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近年来发生的诸多腐败大案来看,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那领导干部身边都有哪些人?他们会对其身边的领导干部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在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里怎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公众对"身边人"的看法客观吗?  相似文献   

2.
姜庆余 《领导科学》2003,(10):24-25
当前,扩大干部考察监督范围,加强领导干部工作图、生活圈和社交圈“三圈”的考察监督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纪委第四次会议明确提出,不仅要监督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以内,还要关注他们的“八小时以外”,也就是关注他们的生活圈、社交圈,这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新举措,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最大爱护。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领导干部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社会交往日渐频繁,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圈”对领导干部思想的影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领导干部在这……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委办公厅前不久发出通知,要求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必须严守规范,不得利用领导职权迈进谋私禁区。同时规定从5月1日开始,领导干部身边的秘书、警卫以及驾驶人员都要实行定期轮换。(见2005年4月23日《现代快报》)领导干部的“身边人”涉嫌犯罪是当前反腐败的一个新动向。其实,领导“身边人”本身并无多大权力,他们闯反腐禁区,主要还是打着领导的旗号,属于“借权谋私”。对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对于减少“借权谋私”固然有一定作用,但笔者以为此举不是堵塞腐败漏洞的关键。领导“身边人”定期轮岗、频繁变动,势必增加…  相似文献   

7.
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延伸干部监督触角,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的监督,谨防领导干部在“生活圈”中失足落马,是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有三个“圈”: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人人都在这三个“圈”中忙碌。工作好是生活的“本钱”;家庭幸福让你感受到天伦之乐;广交朋友则让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三个“圈”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走好三个圈,一辈子活得顺心、潇洒;而走坏一个圈,就会连累其它“圈子”,让人感到情绪低落,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9.
高层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为何屡次发生?怎样通过制度化建设预防腐败?党的十八大期间,备受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再次成为讨论主题。代表们提出,“政治清明”“廉洁政治”写入报告,将会有效堵塞腐败漏洞,提升反腐防腐能力。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秘书、司机等身边人员,因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常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其间有些人极力挖掘"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肆意"分享"领导干部权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领导"。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领导干部"身边人"  相似文献   

11.
20年代,鲁迅曾经剖析过“猛人”和“包围圈”现象,指出:“无论何等人,一旦成为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着的人,那结果该猛人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现实生活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恰似“猛人”。由于这些领导人有职有权,他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包围着,往往围得“水泄不通”。胡乱的缠绕和过度的巴结,往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腐败是侵害人类社会健康的毒瘤。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秘书、司机等,作为其"身边人",虽职位不高,但身份却非同寻常。由于其拥有特殊的身份,有的代领导干部收礼送礼,或为领导干  相似文献   

13.
供电企业是垂直管理体制,县级供电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受上级电力公司委派,负责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掌控企业人、财、物审批关口,对重大问题具有最终决策权,被称之为企业“一把手”。“一把手”身处企业决策层的核心,在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中,会面临一些别有用心者图谋私利的企图、各种方式的“公关”和金钱美色的诱惑,倘若监督制约不力,就容易滥用职权、失职、渎职、以权谋私,损害党风行风和领导班子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4.
艾冰 《领导文萃》2013,(23):71-74
高官落马前在公众场合的最后一次露面.是他们以正面形象示人的“绝版”。此时,有人仍享受着高官显爵带来的威风;有人或已获知“动向”,情绪复杂。最后一次露面,他们多出现在哪些场合?带给人怎样的思考?从“最后一面”到落马,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是社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作为领导干部,经常出入各种公益性活动,他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影响着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6.
郭少峰 《决策探索》2011,(23):51-53
“郡县治,天下安”,县处级干部处在中国五个行政层级的底层。这个干部群体是怎样工作、怎样生活的?针对这样的问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开展了“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秘书腐败”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峰 《秘书之友》2008,(3):22-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速,世界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其中有很多对我们执政党党员领导干部有着重要影响。如自称“河北第一秘”的李真,身为领导干部的秘书,不戒骄戒躁,珍惜机遇做好工作,反而干一些肮脏龌龊的勾当,最终跌入腐败的深渊。小小的秘书,为何有如此大的神通,竟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腐败浪潮?这的确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3,(36):10-10
正如多数腐败高官背后都有“睛妇一样,他们身边还有“一双白手套”在帮助其家人攫取并管理财富。“白手套”通常是巧舌如簧的商人,他们得到的回报是,通过利用与政界要人的关系并获取内部信息来让自己暴富。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与管理,中纪委把干部监督领域由“工作圈”扩大到“娱乐圈”、“社交圈”,即“八小时以外”,这无疑是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举措。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监督再严也是外在的,只有将自我约束与外在监督结合起来,监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端正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过程中,作为各级党委和纪委,要充分管好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之外,更应该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把自己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利用好,让自己在“八小时以外”充实起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中,流行着一种“不过分就行”的心态,即对于包括下级和民众的送礼(含公款送礼)在内的种种不当行为,采取接受和参与但“不过分”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类还没有达到被查处程度的不当行为,只是小事一桩,算不上腐败.这种心态,被他们视为既能得到某种利益,又不影响保官和升官的“潜规则”.就其本质和危害而论,这种心态太过分. 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反腐败斗争中,不但要打“老虎”,而且要打“苍蝇”.现在的问题是,对于既不是“老虎”也不是“苍蝇”的领导干部的“小腐败”行为,领导机关大多视若无睹,任其泛滥,认为那都是小节,不用较真儿.“不过分就行”的心态也就在这种官场氛围中发生和发展起来了.这种“不过分”,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转化为“过分”,一个较好的领导干部就有可能变为一个较差的领导干部,甚至会堕落为腐败分子.这也正是我国领导干部中的腐败分子常常在“查处一个”之后,仍然“前腐后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