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和希腊这两个古老的民族,在各自的童年时代都产生过十分丰富的神话故事,何以中国没有产生出象《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那样的史诗来?荀子有云:“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劝学》)不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也应当这样吗?中国和希腊这两个民族,当他们呱呱堕地的时候,睁开双眼,身边的一切都觉得新鲜,他们用同一种方式表述了自己最初的智慧的闪光,这就是神话。可是,当他  相似文献   

2.
时代影响人 ,时代磨砺人 ,时代造就人。我们所处的时代 ,是社会大嬗变的时代 ,是革故鼎新的时代 ,是东方睡狮———中国自立自强、与时俱进、展现辉煌的时代 ,是中国人说话 ,世界都在倾听的时代。生逢盛世 ,民族幸甚 ,吾辈幸甚。“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诗 ,生动地说明了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 ,深刻地揭示了时代是一条川流不息、亘古常新的长河。在波涛湍急的时代长河里 ,人生如同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黑格尔说过 ,一个不曾把生命拿出拚了一场的人 ,诚然可以被承认为一个人 ,但是他不具备独立的自我意识 ,因…  相似文献   

3.
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院士系外交官出身,是新中国与苏联建交的具体执行者,曾任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首任临时代办。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交替供职于苏联外交部和科学院,出任过苏中友好协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和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等要职。他既是一位称职的外交官,又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学家,曾经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对康有为、孙中山、周恩来有着深入独到的研究,是当代俄苏中国学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人柏拉图说过:“一切人和事物之所以有这种热忱和爱情,都由于有追求不朽的欲望.”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谓“不朽的欲望”,乃如《左传》所云:“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据此,通过不朽之说,便将立德、立功、立言与生命的价值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移民·山东人·山东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民·山东人·山东民俗叶涛“所谓移民,就是居住的位置发生了空间移动的人群,或者说改变了居住地点的人口。”①移民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创造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来看,中国疆域的巩固和扩大,由56个民族构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曾长期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和以现代新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鼎足而三的局面。就文化观念的层面而言,西化派与新儒家之间的对立似乎表现的更为鲜明。半个多世纪以来,由大陆而港台而海外,两大文化派别之间的相互批评和论争可以说从未停止过。这种论争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对于文化与民族关系的不同认识。新儒家的有关思想凸显了文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爱国·述变·求真——《吕著中国近代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年)是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学殖宏富,知识渊雅,在一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治学生涯中,除了著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外,还十分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吕先生生前曾出版过《国耻小史》等多种近代史论作,并撰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代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稿。这几种未刊讲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于1997年9月出版印行。这部书32万字,内容详实,富有特色,堪称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佳作。  相似文献   

8.
宋代以后,下迄近世,外人习称中国为“唐”,“唐人街”之称,更为世人所熟知。宋人朱或《萍洲可谈》卷二说,“汉威令习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崇宁间,臣僚上言,边俗指中国为‘唐’、‘汉’,行于文书,乞并改为宋。”又说:“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不但外人称中国为“唐”,即中国人在海外者亦自称为“唐”。宋人赵汝适《诸蕃志》卷上说:“交趾……王系‘唐’姓。”所谓“唐姓”即中国姓。又说,“占城……‘唐人’被土人杀害,追杀偿死。”所谓“唐人”即中国人。交趾、占城皆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作家如林,作品如海。它留给我们一份丰厚的遗产,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整理。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它进行过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我这里想从一个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角度,从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文学的服务对象,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文学(这里所论只限于文人创作)发展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大踏步地迈进世界的大舞台。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正面临着诸多的考验,人们为此做出过许多的探索与努力。汤池的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也正是其中之一。汤池的试验,对于承继传统文化提供的启示是:坚定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注重传统文化对人由外而内的塑造以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我们党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重大战略决策。这个战略决策不仅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也完全符合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符合西部地区 3亿多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 2 1世纪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就是中国西部大开发 ,就是中国西部 1 0个省、区、市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建设。一、围绕市场进行大开发在 2 1世纪中央提出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 ,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和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伟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2.
世界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公元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公元1271年他17岁时即跟随其父尼可罗波罗和叔父马飞阿离开故乡到中国来。他们一行横穿了整个欧亚大陆,途中走了三年之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公元1274年到达了中国元朝的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对马可·波罗的一生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一伟大旅行,在中国和意大利的历史上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也是  相似文献   

13.
天堂而严禁离开,聪明人将畏之如虎。因为,他要怀疑那是巧打扮过的地狱。毒草而严禁接触,有识者将趋之如鹜。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一代代中华儿女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改革、革新、开放日渐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并构成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这是孙中山在《遗嘱》中总结他个人的革命经历,①并高度概括地表述他毕生所追求的革命目标。翻开中国近代史,人们不难发现: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奋斗了整整三十年。这个战斗的历程,基本上是以孙中山开始革命斗争为发端,又以孙中山的去世为终结。这并不是历史的偶合,而是这个时代赋予孙中山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这个时代铸造了孙中山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6.
<正> 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这是尽人皆知的;但若说在现代诗人的行列中也应当有老舍的位置,恐怕不少人就感到生疏了。事实是,老舍不但小说、戏剧、小品文写得好、多,诗歌数量也不少,而且自成一格。老舍夫人胡絜青在给老舍编的一本旧体诗选中说:“老舍爱诗,也爱写诗”,“他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老舍是中国新诗坛上一位优秀诗人! 老舍一生写了多少诗篇,目前还很难做出确切统计。他在一九三四年出过一本《老舍幽默诗文选》,收入讽刺诗十首;一九四二年出版过长诗《剑北篇》;再就是一九八○年胡絜  相似文献   

17.
从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政党报刊的视角,解读上海城市特定氛围与政党报刊之集聚的相关性;呈现上海政党报刊舆情与辛亥革命进程互动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揭示城市文化与政党报刊在构建中国现代性话语体系方面的独特贡献.通过展示辛亥革命在上海曾经有过的辉煌片段,可以强固上海自身的历史感与文化认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发展,发挥真正符合上海地位与优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过渡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并能促进其发展的道德文明与伦理精神。 道德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提高文化修养。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民族繁多而凝聚力极强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的原因。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生活在中国大地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人共同缔造的,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各少数民族文化相映成辉的瑰宝,它在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军事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道德伦理学等诸方面都有为世界各国叹为观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道德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和个性。  相似文献   

19.
<正>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过名震一时的《西行漫记》,也有不少人晓得,他从1931年“九·一八”直到1941年间,采访、撰写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报道、通讯和论文,但是,“五·三”惨案后斯诺的山东之行却鲜为人知,而且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未提到一笔。此次山东之行实有重大的意义,至少可以说明: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来华不久,即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当代农村: 变迁·分化·矛盾·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市化构成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主要线索,农村社会变迁在社会结构层面上的表现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人群结构.未来中国农村的基本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新时期的农村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社会结构的分化,自然地提出了社会整合的时代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