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蔡德贵新著《阿拉伯哲学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它为了解中东问题开了一个窗口。中东尤其是阿拉伯世界一直是举世瞩目的热点地区之一。特别是1991年海湾战争后,更引起世人关注,并开始冷静地思索:中东和阿拉伯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关键是什  相似文献   

2.
(一) 近百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社会才开了一个新的生面。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就是中  相似文献   

3.
由黄楠森、庄福龄、林利共同主编的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问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其中,由易克信、吴仕康担任分主编的第八卷又是八卷本中最具特色的一卷。该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当代卷,以二战结束为起点,论述战后至80年代末世界主要国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研究、应用和发展。该卷既是八卷本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又可以独立成篇。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科技革命”为契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概括和评价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  相似文献   

4.
由王全营、曾广兴、黄明鉴编写的《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1989年6月已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阐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专著。 《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以下简称农运史)全书共分七章,近二十万字,全书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大革命为主线,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北伐前后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全貌。 该书的第一特色是立意正确、注重史论结合。党对农民问题的了解,有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党的“一大”对于农民问题是没有认识的,“二大”提出了农民问题,但多是从人口众多的问题认识农民的重要性;“三大”正式提出和讨论了农民问题,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问题的决议案,认为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应作为党在今后中心工作之一;中共“四大”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大会通过了《对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但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出土地问题。之后,毛泽东同志1927年3月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集中了党内的正确意见,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该书对这一问题专门设章辟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丰富的史料阐明了这一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史料异常丰富,而且高度分散。多年来,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工作者和研究工作者,盼望有一本比较理想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或中国现代史史料学的出版。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它的出版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欢迎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本书的作者张注洪先生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是长期研究和讲授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的专家。此书就是在他多年来讲授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的讲稿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肖万源牵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是我国迄今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的第一部学术专著,85万余字。其中绪论、结束语、概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哲学的主要内容、思想渊源、特点、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和冯友兰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又是好友。此二人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对话”,庶几有助于当前的冯友兰研究和李约瑟研究,故将此书评介绍于此。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前提和基础。试图进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必须先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有相当的了解。近百年来,有很多学者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石峻、萧?父等。要掌握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成就,就必须全面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系列成果。然而,与此相关的著作和资料书太多了,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系统地把握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呢?最近出版的曹树明的新著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习和研究欧洲哲学史的同志还是搞哲学原理的同志,无不感到缺少可资释疑解惑、增进知识的有关欧洲哲学史方面的专业性辞书,《辞海·哲学分册》和一般的哲学辞典,虽然也有一些欧洲哲学史方面的辞条,但毕竟限于一些常见人物和术语的介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中哲史,十分有患义。认清其发展,脉络要清晰。培育爱国情,提高思维力。哲学有源头.萌芽在原始。表现有两点,心里要牢记。“朴素实在”论,“宗教”更有趣。“图腾”拜神龙,“灵魂”不灭熄。随着文字出,哲学体系立。商周宗法制,分封与世袭。维护其统治,神学建体系。原始多神教,演变成单一。天帝宰万物,人间有天子。天人相沟通,占卜定凶吉。龟甲用火烧.裂纹示兆意。一切重精神,派生出物质。发展到西周,上又隶鼎盛期。铸造大盂鼎,文字有载记。周公天命论,配夭须以德。敬德与敬天,才能窥天意。只有人敬德,民心才归己。天…  相似文献   

11.
<正> 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组成的《世界现代史》编写组编写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1917——1982)修订本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于我国世界现代史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多,更无象样的专著,本书实有开拓意义。因此,自1981年初版以来,被许多高等院校采用为教材。但由于限于水平,时间仓促,里面有许多不足。近几年根据各院校提出的宝贵意见和修订再版的要求,编者吸收几年来研究新成果进行了增删或改写,以适应我国当前在这方面教学和研究参考的急需。  相似文献   

12.
<正> 张明、亓子杰两位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探析》(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山东省教委批准的研究课题,由山东省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经过长达5年的反复琢磨和多次研讨编著而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中,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海内外影响最大且最久的著作。近年来对冯著《中国哲学史》有一些批评本属正常,但有的批评并不符合实际或有所误解。比较对冯著《中国哲学史》的今昔不同评论,笔者仍认为此书对中国哲学史的论述应属最能客观,且最能深观,并认为此书将中国古代哲学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亦有作者之卓识。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有其固有的哲学思想,但哲学这一学科的引进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哲学史是东方哲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尚处于初创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它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然而,从未公开出版过一部通史性的著作。由王守华、卞崇道合著的《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是值得庆贺的。《教程》值得肯定的特点是:鲜明、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15.
著名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李平心(圣悦)同志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和甲骨金石文、考古学等学术领域里留下的浩如烟海的论著,誉满海内外的学术界和读书界,早为学人所熟知。但是,他那本1920年出版的《现代社会学理论大纲》(副题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却少为世人所知,即便搞社会学的人,多半也未见过,《辞海》在介绍平心的经历和学术成就时也未提及此书。虽然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作品,它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仍然值得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16.
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以吕有晨为主编,陈兴明、徐传谌为副主编的《现代企业经营论》(以下简称《经营论》)一书,是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一部力作。一、《经营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企业是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由原来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社联副主席,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孙叔平教授的新著《中国哲学史稿》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教育部已确定将其列为大学文科教材,并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六日在南京就该书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全国各地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代表及部分报刊、出版社的代表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有知名学者、中国哲学史专家任继愈教授、冯契教授、严北溟教授等。在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章德同志致了词,他说:“《中国哲学史稿》是孙叔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0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在大连举行“马哲史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到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马哲史教学与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深入和创新,从教材到教学、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范围怎样既如实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紧密联系当代的新情况,使马哲史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会后,马哲史界的一些同  相似文献   

19.
从中文报刊第一次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名字的1899年算起,至今,已有八十五年的历史。开展对这个时期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在这个时期里,我国出现过不少的哲学流派和社会思潮,开展过不少的哲学世界观论战,也有过众多的哲学家和繁浩的哲学著述。改良妥协派  相似文献   

20.
<正> 陈叔平同志的《巴黎公社与中国》一书最近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他十年来孜孜不倦钻研的成果,不知几易其稿而成的.我一直注视他在这个课题上的努力:1981年拜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晚清时期我国有关公社的报导及评论;1983年又读到比较完整地叙述到公社在中国历史各阶段的反响;1984年再看到综合论述巴黎公社与中国的文章,实际上也只写到十年浩劫前夕,总令我感到著者尚未尽兴发挥,言有未尽.现在出版了盼望已久的这部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