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与理论一直以发达地区的居多,欠发达地区的较少。“红三角”是以地处发达的珠三角核心的南沙作为窗口,赣州、韶关、郴州三个欠发达地市间的经济合作区。这种“发达地区窗口+欠发达区域”的合作模式,在我国属首创。这一模式若能在实践和理论上获得巨大成功,会对我国东中部交界地带的许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借鉴意义,并能为统筹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欠发达地区区域优势选择与区域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考察,结合经典理论,研究了欠发达地区区域优势选择与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内在经济规律和决策行为,以我国民族地区区域发展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基础,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区域优势选择和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一般对策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下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性的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尤其是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致使其经济要素不断流失,已有的资源要素也无法发挥其优势效应。基于此,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既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快速上升等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产业,也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此改变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实现空间较小的被支配地位,从而通过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勇 《湖南社会科学》2007,1(2):103-106
非正规金融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本文以中部农业地市益阳为例,从实证的角度界定了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越快,非正规金融越活跃。结论是: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中,应高度重视和促进非正规金融的稳定发展,以此推动区域金融生态改善,并最终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6.
黄瑛 《学术论坛》2007,30(6):92-95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途径和影响因素。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滞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欠发达地区居民教育消费水平低,教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大大削弱了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对影响地区教育消费比率的宏观和微观因素进行分析,文章给出促进教育消费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祥武 《理论界》2005,(1):128-129
目前,为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地区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不少地市纷纷建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定要与区域经济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8.
论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区域竞争力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以其特有集聚效应和优势在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品牌经济已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竞争的主要模式,发展区域品牌已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知名度、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丽水市区域品牌建设为例,确立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品牌建设的分析框架,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和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有关区域经济政策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如何引导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冲动 ,对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经济问题时 ,因人口增长速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空间状况、区域经济环境、区域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差异 ,不能把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所采取过的某些政策作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根据比较流行的区域经济分析理论 ,可以从基础设施、工业化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城镇体系与增长极、农业发展措施、激励措施、分权化与地方财政等方面 ,分析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调控手段。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就是要改进当地福利水平 ,消除要素流动障碍 ,塑造区域发展的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产业集群经济背景下江西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职业教育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产业集群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本文探析了优化江西职业教育结构与服务江西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学恭 《兰州学刊》2005,(2):285-287
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办学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对其高职教育体系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构建和完善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魏军 《阴山学刊》2009,22(2):113-117
民族自治地区的高等教育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因素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为了进一步传承、保存、整合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民族自治地区的院校应从观念、科研、师资、院校合作等内源性要素主动出击,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静 《学术探索》2012,(2):167-170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大潮之下,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正在变得愈来愈密切。两者之间不仅相互促进,而且相互影响。为了能够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高等教育一定要树立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而区域经济在发展中也需要为当地的高等教育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切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现江西在中部的崛起 ,教育要先行 ,而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龙头 ,且高等教育的职能日趋广泛化、社会化。但江西省高等教育的现状 ,远不能满足江西在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十分有必要思考在新形势下江西高等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应对的方略。  相似文献   

16.
创业教育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而给教育提出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创业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以地区为单位,整合创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创业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是必要和可行的,苏州几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整合必须走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权责明确、互利共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给予现代产业发展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并能积极带动产业繁荣。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际,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主动适应产业转移,提供承接产业转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要战略性地为产业进一步发展而储备人才和为迎接示范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做好职业教育规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国内国际、东中西部不同的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坚持实事求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高等职业学院和社会发展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18.
王欢 《河北学刊》2012,32(2):232-235
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要求,且需要合理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给予支撑。然而,当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内部结构的类型、层次还不完善,其外部结构亦不协调,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的和谐发展。加大政府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纵向体系,构建区域间差异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是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高职教育自 80年代兴起于上海和天津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但和国外的高职教育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 ,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高职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认真落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法规 ,改善办学环境 ,优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郝士艳 《学术探索》2013,(11):134-137
面对日益复杂、价值标准多元化的知识社会,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互动空间正在逐渐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赖于区域政府部门的扶持,以及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哺育与滋养。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的互动活动,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