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宋代的文献中,有关于子利和花利的记载,究竟子利和花利的含意是什么?它们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有何作用?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子利据现存宋代史书的记载,子利的含意大致有二: (-)子利即是地利的总收入。真宗咸平二年,恢复历代职田之制,以官荒、户绝田及五年以上的逃田作为各级地方官吏的职田。仁宗庆历三年下诏;“如逐处职田比今  相似文献   

2.
高丽王朝前期,是朝鲜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它实行国家“三给田”(官给田、兵给田、州民给田)的田柴科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世界史上典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 田柴科土地制度的性质,自60年代以来,为国外学者热烈争论的课题。本文仅就王朝前期田柴科实行的历史条件、内容、性质和意义,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所副研究员刁忠民著述的《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一书,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已由巴蜀书社于1999年5月出版,全书约20万字。 宋代的台谏制度是我国中古时期的一特殊政治制度。它将秦汉以来的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合而为一,并形成了御史和谏官的集团势力,成为与宰辅并列的两大政治势力,是宋代皇权与相权这种天平上最重的砝码。而既往的研究往往将其列入监察制度的范畴,这显然是有局限的。在《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一书中,作者从“建置”、“事权”、“选任”三个方面,分三章十六节对宋代…  相似文献   

4.
“清流”是指对朝政实行舆论监督的政治群体,这种舆论又叫清议。晚清时期,人们对于清议大体上有两种认识。比如:(一)郑观应在《盛世危言·日报上》中谈到,“唐、宋代有贤君,乃始设给谏、侍御诸言官以防壅蔽,而清议始彰”①,“给谏”也就是给事中,“侍御”即御史...  相似文献   

5.
市舶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创始于唐,经历宋元明三代,历时千余年。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制度渐见完备”。并且由于宋代特殊的国情——积贫积弱,使得它在宋代的经济地位非常突出。本文拟从宋代对海舶和外商的管理,市舶关税,收买政府专卖品,市舶官制,及其在宋代的经济地位等几个方面对宋代市舶制度作出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益俸"政策及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薪养廉”为宋代首创 ,也是宋朝的一项国策。给予官吏厚俸是为了促其廉政 ,然而得到的却是不廉的事实。本文通过对宋代实行“厚奉养廉”政策做了简略考察 ,认为“高薪养廉”是一个历史性误区 ,利用经济手段是难以促进廉政建设的 ;此外 ,宋代是一个理学盛行的朝代 ,在人情大于法理的社会思潮影响下 ,往往“立法之制严 ,而用法之情恕” ,使得腐败现象不仅未能遏制 ,反而更为猖獗。  相似文献   

7.
官员的任命方式是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继承了隋唐以来由中央统一派遣地方官员的任官制度.但在川峡、广南等边远地区实行了“分铨选之法委之漕司”的定差法,即这些地区的部分州县官由当地转运司照吏部格法进行差注或换易,然后上报吏部审核批准,“吏部考其格法无害,则给告劄”,定差之官不需亲自到吏部候选和待阙,免去了远途跋涉和闲居之苦,“南中士大夫甚乐之”.本文拟就这一制度在宋代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和意义等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8.
唐代户部别贮钱设置于德宗贞元四年二月辛巳 ,但有一个酝酿和后续过程。设置之初 ,其钱源有六项 :中外给用除陌钱、缺官俸料钱、外官缺官职田钱、现任外官一分职田钱、停额内官俸料钱和停刺史执刀、司马军事钱。户部别贮钱与青苗钱应有渊源关系 ,也有区别。户部别贮钱的设置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封建社会曾有以公田收入作为官吏俸禄的制度,史称“职田”或“禄田”。《通典·食货一》注指出:这个制度起于北魏均田令;新近出版的《辞海》,因袭这种说法。其实,东汉末就已出现禄田,而晋代已在制度化。本文探讨的是:两晋南朝禄田制度的形成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建立政权后对官员实行俸禄制,较之宋元以来的职田制是一个大的进步。但是各级武官与土地的联系依然密切。对于从征有功的勋臣及在京武官,尤其是锦衣卫武官,皇帝的赐田乃是土地获得之大端;而在外将领及诸卫所武官则更多地利用特权攫取土地。土地的来源不同,土地的性质及经理方式亦各异。  相似文献   

