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有尾巴吗?若说有,你拉出来一个让我看看,若说没有,为何人一骄傲就说“翘尾巴”,人一失意就谓之“夹尾巴”,还有“畏首畏尾’,“摇尾乞怜”,“尾大不掉”那么多与“人尾巴”有关的说法呢?可见人是有“尾巴”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罢了,既有“尾巴”,必有功能,“马尾巴的功能”,是赶虫蝇、挠痒痒、保持平衡等,而“人尾巴”的功能则另有不同。一曰“翘尾巴”以示骄狂。人因事业的成功,官位的升迁,钱袋的鼓涨,甚至上司的几句夸奖,都能把“尾巴”翘上天去。而人一翘尾巴,势必头脑发热,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也就离失…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人,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简单而复杂的问题。要真正搞清楚什么是“人”这个问题,必须对人性、人的本质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4.
《战略策》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寒士冯谖刚投奔到齐国公子孟尝君门下时,自谦没什么爱好和本领。于是,孟尝君手下的人给他吃很差的饭菜。过了不久,冯谖敲打着他的宝剑歌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便嘱咐手下的人象对待门下吃鱼的客人一样给他饭菜。过了不久,他又敲打起宝剑歌唱:“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又让人给他准备车马。此后不久,他又敲起宝剑歌唱:“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手下人讨厌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却又给他母亲送去了吃  相似文献   

5.
广州讯:原为穗港合作经营的花园酒店近日宣布改为稳方独立经营。通过10年合作,花园酒店一跃而成为全国较大规模的五星级酒店,以“涉外饭店一枝花”名闻海内外。今日改为独立经营,发展势头更强劲,仅停止聘用港方管理人员而不必再支付他们的费用这一项,每年就可为酒店取得200O多万港元的经营效益。形似1日的反复,实是质的飞跃。真是“合”也可庆,“分”也可贺。花园人懂得人才与效益的关系。原来为什么自己搞不好高档酒店?就因为没有懂得高档酒店经营管理的人才。花园人来开放之风,大胆花高薪引进了25d名港方人员,请他什1参与各层…  相似文献   

6.
大约在两年前,河南省平顶山市原政法委书记李长河雇凶杀人曾轰动一时,最近(2001年12月 15日),《大河报》在焦点栏目中刊登了“安徽省芜湖市原政法委书记周其东雇凶杀人的大案”。与李长河不同的是,周其东曾被评为全国“百佳”县委书记,杀的又是与他姘居10多年的情妇。人们看了这则新闻,发出了种种议论。 “全国百佳县委书记”、雇凶杀人?这是一问。报道说:“周其东早在任县委书记期间,就被评为全国百佳县委书记。”大家知道,要想在2000多名县委书记中排名靠前,谈何容易,何况还是“百佳”,可周其东被评上了。获…  相似文献   

7.
格林 《人才开发》2010,(2):60-62
初涉职场,总有那几个“TA”让人觉得难以忍受。为何他那么喜欢溜须拍马,而她总是冷若冰霜?你满怀怨气地发现,自己身边充满了令人无比讨厌的人!然而,我们谁也无法要求别人的性格满足自己的喜好,与其整天充满愤恨,不如换个角度看世界,给自己上一堂“逆向思维课”,看看我们能从这些“讨厌的人”身上学到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8.
据某报载,一病人到医院看病。大夫问 病人:“您每天按时出恭吗?”病人深感奇怪, 干吗看病还问是否“按时出工”呢?照实回 答,已经几个月没有“出工’”了。大夫大惊失 色,一个活着的人,怎么能几个月不“出恭” 呢!大夫接着问:“您不觉得难受吗?”病人 说:“怎么不难受,有什么法子呢,下岗了没 有找到工作。”大夫恍然大悟,他的“出恭”同 病人的“出工”是两件根本不同的事。 其实,早知有这种误会,何不用生活中 的大众词语“大便”呢!“出工”和“出恭”@冯天生  相似文献   

9.
因为影片《中国合伙人》的成功上映,“土鳖”这个词也充满了正能量。而饰演“:上鳖”成东青的黄晓明也占尽了风光,他的演技和英文都得到了观众出乎意料的肯定。黄晓明一度被人嘲笑的不标准英语,是如何“逆袭”的呢?  相似文献   

