译介,其多首作品在英语世界流传。俞铭传得以在海外传播虽有各种内外因素,但究其根本,还在于他诗歌写作的"世界性"。俞诗的"世界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符号的跨界性;意象与典故的跨文化性;抒情方式的客观化与非个人性;叙述模式的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的对话性。探讨俞铭传诗歌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发现这位现代诗人的文学史意义,也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梨花体诗歌"和"诗人裸体朗诵"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体诗歌事件,在此过程中,诗歌以及诗人成为被"恶搞"的对象.在少数诗人那里,诗歌成为被用来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的手段而非庄严、崇高的艺术追求.同时,在大众媒体的恶意炒作下,悲剧性的文化事件被简化和改造成了喜剧性的娱乐事件,其内在性和精神意义被抽空.它们共同显示了当今时代文化上的恶俗之气,是大众消费意识形态对价值理性和人文追求的肆意扭曲.在如此的"共谋"下,诗歌成为被窥视的"他者",其形象被"脸谱化"和"妖魔化"了,诗歌本身受到了严重扭曲和伤害.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上被称为"垮掉派'之父"的美国当代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有着与其派别内其他诗人迥然不同的风格.他的很多诗歌或是清新隽永、浪漫恬淡的诗情画卷,或是发人深省、悲戚震撼的哲思小语.在其绚烂多彩的诗行之间,闪烁着的是深邃的生态哲学思想.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幸福观、伊壁鸠鲁学派的知识论以及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美学,均被融入雷克思罗斯笔下优美的风景和跃动的生命之中.雷氏酣畅舒朗的诗歌升华了生态文化的智慧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诗人在"诗史"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诗史源于诗人的"史笔","史笔作诗"使诗歌具"史体".诗人对诗歌历史价值的再认识,促使"以诗纪史"成为诗人自觉的创作理念.诗人倡导诗歌要"补史之阙","诗可以正史之讹"、"以心为史"、"史外传心之史"新观点诞生,文学家亦对诗人主体性和诗歌抒情性进行重新认定.明末清初诗人独特的"诗史观"促进了叙事诗的发展,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诗史创作与以前的"诗史"创作拉开了差距,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都是以往中国文学史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9.
谭五昌 《齐鲁学刊》2012,(1):152-155
海子的长诗创作突破了传统长诗(或史诗)应具备的构架(结构)、内涵及表现手法,基本上是个体抒情诗在体积内容上的自我重复、叠加或扩张,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心灵史诗"。对海子的长诗创作,诗歌界内部是存在争议的。但就海子的抒情短诗创作而论,海子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抒情才华获得了诗歌界内外的高度赞誉,海子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具有的文学史(诗歌史)贡献,主要在于诗人对"麦地"与"太阳"这两个原创性意象的"全新发明"。  相似文献   

10.
李广田是新文学史上与何其芳、卞之琳并称的“汉园诗人”,然而长期以来,他的诗人形象却被“散文家”的面目掩抑得有些模糊不清了.揭开历史的帷幕,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广田的诗歌创作不仅表现了新诗从初创阶段逐步走向现代化、走向成熟的历程,而且还反映了五四落潮后一部分知识分子重新定位、寻觅文化根基的思想轨迹,并从中折射出独特人文背景下的某种文化心理趋向.因而研究他的诗歌就具有了独特的诗学意义与文化价值.本文欲就此作些描述与评析.  相似文献   

11.
<正>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美学大师之一.他的诗歌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绚丽瑰宝,而且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璀璨明珠.他以自然清新、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的生花妙笔,艺术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祖国山河、自己心灵的自然美,给后世人以美的享受,为后世人所颂赞. 李白的诗歌与庄子的文章,风格极为相似,特别是在美学观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提倡自  相似文献   

12.
现实经验是现代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也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来源。但对于德语诗人策兰来说,诗歌创作并非从诗人个体的现实经验直接走向诗歌作品,而是发生在其个体现实经验被悬置、被扭曲的他者时空中。在此时空中,诗歌与陌异的他者相遇并对话,在向他者的敞开中增强诗歌意义的不确定性,甚至禁止对诗歌意义的具体阐释,以保持他者的绝对陌异性。同时,他者又成为诗的来源,诗人通过时间星丛和语言栅栏既将诗立于时代的现实之中,又溢出个体的现实经验,达成对诗歌意义自由的追求,让诗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吴开晋 《文史哲》2011,(5):47-54
高兰先生是著名的朗诵诗人和现代文学史家。在抗日战争中,他的朗诵诗号召人们起来保卫国土,赶走侵略者,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因而他被人们尊称为"钢铁的喉咙",是抗战诗歌史上的代表性诗人。他的名作《哭亡女苏菲》是其代表作。他对朗诵诗和如何进行诗朗诵,具有系统完备的理论。他所推动的诗朗诵运动被茅盾先生称为诗歌的再解放运动。此外,他在李后主研究和现代诗歌的研究与教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一生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百折不挠,始终不渝,展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由文学史缺席者变为“经典”诗人,经历了一个“重新发现”、不断阐释的话语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他以“九叶”诗人身份重新“出场”,其诗歌被策略性地赋予爱国主义、现实主义本质;80年代中后期,文学史著作将他叙述为“九叶派”代表,即接受了西方现代派形式影响的“中国民族的诗人”;进入90年代不久,其反叛性、异质性和现代性得以凸显,被列为百年诗人之首,升格为新诗现代化的“标志性诗人”。穆旦阐释史是一个富有思想史意味的文学事件,一场经典“再造”的话语活动。  相似文献   

15.
W.S.默温被公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怪诞的意象、凌乱破碎的句法及篇章结构以及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事实上,默温的诗歌风格并非从一开始便呈现后现代特点,他的诗歌在1952-1970年由前期向中期的过渡中,经历了一段由形式化、经典化走向自由化、开放式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雪莱的诗歌,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上社会、自然、人生.雪莱的政治诗歌使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关于自然的诗歌,又使他成为英国浪漫之歌中最响亮的一个音符.在以人为主题的诗歌中,他赞颂了纯洁的爱情,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奥秘.雪莱诗的这三个主题,使他成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  相似文献   

17.
崔融诗歌论     
崔融诗歌论郑伯勤在初唐“文章四友”①中,崔融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但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傅璇琮先生曾指出:“现在一些文学史著作及唐诗选本对崔融诗却重视不够,甚至没有一字论及”②,这不能不是唐诗研究中的一个缺憾。这恐怕与他做过“宫廷御用文人”有关。然...  相似文献   

18.
战争受难、成长受难与追问生命是抗战时期穆旦诗歌的三大基本主题,这些主题充分体现了诗人创作之于文学史的现代价值与民族意义,也包含着诗人对汉语诗歌传统的创造性推动,是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童话世界已成为一种思想,一种诗歌和生活的理念,他带着这种思想理念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也演绎了他另类的人生.本文通过顾城人生中一些重要的因素来分析诗人"童话世界"的产生、发展和结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歌的近代变革与日本有着很深的渊源 ,日本之于中国近代诗歌发展的特殊价值首先是一种生存实感的价值。从黄遵宪到梁启超 ,中国诗人正是在日本的实际体验中 ,发现了诗歌创作的“兴味” ,从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革命” ,“新派诗”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与当时的“同光体”诗歌甚至“新学诗”根本不同的价值 ,这一价值的获得就在于中国诗人的前所未有的“日本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