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培养社会人的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表象和实质之分。和谐的社会现象是和谐社会表象,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社会人心理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心理和谐的平衡点,治政和谐是心理和谐的保证。作为治政者,要注意培养社会人的心理和谐,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中庸是实现和谐的一种方式,中庸和谐的文化心理对汉语辞格的构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在辞格构建中表现为“同异有度”、“平衡对称”、“表里兼顾”的表达追求。中庸和谐文化心理在对偶、回环、反复、排比、错综等辞格构建上有突出的表现。基于中庸和谐的文化心理构建的辞格能给解读者以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黄雪丽 《理论界》2012,(6):83-85
心理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个体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心理保障。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里,道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谐因素,老子的矛盾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深刻的生活智慧。他提出的"相反相成"、"反者道之动"、"致虚守静"、"柔弱不争"等宝贵思想,为现代人构建和谐心理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和理论借鉴,对构建和谐心灵与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有机体内各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心理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有机体和谐发展的重要表征.本文还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个体心理和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动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国兴  曹保刚 《河北学刊》2005,25(5):199-202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和谐社会和心理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国人心理和谐的前提;国人心理和谐状况制约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社会心理环境是制约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以构建和谐的人际氛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主体和谐支持。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心理和谐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心理和谐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以人的自主性行为为中介来构建。和谐性社会行为造就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造就和谐社会,而和谐性社会行为根源于和谐性社会心理。就此而言,和谐性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得以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和谐性社会心理包括合理适宜的心理需要、合理客观的认知心理、合乎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法律情感以及稳健合理的行为模式的选择心理等四大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和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在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困窘、个人不良心理和校园氛围的影响;针对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0.
心理和谐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和谐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心理和谐的提出是基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和谐内涵、心理不和谐成因、心理和谐对策等方面,但尚处于初步阶段。对于宏观人的心理和谐研究还应扩大深度,对群体研究还应扩大范围。从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尚看。还需进一步具体和明晰。  相似文献   

11.
陈儿同  张华 《南方论刊》2009,(1):107-108
本文通过梳理和谐、和谐教学、和谐课堂等概念,剖析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指出和谐课堂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调控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达到协调与多样性的统一,“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进一步达到教学相长。本文阐述了和谐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包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物理和心理环境,构建和谐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本身的题中要义和价值追求。不和谐心理根源于对社会不和谐现象的主观体验。当前,我国社会总体和谐,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社会的不和谐反映到人的心理,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心理的不和谐,如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公感、话语权缺失的压抑与郁闷、价值迷失与心灵空虚、忧虑心理和不安全感等。促进社会的心理和谐,必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大力改善民生,不断夯实心理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转型期社会多元价值观下心理和谐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心理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和谐发展是人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为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以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做到: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以保证社会和谐和人的心理和谐;缩小阶层贫富差距,谋求各阶层的心理平衡;提供安全保障制度,满足弱势群体的心理安全需要;合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大厦,提高公民心理素养;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贯穿和谐社会构建过程的主线.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是一种人类自身存在的社会精神状态。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具有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社会心理是构成较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人类的积极品质和美德。人文关怀是实现人与人也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处处需要人文主义的关照和培育,而“心理疏导”又不愧为解决多种社会心理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就要注重促进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的养成,要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塑造健康的社会心理,把人文关怀与加强心理疏导相结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政治心理学在世界上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在我国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全新领域。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现状,揭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存在的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探析了当代大学生不良政治心理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健康政治心理的相应对策。即大学生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增强政治行为能力,加强和改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公平的政治经济环境氛围;加强对大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浅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高效、激励、创造、教化和心理保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开展"大学生人格和谐状况"的专项调查研究是为了增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精神发展状况和一般青年有所不同,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市场经济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等因素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意识.大学生只有实现了自身的和谐、具备了和谐的人格,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农民面对当前广东存在的一系列社会公平问题和农村消极腐败现象而在精神世界中滋生蔓延的消极心理,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广东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广东的一种潜在风险因素。引导与调适农民的消极心理,就是要针对当前广东农民中存在的消极心理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以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推进广东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广东为价值引领和归依,建立一整套消极心理的逆向转化机制,化消极为积极,使农民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有序状态,确保广东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家庭。而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系统家庭治疗强调系统的观点和取向来了解家庭与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其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启迪。因此解决家庭问题应致力于家庭关系的探究与调整,与家庭生命周期同步进行培训与辅导,促进家庭成员的沟通与分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