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鲍新山 《船山学刊》2004,(1):103-107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稳定 ,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也是为了受教育者的幸福与未来。孔子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循循善诱 ,同时还有批评和“鸣鼓而攻之”。孔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做人 ,怎样做君子 ,怎样创新  相似文献   

2.
池田大作人生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田大作的人生教育思想贯穿着对生命的重视、对人的重视、对人创造价值谋求幸福人生的重视。它从培育健全人格、尊重生命个体、开拓生命价值的根本目的出发,而归之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将个人与世界、教育与和平合乎逻辑地联结在一起,实现了人生幸福与世界和平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快乐是人的价值追求和幸福向往,需要科学快乐观的理性引导。大学生科学快乐观就是追求全面的人生快乐,体现着人的总体性和全面性,不同于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犬儒主义”的快乐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目的、内容、主体和方法上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快乐观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4.
谢狂飞 《理论界》2012,(7):202-205
自柏拉图以降,主客、心物、思有、理性与情感之间就存在着似乎是不可愈合的裂痕,这种裂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体现在品格教育上,由于对理性和理智的过于重视和对人的情感的疏忽乃至忽视,导致了品格教育情感维度的缺失,进而导致了品格教育的空心化和形式主义。品格教育的指向是培养心智和人格健全的具有德性的人,而这需要很好地协调好对人的理智和人的情感关注的平衡。长期以来,在品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人的情感似乎一直被表面的理性所压制,但情感一直以来都在以其不同的方式体现着其对人的品格形塑的重大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完善我们今天品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了培养德与才、情感与理智健全发展的完整的人,我们在应然和实然地两个层面上都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品格教育情感维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人文素质内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  从教育学的角度,我们认为劳动教育或者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劳”中的“劳”,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劳动实践实现一定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和德育、美育等深入地相互渗透、互相交织,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和前提。从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人类凭借劳动才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房屋舟车、粮食衣物、音乐…  相似文献   

6.
孙荔 《学术探索》2014,(11):137-141
人和教育制度、教育之间存在着双重的主被动并存这样一种复杂的现象。制度就是规则,教育制度是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但这种制度又必须遵守一定的教育准则。人作为教育制度主体的同时,又处于客体地位。因为人既不是绝对的感性,也不是绝对的理性,而是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所以人是非制度的人。制度是人理性的产物,人离不开制度,人需要制度。制度的意义就是使人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彭永东  朱平 《江淮论坛》2012,(5):153-157,75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呈现出重结果幸福轻过程幸福、重物质幸福轻精神幸福和重享受幸福轻创造幸福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研究的目的是纠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偏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家庭幸福观教育和高校幸福观理论和实践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发现、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幸福文化: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能力本质上是幸福能力,创业型人才本质上是幸福人.幸福文化的道德性和价值性、创造性和追求性、精神性和超越性是创业教育转型创福教育的文化支点.创业教育的幸福转型需要超越就业途径的路径依赖追求创造性幸福、超越经济人假设追求幸福人、超越财富崇拜追求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9.
张容 《理论界》2009,(2):187-188
生物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首先简单阐述生命教育的含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力求拓展,从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等角度分别加以说明表述,最后从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渗透等方面探讨了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本文希望通过对生命教育相关内容的探讨,引导教师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最终促使完整的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构建一个正义的城邦的规划,目的是使得城邦和公民都获得真正的幸福。其方式是通过由低到高的心灵教育,达到正义。柏拉图的被定义为心灵和谐的正义是否具有通常的道德内涵,以及它能否保证人获得幸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个初步的定义下的正义,确实可以使人获得幸福。但是能够使人达到真正的幸福的正义,却是从最高的善中获得的。哲学家以善自身的知识对公民进行教育和对城邦进行统治,就是为了从根本上实现正义,从而使得国家整体获得幸福。而哲学家放弃最高的幸福"回到洞穴"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其症结在于个人的幸福与善自身所要求的普遍幸福之间的冲突。一般公民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家中是否真正的幸福,也获得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对幸福的渴盼更是他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引导他们客观认识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培养他们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不仅是大学生的意愿,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追求人生幸福与人境和谐是人类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同样面临着"幸福在哪里"这样的人生困惑,究其原因,是由于三等学生的心理落差、苛严僵化的管理模式、单调乏味的娱乐生活所造成。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民办高校努力营建和谐幸福的校园环境,传递人生幸福感的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在此基础上的幸福感教育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对于创新思政工作的方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幸福感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郑宇 《理论界》2014,(7):171-17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毕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为的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级人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目标,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回归人的本身,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中外先哲还是今日有识之士都提倡和推崇美育,并把美育看做是完善人格、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美育更加着眼于整体的人.关注入的身心和谐健康,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幸福问题,需作综合考察。从形而上来说,幸福既涉及人之存在的自然状态、道德状态与社会状态。从形而下来说,幸福事关入的需求的满足及其如何实现问题。人的需求的满足,需要一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就个体来说,幸福的获得需要个体的奋斗,展开为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对社会来说,幸福的获得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制度与创造好的环境。就当下中国来说,需要对国民的幸福状况作实然的动态调查,以期制定时宜的国民幸福指数,从而指导与实现国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以人为逻辑起点,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和追求的永恒价值,理应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幸福观念的扑朔迷离与人类文明中的公共领域的萎缩和人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幸福缺位于现代法律价值。作为"幸福"观念的承载:正义、自由、秩序,是现代法律的三大价值,而且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但幸福的替代物之所以是替代物,在于它不可能替代幸福的本体价值功能。所以,幸福本身终极的价值意义最适合作为法律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对社会各领域都具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高校德育的发展同样需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主体发展,使高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发挥高校德育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有关高等教育产品问题的探讨,观点不一。引入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人力资本存量”概念有助于理解高等教育的产出性质。人力资本存量和科研成果是高等教育的产品,在其投入市场并为社会服务时部分或全部具有了商品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高一飞 《学术探索》2005,42(4):137-142
人性解放的目标是自由、平等、幸福,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是一种有悖自由、平等的体制,我们应当通过废除高等教育的计划统招制度,使高等教育产业化、学生管理多样化、学术行为民间化,从而使高等教育形成自由、平等的教育机制,同时也使它成为整个社会产生自由、平等思想和观念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