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有名的哲理小说家,她把严肃的道德思考与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和图解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在她的小说中,许多重要的角色如“善”,“恶”,“宗教”等类型的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频繁出现,因此对她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作一分析,对于全面把握她的创作意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小说学是对传统小说学的一种反拨。她弱化小说情节 ,而大张情绪 ,并且糅进了诗味 ;她间离了小说的艺术空间 ,以不完全的叙述 ,强化了艺术空白 ;她反人物的描绘转向负面的群体 ;而在追忆式的体式中 ,融化了风俗画的色彩 ,以象征的笔墨 ,增强了作品的内蕴。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神魔怪异小说的代表作,虽然金庸认为它过于玄怪,但《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人物鲜明生动,情节离奇,环境奇异,语言幽默,而金庸对孙悟空印象深刻,因而金庸小说对《西游记》自然有所借鉴,这主要表现在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营造奇境、妙用趣语以及描写武功、门派、丹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如何上好小说分析课?关键在于恰当地处理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这一直是中学小说教学研究中的一个老课题。有的老师在分析小说时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完全割裂开来进行:或是先分析情节,再分析人物,或是先给人物贴上标签,然后再到课文中找根据落实;有的则仅分析人物而忽略了情节;更有少数老师把小说分析课完全上成了记叙文分析课,而忘记了小说的特点。我们认为,这样的课不仅不符合小说课的教学要求,更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学小说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应以情节为纲,把情节的讲析与人物…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 ,唐人小说第一次把婢女作为一类人物来进行描写 ,婢女卑屈低贱的生活得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宫婢、私婢作为小说人物开始具有了个人的情感与追求 ,人物形象较为生动、饱满。但是 ,由于唐人仍以高高在上的主人的眼光去看待婢女 ,仍以男性中心的赏玩态度去描写婢女 ,因此唐人小说中的婢女表现了男权中心的理想愿望 ,个别情节显得有悖常理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向来被视为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小说写作或理论家评论,莫不围绕这三点进行。人物是小说的主角。这来自文学是人学这一古老命题。作为文学的一种,小说当然首先要表现的是人,人物的命运,刻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表现人类对自身成长的关注和追寻。离开了人物的小说,在传统小说中是不存在的。情节,则是人物在小说中的行动(这比我们仅把它理解为故事框架好)。这同样是个古老的命题。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提出的“悲剧六成分”中,把情节放在第一位。他说:“人的幸福与不幸均体现在行动…  相似文献   

7.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8.
阎真以“人”作为其小说的叙事核心要素。通过对男女情爱关系的组合和变动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在情节节奏性的推进中实现小说对生存的思考和对精神的体察;通过一组或多组人物的对照组合,在矛盾统一中探寻人物心灵,表达哲学思考;通过虚设历史人物,构成精神背景和精神潜流,让小说中的人物在艰难的生存处境中进行精神参照,获得生命的启示。在多重人物组合中,阎真的小说形成了纵横交叉,立体多维的小说叙事坐标体系,从而对转型期人物生存处境及精神困境进行了颇富深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罡风的长篇小说《芷江日落》,是一部颇具艺术特色的谍战小说,其情节安排紧张跌宕,出人意表;人物性格鲜明逼真,有血有肉;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很好地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尤金的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写的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她的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结构上特别注意布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惯常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并善于把叙事、写景与抒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文笔凝炼,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特别是动词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不可更易。由于动词的妙用,使人感到小说中人物形象逼真传神,人物内心世界寓于字词中,环境画面如现眼前。细细咀嚼每个动词,余味无穷。 动词和人物身份相符合 每个人物,都有他的特定身份,都给人不同的印象。鲁迅在小说中,除了必要的交代和细腻的描述外,所用的动词加深了读者对人物身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福斯特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对婚姻和人际关系的独特看法。通过对他几部主要小说中婚恋情节描写的分析,可以看到作家对婚姻的质疑和对婚姻之外的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为建立友好人际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3.
《永别了,武器》被评论家普遍认为体现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最高成就。小说对书中人物复杂的心理作了极为生动形象的描写。除了主角弗雷德里克·亨利外,作者还把不少次要的男性人物塑造为大男子气概的典范。本为通过分析亨利和三个非主角人物,说明非主角对主角以及小说整体情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自<小癞子>开始,欧洲历代流浪汉小说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展开情节,以流浪汉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将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生活插曲串缀起来,形成了一种缀段式结构范式,或称为插曲式结构范式.时传统文学技巧的推崇与吸纳,对"逼真"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以及对艺术局限(即单线索地展示主人公的个人流浪生涯)的跨越,是流浪汉小说结构范式生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技巧.张爱玲是一个色彩大师,她对色彩的运用已经到了唯妙唯肖,妙笔生花的程度.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色彩不但突出了人物性格,还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与处境,并且推动了情节,深化了主题.在她的笔下色彩浓淡相宜,皆成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庐隐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并一度以她独特的浪漫抒情方式获得声誉的女作家。她运用浪漫抒情的小说体式来写小说,使其小说偏离传统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结构紧凑等因素构成的稳定范式,以有别于传统小说的体式增加着她自己小说创作的艺术价值,从而展露出她独具魅力的浪漫抒情小说体式特征。  相似文献   

17.
贯穿小说始终,基兰·德赛在叙述中不断把情节和沉思的状态相交织。她对她的主要人物,特别是杰姆拜伊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思考,也让读者反省了生活中的荒谬和矛盾。小说通过主要人物赛伊之口叙述了作者所做的沉思。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对于小说人物描写方式的革新赋予了他作品中的人物有别于传统小说中人物所承担的艺术功能。这些人物不仅是情节的载体,更成了康拉德叙事形式革新的实验体和心理探索的试验场。他们将作家对个体价值的思考、生活的体验、道德的发现和救赎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深化了作品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玛拉沁夫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大胆地进行典型情节的提炼和加工,同时还对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对比原则进行大胆实践,从而使人物形象十分饱满,性格非常鲜明生动。此外,玛拉沁夫在人物形象塑造时,还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特别是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创作中心转移到对人物命运和人生价值的关怀和思考上,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了一定的人性深度和历史深度。《活佛的故事》标志着玛拉沁夫小说创作艺术上的真正成熟;《爱在夏夜里燃烧》代表着玛拉沁夫小说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开始,我们在《北京大学学报》开辟了《古代小说前沿问题丛谈》的专栏,轮流主持,现在已是第四回合了。从一开始,我们就设定了一个思路,希望借此清理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问题,回顾已往研究的得失,探寻今后发展的思路。目前已讨论的有文体、语言、人物等,这些问题都与古代小说研究的全局有关,这次讨论的情节问题也是小说创作与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小说研究者们对情节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没有人否认情节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分析与评价时,情节又往往让位于主题、人物、心理等等小说的其他构成诸要素。最显著的例子是,上个世纪初,西方小说理论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提出了小说之美,在于意义的观点(成之《小说丛话》,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2页),而中国古代小说则因所谓片面重视故事情节,忽视人物、环境等屡受非议。实际上,很多时候,研究者并没有特别在意情节的基本内涵;也没有在意情节是否重要,其实更多地取决于如何设置、展开情节。鹏飞先生的文章力图在这方面做些正本清源的工作。情节问题的复杂性或理论意义不限于某一特定的文本,对于有着漫长历史的中国古代小说来说,情节的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