11.
两《汉书》中多次出现“田宅逾制”、“田宅逾限”的记载。那么何谓“田宅逾制”、“田宅逾限”?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如何?汉代统治者又是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对汉代的土地制度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颜师古在给董仲舒的“限民名田”作注时,对“田宅逾制”曾作过解释:“名田,占田也。  相似文献   

12.
专卖制度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对酒类实行专卖——历史上称作榷酤,即是国家对酒类的生产、销售、分配等环节进行干预的一种政策。宋代榷酒制度是宋代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对于深入了解宋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榷酒制度涉及面较广,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宋代榷酒制度中,目前尚无专文论及的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匡正。  相似文献   

13.
汉光武刘秀实行“度田”,是东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对研究东汉的土地和赋税制度及户口政策,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由于史书记载“略不见起灭之由”,故后人论及此事,多语焉不详;而对其结局、作用和影响,更少具体分析。笔者不揣孤陋,拟根据有关史料,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期得到批评指教。刘秀下诏度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刘秀建立政权之初,即设置计吏,岁时案比,统计田亩,编造户口簿籍,从而加以整顿。待全国统一后,一面继续“案比”,一面鉴于垦田数不实等情,下诏度田。度田过程曲折。刘秀因此杀了一批度田不实的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封建的土地制度,合理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路线,就是要消灭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即采用暴力手段,没收地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一是实行和平的土地改革,即由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的超额土地,通过赎买来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国的土地问题最后是通过暴力手段即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其分配给农民的方式解决的。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有过和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并作过具体尝试。为了有助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宋代宗族制度的社会职能及其对阶级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宗族制度的社会职能及其对阶级关系的影响王善军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即由门阀宗族制度逐渐演变成为以“敬宗收族”为特征的宗族制度。①这一变革,也就决定了封建宗族制度社会职能和社会影响的历史性变化。“敬宗收族”宗族制度的社...  相似文献   

16.
两宋的赐田是宋代封建土地占有形态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在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鉴于目前未史学界对两宋赐田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两宋赐田的来源、形式、性质及特点等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宋代圩田     
圩田是土地制度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宋代圩田发展的原因、概况及其利弊。认为宋代圩田的大量出现,扩大了耕地面积,安置了流民,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者同时指出宋代无节制地修筑圩田,甚至废湖为田,破坏了水利灌溉,使农田遭受旱涝之灾,导致农业减产,水生资源损失,农民流离失所。因此我们应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从客观实际出发,使圩田这一古老的水利田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我国行政机关领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一律实行首长负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党的十三大将宪法的这一规定具体化,提出了党政分开、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并且指  相似文献   

19.
唐代官员的俸禄包括官禄、俸料钱、职田和禄力四项。唐代后期俸禄制度屡有变动,且相对复杂。俸料钱变动最大且最为复杂,其余三项基本沿袭唐代前期,变化较少。俸料钱主要有大历制、贞元制、元和制、会昌制,俸钱数额、发放依据都在发生变化。从唐代俸禄制度各项内容入手,重点分析唐代后期俸料钱的演变,尤其是使职官的月俸情况,可以发现唐代后期月俸额高于唐前期,但极不稳定,使职官的月俸极为丰厚。学界普遍认为的唐代后期京官俸禄薄,外官俸禄厚的观点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茶马贸易自唐开始,始终被历代封建王朝视为一项“国之要政”。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间互通有无的贸易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军事,国防诸方面。宋代神宗熙宁年间对官方控制的茶马贸易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包括榷茶制度、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和职官制度、川茶搬运制度、比价原则、禁贩制度等,形成了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初步格局,确保了茶马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