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现代回族经济史研究 ,在整个回族经济研究史中 ,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课题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 ,这一时期回族经济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前期积累并有所发展 ,但由于史料的相对缺乏以及利用不充分等种种原因 ,有限的研究成果存在相对不足。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现代回族经济史研究进行概述 ,旨在为以后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一、调查资料类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主要有《青海回族调查资料汇集》(196 4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青海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印 )、《甘肃回族调查…  相似文献   

2.
回民反清     
回民反清回族是我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兄弟民族之一的组成部分,主要居住在河湟地区。清代,甘青等地回族中在社会发展和宗教制度等方面均有很多变化,宗教内部教争不断,朝廷的民族宗教政策多所舛误,以致广大信教群众不断举行反清起事。青...  相似文献   

3.
回族商帮与历史上的云南对外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云南回族商帮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云南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云南回族商人与缅甸等国的贸易始于元代,之后不断发展,至清代中期以后达到高潮。出现了一批回族商帮、商行和商号。回族商帮的足迹遍及我国西南地区,以及邻近的东南亚、南亚等国,为发展云南的对外贸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湟地区为汉、藏、蒙等多民族交汇的重要之地,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复杂性在此地得到了集中体现,其中尤以藏传佛教信仰及传播最为兴盛。文章即从甘肃永登县博物馆保存的一批明清唐卡入手,选取其中一套26幅的珍贵组画作为基准,将其与其他唐卡的进行图像比对,通过对唐卡中上师的不同教派的分析,推测出这套唐卡是绘制在明清之际河湟地区鲁土司家族由噶举派改宗格鲁派之际;并结合文献试图对鲁土司家族及河湟地区15—17世纪藏传佛教的信仰变迁加以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5.
杨怀中先生出生在甘肃,成名在宁夏,是我国回族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主编,是国内外著名的回族和伊斯兰教学者。现将吴廷富先生写的《启源书杨怀中先生赞》跋文刊发如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马寿千、赵宏庆主编的《当代回族经济掠影》,1997年岁末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马寿千是我国资深的回族史学者,在回族学术界深孚众望;赵宏庆是资深编辑,主持的《宁夏社会科学》“回族在祖国各地”栏目产生广泛影响。二位先生主编的《当代回族经济掠影》,有历...  相似文献   

7.
以寿龄为人名是明清河湟地区各民族中流行着一种非常独特的习俗。这种习俗来源于西域民族和当地的蒙古族,其中尤以蒙古族的影响更为强烈。在河湟地区,这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习俗却折射出丰富的历史,它不仅涉及到蒙古族、西域民族、女真族等众多民族的风俗,而且还展现了极为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它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河湟地区的社会及风土人情提供了鲜活的社会档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翻译了甘肃拉卜楞寺高僧阿莽班智达·贡却坚赞所著《善巧至尊历辈夏尔·噶让噶居传——云中天雷》,该著主要介绍第一至第四世噶让活佛的生平.噶让活佛是青海卓仓藏族部落噶让拉康的寺主活佛,也是清代河湟名刹瞿昙寺性相学院卓仓寺的著名高僧.本传为研究瞿昙寺的历史文化及清代青海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9.
90年代(1990-1997)的回族史研究,如同80年代一样,继续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具体表现在:一、地区回族史研究丰收。不仅表现为面积(地域)上的丰收,还表现为数量上的丰收c先后出版的著作有:1990年出版的《北京牛街》、《天津回族简志》。1991年出版的《北京牛街》的姐妹篇《北京牛街志书——同志》、福建的《陈漆回族史研究》。1993年出版的《百崎回族研究》,同属福建地区的回族史研究;同一年出版的还有《湖北回族》、《宁夏回族》clop年出版的《甘肃回族史》是又一本西北地区回族史著作;同年底出版的《呼和浩特回族史》是在此前…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在大西北各族群民众、尤其甘、青城乡平民百姓中(也波及六盘山、新疆昌吉、伊犁等),流行一种惯用汉语河湟方言(即甘肃河州、青海海东一带地区)或模仿其方言吟唱的民歌,常常是联手们(友众)休闲场合相聚嬉戏时表演,亦名"酒曲"《一个尕老汉》谓之。首段歌词是:一个(么就)尕老汉哟哟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现代回族报刊中并没有专门的经济类报刊,因而普通报刊的经济功能被开发出来,对广大回族企业和相关经济活动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诸如《边铎》《天山》《晨熹》等一系列回族报刊的出现,其中所描述的经济行为,所解析的经济政策等相关内容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回族经济史依据,而且还在客观上也大大缓解了当时回族聚居区的经济压力,刺激了当时回族产业的新模式的生成,并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区的繁荣,从而协调了部分政治性矛盾,进而推动了一些文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河湟文化与河湟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轨迹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以及对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及其教育在河湟地区的传播、殖根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处于共同的时空场域,各类宗教节日和文艺娱乐活动都有各民族共同参与,形成了共同创造和享用的文化机制,体现了河湟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部分消解了民族界限和宗教隔阂,起到文化交流、融洽民族关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河湟文化与河湟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轨迹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 ,以及对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及其教育在河湟地区的传播、殖根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处于共同的时空场域,各类宗教节日和文艺娱乐活动都有各民族共同参与,形成了共同创造和享用的文化机制,体现了河湟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部分消解了民族界限和宗教隔阂,起到文化交流、融洽民族关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中国回族史的研究,通过一大批学者们探幽发微,聚精囊粹、呈现百花争妍的态势。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了由答振益、许宪隆主编的《中南地区回族史》,就是回族史领域新近开放的一朵奇葩。《中南地区回族史》系国家民委八五重点资助项目的结集成果,全书共分八章,从中国历史整体角度俯瞰中南地区回族,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南地区回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通观、纵览全书,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开拓性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许多民族流徙的历史通道,各民族不断地南下北上、东走西行,造成…  相似文献   

17.
马燕 《回族研究》2011,(1):61-65
河湟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的社会交往比较独特,两个民族由于都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在生活习俗、心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太多的相似.但是,回族和撒拉族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在族源和民族形成过程以及语言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由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原任馆长吴廷富先生主编的《甘肃历史名人画传》 ,以诗文、书法、画像、评传等四种形式录甘肃名人数十位 ,其中有回族 4人 ,分别为马占鳌、马福禄、哈锐、马福祥。经吴廷富先生推荐 ,本刊将 4位回族名人诗、传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相结合,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河湟道教。本文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尤其是以民和、乐都地区的道教与民俗调研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地方道教与民俗染濡并存,形成河湟地区特有文化现象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由甘肃省委书记苏荣提议,甘肃省政协牵头,具体由喇敏智副主席(回族)负责,喇敏智主编、马明良执行主编,组织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及北京、宁夏、甘肃有关研究院所的学者专家撰写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该书着重突出回族从近现代至当代的贡献和作为,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开发祖国、发展经济、繁荣中华文化、推进科技进步及发展教育、艺术、体育、卫生等事业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分总论、文化篇、政治篇、经济篇、精神篇几个板块,体例新颖,文字流畅,写出了回族的辉煌业绩和骄人贡献,展示了回族的全新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回族对祖国历史和现实贡献的专著。书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关于《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的批示,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白立忱(回族)、李兆焯(壮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蒙古族),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朝鲜族)及甘肃省党、政、军各方面领导同志仲兆隆、李乾元、喻林祥、李子奇的重要题词。这些题词充分肯定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这本书对发扬回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间的了解和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将刘延东同志的序文和苏荣同志的批示刊出,以荐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