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展现了金融服务自由化条件下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不同国家在金融开放条件下金融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经验研究,提出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我国建立兼顾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的制度框架的基本思路,即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和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必要条件,保持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巩固和提高金融开放条件下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稳步提高金融机构开展全球竞争的能力和提升监管水平是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根据金融稳定概念提出的历史和出发点,对金融稳定概念进行了界定.区分了经济发展中的三种金融发展状态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论述了金融发展对金融稳定带来的双面影响,从金融稳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结合的系统角度全面阐述了不同金融发展状态下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时金融稳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的工人与资本家两阶级理论出发,建立在卡莱茨基利润决定模型基础上的三阶级理论框架解释了由金融收入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的不稳定性。金融收入的上升,导致了再分配效应、需求效应和金融不稳定效应,进而对有效需求、资本积累等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紧缩和产出过剩危机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就愈发不稳定。反之,间接证明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金融安全视角下的外资银行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是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主要涉及国别监管、国际监管和内部监管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审慎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对于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跨国监管和特别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地区金融稳定是宏观金融稳定的基础,地区金融风险的波动及其治理将直接影响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基于2015—2019年省级层面的中频数据,选取来自主要风险领域的十四项基础指标合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季度频率的地区金融稳定指数,刻画了造成各地区金融稳定发展异质性的重要风险特征,并揭示了其背后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2015—2019年,我国整体金融稳定运行趋势不容乐观,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金融稳定运行状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不同时段突出的主要金融风险也有所不同。在中国金融稳定地区异质性测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地区内金融资源的空间适度集中、引导地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强化对阶段性突出风险的管控是地区金融风险治理可具体采用的三大长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融安全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安全是一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状态.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继而又发生美国次贷危机之际,我们对金融安全理论及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经验教训.为我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金融安全实质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安全网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为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安全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资产价格与金融市场稳定性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资产价格波动会对一国金融机构带来诸多内部风险的隐患,如资产价格的上涨吸引了相当的信贷资金流入等。在不断开放及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前提下,如何应对资产价格的波动,是维护中国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传导过程中,不仅信用水平是重要的,而且未来信用水平的不确定性也是重要的,我们可以从资产价格波动引发金融不稳定的渠道和原因方面来分析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当前中国的资产价格波动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剧烈,这将直接危及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经济发展。综合运用各方面政策以防范和化解危机,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加强对金融工具的管理,将有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传统BGG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银行部门(不)稳定度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揭示加速器效应非对称性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论表明:金融加速器的放大机制受到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银行机会成本的双重影响;金融不稳定因素通过预期违约损失的方式影响银行部门的机会成本,进而改变放大弹性,最终对加速器效应起到放大作用。因此,当金融部门不稳定时,金融加速器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民间借贷作为中国非正规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曾经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非正规金融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庞氏融资特征。按照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理论,庞氏融资将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给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造成极大危害。对中国而言,庞氏融资将吞噬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果,加大通货膨胀并提高失业率。因此,推动金融监管改革,规范非正规金融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个人投资者心理基础传统的金融理论中预期效用理论描述的是理性投资者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但在行为金融学者看来,人并不是纯粹的理性人,决策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造成现实个体效用的模糊性,主观概率的模糊性。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决策主要依赖于有限的数据和主观判断和经验规则,而违背了期望效用理论,因而造成系统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决策时,仅仅以部分代表性的或典型的现象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往往不自觉地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1.
权衡中国民间金融的利弊得失,利大于弊;支持民间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论述也较为充分。但是,由于对民间金融的社会性歧视,民间金融的长处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的研究较为薄弱。对中国民间金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利弊得失及如何在现代金融体制下规范其发展的层面上,而应当深入研究其内在结构、制约因素、运行规律、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其意义不仅有利于民间金融的生存与发展,也有利于官方金融业的改革与完善。文章以中国地下钱庄为例,分析了民间金融稳定运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外部环境、社会圈及盈利模式,认为熟人社会是中国民间金融稳定运行的基本社会圈,高回报行业的存在是民间金融稳定运行的激励机制,诚实守信与集体驱逐是民间金融稳定运行的约束机制,抱团取利是民间金融稳定运行的基本获利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68-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我国金融业尽管分业监管制度已经建立,但存在诸多问题,亟须完善和改革。当前金融监管的缺陷在于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框架不完善、分业监管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足。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经验,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要尽快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和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平衡创新与监管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构建金融稳定指数和宏观经济因子的基础上,利用DY动态溢出指数研究了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我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动态溢出效应具有时变性,且居于主导地位.而经济周期对金融周期的溢出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进一步地,利用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通胀水平的条件下,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存在时变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周期只有在特定时期是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因此,稳金融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当局应创造有利于金融稳定的条件,确保宏观经济稳增长与金融系统防风险之间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02~2012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显著特征,步入内外冲突的凸显期和加剧期,并对同期金融改革提出了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迫切要求。这一时期的改革在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机构重组与改革、金融市场拓展与深化、金融开放扩大与交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改革不彻底、不及时、不协调,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市场化悖论"等问题,这些成就和问题成为后续金融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我国众多金融机构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缘于我国金融监管的薄弱.在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必须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选择新的监管框架,妥善处理好货币政策下金融监管的关系,做到金融监管"三架马车"的协调,不断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从而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据不对称在数字金融背景下应运而生。从数据不对称的症候出发,探究其中的套利缝隙,主要呈现监管套利,机构、平台套利和用户套利三种表征。然而,监管法律静态与金融数据的日新月异、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中心化监管与金融主体泛化成为了激化数据不对称的主要矛盾。在金融科技与金融数据监管发展的共振过程中,要通过树立监管原则和目标的底线思维进行法规更新,纪检监察与审计监督协同监管,构建时空统合的全方位多维监管体系,建立横纵交织的金融数据共享披露制度,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从而弥合金融数据不对称中的套利缝隙。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业经营制度抉择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这在我国金融机构自我风险防范机制缺乏,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较好地保持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如今,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为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探索我国金融业的前景变化与发展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滞后很大程度上在于过度的金融抑制 ,应该进行金融深化。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效应主要有储蓄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就业效应、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双向开放程度的持续推进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的加大,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频率和波动性显著增强,这将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剧烈冲击,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在开放框架下构建了包含汇率预期、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揭示了三者互动的微观机制.进一步选用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包含随机波动的贝叶斯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BVAR)分别从全局性和多重情景进行实证分析,特别地,考虑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依赖于异质性区制环境而存在非对称性特征,文章进一步从汇率升值/贬值预期、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汇率预期、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三者之间存在非线性联动效应,且这种联动效应在短期、中期和长期视角下具有显著的时变性和异质性特征,其中,国际资本流动是汇率预期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渠道,鉴于汇率预期、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联动机制在异质性环境下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货币当局应通过稳定汇率预期并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监管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金融系统性风险严重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金融系统本身的顺周期性则扩大了这种风险的可能.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以微观审慎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方法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无能为力,在金融微观审慎监管已无法从全局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局面下,迫切需要金融宏观层面的监管以弥补微观监管的漏洞.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除了要体现逆周期性外,其管理方法、操作工具乃至政策配合都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