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市场失灵与农地非农化配置中农地价值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态环境重建和农业结构新一轮调整的新阶段,农地资源面临着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以及两大部门内部不同产业之间配置的更大竞争力。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农地的非市场价值在配置时往往被忽略掉,从而导致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低下。本文试图从市场失灵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市场失灵与农地非农化配置过程中农地价值损失的内在机理,从而为我国农地非农化的行为调控、实现机制及相应公共政策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政府在电子政策网络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究。首先运用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构建电子政策网络的分类评价体系;然后辅之以现实中的案例,通过分类阐述政府在政府支配型、社群主导型和网络互动型电子政策网络中的角色和策略,总结归纳认为:政府仍然是电子政策网络的协调者、激励者、各行动主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概而言之,政府在我国电子政策网络治理中承担着领航责任。  相似文献   

3.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可持续市民化,确保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益获利份额。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用土地非农化问题,是现阶段中国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财政分权和税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的效用函数发生偏离。同时土地产权不清晰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政府受现实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而滥占耕地,导致地方政府目标激励的偏差。本文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的进程中的激励和相应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双轨式增长宏观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农地非农化制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双轨式特点,而这种土地的非农化制度模式由于其存在的种种弊端而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应逐渐淡出土地市场, 构建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将是我国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下的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土地非农化制度改革必须打破既有的制度框架,将农民土地财产权纳入物权保护的框架,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石,政府有效调控下市场机制主导的新型制度,最终实现土地市场建设的“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的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卫生保障制度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建构农村卫生保障制度,政府需要秉持善治精神,与公民、公共组织、私人组织合作管理,在多样化的保障方式中通过合作分担职能,在多中心化的供给方中通过市场和契约让度责任,在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中通过联合形成平衡的筹资网络,从而实现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达到卫生领域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将现行体制下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分析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不但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发展收益,而且是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然而现行农地保护制度由于经济管理手段的缺失,不能对地方政府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受制度收益的驱动而人为地加快了农地非农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诱发了农地非农化的快速增长,土地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越来越凸显其稀缺性。由于湖北省各城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土地资源要素过度投入,导致区域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低下。环境因素对区域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通过合理调控区域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区域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分析湖北省2013—2017年各个城市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目的是科学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1.
政策网络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理论为构建全新的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及解决如何扩大政治参与范围、容纳不同利益主体、化解多元矛盾等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方法.为此,运用政策网络理论从政策网络分析的治理意蕴、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政策趋向和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政策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地方政府构建一个多元参与、公平高效、以人为本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政府作用与文化产业政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意识形态的属性挤压、文化单位最大化目标偏移和治理结构的错位,以及市场微观基础的非市场特征,我国文化产业表现出明显的幼稚性。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产业政策,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适宜的文化产业政策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快速促进产业高级化。产业的幼稚性和经济转轨特征等决定了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应包括三部分: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结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发展的序列等;产业组织政策应允许社会市场主体进入若干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产业领域和支持在文化产业领域提高市场集中度等;产业发展政策包括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时代的社会控制与政府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正进入网络时代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社会控制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社会控制模式的转变中 ,作为控制的主体 ,政府角色也必须进行调适 ,以更好的实现新形势下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一些基层政府角色定位不清,行为上的越位、缺位现象严重,成为河南省土地有效流转的重要制约因素.而法律制度缺失、监督机制缺乏和服务意识薄弱是造成基层政府角色偏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基层监管机制,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基层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来优化基层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从诱致性制度交迁的角度分析了诱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了中国政府在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政府应当发挥好引导和服务作用,积极推进制度和和政策创新,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已有的关于网络产业标准竞争的文献主要关注企业的策略与行为,但对转型经济来说,政府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以我国政府对WAPI标准的推广为例,通过一个一期的博弈支付讨论,可以看到,在标准竞争中政府行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政府采取的是市场保护的态度,希望通过强制的办法封闭国内市场,就有可能出现类似于地方政府通过封锁地方市场来实施保护,从而产生低效率的情况。政府在推动网络产业技术标准确立的过程中,应该放弃市场保护的心态,注重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来扩大本国标准的安装基础,这样才能增加国内企业在标准战中的谈判力,从而更有利于在国际上推广国内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面对迅速发展的世界旅游市场和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机遇和挑战,政府的主导行为日益显出其弊端。文章分析了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产生以及在我国产生的必然性,对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战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合理界定了政府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乡镇债务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它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顺利进行,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策原因:财税体制改革中的财权与事权的错位、农村改革后期出现的经济相对萎缩、农村工业政策的变迁及后期乡镇企业的衰退等。这些政策造成的乡镇债务,是长期政策变化的结果,它是我国不同时期经济、政治变化的产物。因此,从乡镇债务的形成机理上分析,要想彻底解决乡镇债务问题,应着力于政策适时调整,使政策与我国的经济、政治相适应,方法上应注重循序渐进,微调各种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征地制度演进的政策文献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概括总结其演进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政策过程理论指导下,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和概括总结方法,以1949-2015年期间国家层面出台的117份征地制度的政策文献为样本,对政策外部属性和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标志性政策的出台,分析不同制度环境下征地制度的阶段性特征,揭示征地制度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征地政策实施强度总体上呈现增大趋势,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政策主题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关注度不断提高;就政策特别说明而言,制定主要是以职能部门为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征地制度经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调整阶段、提高阶段和深化阶段的演变,政策主题呈现从较不均衡、极不均衡到趋于均衡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