10.
许多年来学术界对洪秀全的研究大多持肯定的态度.研究的方法注重脸谱化。翻阅出版的有关资料不难发现,对青少年时期的洪秀全总是以“才学优俊”加以概括,而对封建科举制则加以全盘否定。近年我带着这个重大疑惑搜寻有关信息,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洪秀全只是在他居住的附近村子里学习优秀而已,“才学优俊”是洪秀全村里的人对他的评价,而当时他所在的村子里又能有几个读书的呢?可见他“优俊”的范围之小。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经常与一些营销同仁交流,选择团队成员一定要选适合的人和有慧根的人,因为有慧根的人才“会跟”,他才会跟随着我们一起去做事业。那么作为主管,我们应该甄选何种下属为己所用呢?  相似文献   

12.
陶潜有诗云.“督戎神力世间无,敌手谁知出隶夫?始信用人须破格,笑他肉食似雕瓠!”这首诗蕴藏着一个破格用人的生动故事,说明了破格用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这位名叫“认真”的网友可真称得上是个“幸运儿”,骂了政府官员,还得了2000元,这种“美事”,到哪里找去?关键是,他过去耿耿于怀的糟心事,也通过这网上的发帖一骂,很快得到了解决:被污染的河水经过治理,彻底变清了!而此前,他也有过多次反映,怎奈环保局一直都在应付,每次拨打什么“政风热线”,工作人员都拖拖拉拉,半天才能到现场,而那时候,被污染的“黄水”也已变清了。所以,过去几年的问题反映,如果没被当作谎报军情,起码也都成了耳旁风。谁能够想到,他绝望后的痛快一骂,居然产生了奇迹。不仅骂出了效率,而且骂出了效益。可见,这“骂”,有时候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一看题目,人浮于事怎么成了人“俘”于事,莫非笔误?其实不然,人浮于事是人们对机关工作作风的一种批评,指机关 机构臃肿人多事少的现象;而人“俘”于事则是机关干部自身发出的感喟,指机关干部整天忙于事务,成为事务的“奴隶”和“俘虏”。一旦人俘于事,就不能主动地计划安排工作,只能被动地敷衍应付。机关干部工作忙,在某种意义上该是件好事,但问题在于他们往往是被动地忙,被各种事务牵着忙,结果大多是无效地忙。其表现为: 一、事从上面发,下级成了“俘虏”。基层单位往往“婆家”众多,“婆婆”们无论大事小事,大多红头文…  相似文献   

15.
孙明 《人才瞭望》2016,(17):86-87
孔子集其一生的社会经验,认为在所有智慧中,能够识别人才是最大的智慧。《论语·颜渊》载,樊迟曾问孔子何为“智慧”。子曰:“知人。”《孔子家语·王言解》亦载:“孔子曰:‘仁者莫大乎爱人,知者莫大乎知贤’。”这充分体现出,在孔子看来,识人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几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时间,举世瞩目,万民期盼。很多人都在想,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更加幸福”?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7.
冯常生 《人才瞭望》2006,(10):28-29
人有“智商”,企业也会有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智商”呢?深入开展互动共享的“学习工程”,建立学习型企业,是企业提高“智商”,实现未来持久发展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为了持续提高“企业智商”,一方面要比竞争对手更热爱学习,把学习当作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还要比对手更善于学习,能够不断提高“学以致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公司请来的大牌美国人力资源专家,先问了十几个培训参加者一个小问题:“你们说,开车的人进了加油站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开车的人进加油站还能干什么呢?“加油!”超过一半的人都这样回答。从老师略显失望的眼神里,大家看出这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所以又补充了“歇会儿”、  相似文献   

19.
为民捉笔五十余载,还不尽父老“相思债”退而不休,年逾古稀仍奔走于祖国山山水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中学课本上认识了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一光辉形象的忠实记录者——穆青。提起穆青,也许有人不知道他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和中顾委委员,不知道他是新华社社长,但只要读过中学他就会说,穆青?不就是那个写焦裕禄的记者吗?有一次,穆青外出来访,他的“新华社社长”被当地老乡当成了“公社社长”,后来他干脆说:“我就是那个写焦裕禄的人啊。”老乡们一下子热情起来。多少年来,穆青每当回忆起这个经历过无数次的…  相似文献   

20.
夏志琼 《人才瞭望》2005,(10):98-98
在管理界,“不拉马的士兵”这一案例流传久远: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有一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